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舞蹈之谜3

2021-04-20 17:31 作者:AI真有趣  | 我要投稿

九、跳舞时如何感受音乐

怎么让人跳舞跳舞跳出节奏感?有人听音乐居然听不出节奏感?

要想跳舞有节奏感,首先就要掌控好音乐节拍,最基本的就是要养成脚要跟着音乐动的习惯。开始先找一些节奏适中又稍微有点变化的曲子,先学会用脚去点拍子。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脚步要清晰,压拍要准确。等到了自己觉得很自如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些有点难度的音乐,更快更多变的节奏。同时慢慢的练习协调性的动作,多多坚持,方能见成效。
每首歌你仔细听都有节奏点,你可以不听音乐、不听歌词,只专心听歌里的鼓点,你会发现有种有规律的声音,那就是节奏,喜欢就多听多练。先开始打着拍子,找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多听,多练就没问题了,这个很简单的,要用你的耳朵多听多感受!

跳舞怎么样有感觉

自己跳舞时而有感觉时而没感觉,时而有信心时而很受挫,怎么样逐渐的去化解呢?

方法/步骤

1. 没感觉是因为练习少,不能准确表现动作舞姿,也不能抒发舞蹈情感。须要多加练习,孰能生巧,要注意一些细小的地方,很多小细节才能体现出舞蹈感觉。学舞蹈要掌握舞蹈的风格特点,要充分通过肢体和表情将这种风格性的东西表现出来,这就是说的感觉了,动作舒展到位,节奏掌握精确。

最需要的就是不懈的练习和不放弃的坚持,也许突然哪天你就超过了别人。在学舞的空余时间,看看有关舞蹈方面的视频和电影,从别人的舞蹈中找到自己要加强的和自己学舞的动力。

2. 经常听音乐,反复听,找音乐中的节奏和感觉。舞蹈大部分都是需要舞者沉浸在音乐中去表达情感的。音乐的韵律感很重要。

听听音乐找感觉。动作不用特意去记的,多练习就好了!

3. 跳舞时一定不要做作,你才能把自己充分融入到音乐里。

想跳好舞蹈,需要用心去感受,舞蹈主张肉体与灵魂的融合。做到这些不怕找不到舞感。

4. 自信问题,等练好了,自然就有了~等有一天你能出色的完成出来的时候就不会不好意思了。反而自己想要表现一番!

5. 不能只是单单记住了舞蹈的动作,要领会每个步伐、每个手姿、每个身体语言所传达的真正含义。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她的美在于能够和每个观众进行一种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而不仅是把那一套套繁琐的动作乏味的复制出来呈现给大家,这样的话只是对艺术的一种浅层认知。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导入:

1、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

2、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

3、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4、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

5、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形成完整的舞蹈艺术。舞蹈所表现的动作和姿态是世界万物中最美、最能打动人的动作和姿态,与之组织得最美、最动听的声音即音乐艺术相结合,将给人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并从而产生社会作用,这是一种“天作之合”。

舞蹈从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总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在《乐记·乐象篇》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在汉代《毛诗序》中也讲了这个道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原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虽然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走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我国舞蹈家王曼力等编导表现张志新烈土在狱中斗争生活的舞蹈《无声的歌》,就是一个无音乐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采用了风声、水声、镣铐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概言之,舞蹈和音乐不能分离。

二、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首先,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音乐本来便同其他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其次,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再次,舞蹈和音乐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这样它们才能够同步进行,结合在一起。

三、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一)配合并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杰出的舞蹈家乌兰诺娃在《一个舞蹈演员的自述》中说,她在扮演《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中的玛丽亚时,是把理解音乐作为“起点”的。她还说,好的音乐就是在对自己“指示舞蹈动作的表情和意义”。音乐可以加强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帮助理解舞蹈的内容,并且使舞蹈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音乐能够直接打动观众的感情,这就等于在舞蹈与观众之间增加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使观众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帮助组织舞蹈动作

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舞”,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诺夫说:“作曲家写作舞剧音乐,……,而舞剧编导则为音乐所激动,并在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舞蹈作品——舞剧。””当然,舞蹈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舞蹈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舞蹈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具体舞蹈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舞蹈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编导在编舞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

十、如何练习舞蹈表情

跳舞时脸上的表情怎么练习

我跳舞的时候是跟着音乐的节奏来的,练多了自然而然的表情就出来了,练的熟练的话,就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

练习跳舞的时候,根据舞蹈的风格,给自己一个角色。然后代入角色中,想象自己的就是角色,表情就会自然而然了。
比如跳拉丁,你想象自己是个被追逐的女王,诱惑却不被俘获,永远在挑衅对方,但对方跟上来,却对之不屑一顾;跳韩范性感,就想象自己是个被花花公子折磨得痛不欲生却不得不爱的高冷美女,有一颗高冷的心,却不得不在他面前勾引他,不得已的时候要谄媚乞怜,那种贱贱的媚才表现出来;跳中国风爵士,要想象自己是个清艳脱俗略带冷感的仙子,冷冷地,酷酷的,在某些柔美的动作上,略略狡黠一笑,回到酷酷的动作,那种笑容又寻不见了等等。个人不喜欢有些姑娘跳舞,跳什么都笑得甜到腻,笑得很大,虽然舞台上这种脸会很显眼,很容易被注意到,但是显得没有灵魂。

跳舞,知道学会这3点,怎样舞蹈都美……

跳舞的时候,眼神、舞感、面部表情,三者缺一不可。

平常在上舞蹈课时,常听老师讲,要把眼神“放射”出去,也就是说,眼神要聚不要散,眼神不仅要练到“放”出去,要看到很远,更要能“射”出去,具有穿透力、震撼力,要炯炯有神甚至咄咄逼人,这些都需要我们结合各自的特点和训练环境条件细细去揣摩、领会。

根据笔者本人的学习和亲身实践体验,关于简单的眼神训练方法,可以先学习掌握眼的位置和眼的运动路线,再做具体的练习。

一:定眼训练法

找一处10米开外的草地或绿树,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心无旁忌,全神贯注的凝视目标25~30秒左右,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接着把左手掌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进行远看练习;然后再看掌纹。10分钟时间反复20次,一天如此循环三次,坚持练习。

二:转眼训练法

择一僻静处所,全身放松,凝神静气,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8~10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5~7圈。眼珠的转动练习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都应尽可能的达到极限,通过练习眼球的灵活性,眼神灵活,眼波流转,锻炼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三:扫眼训练法

眼睛要像扫把一样,由一个点扫视到另一个平行点,视线经过路线上的东西都要全部看清楚,眼睛尽量睁到最大,这样反复的进行眼睑的张驰练习。

四:凝神训练法

晨曦时分,放松身体,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纳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微停留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数次。

眼睛看着手,心里要有感情,要让喜悦、快乐、忧伤的心情从眼光中流露出来,舞蹈演员可以对着镜子,有选择地尝试用眼睛表达内心的情感,做些诸如喜、怒、哀、乐、怕、恐、悲等的常规练习,或用“怀疑、警惕、思索”自编故事动作等,加强对特定表情的训练,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眼神的表现要自然,要符合特定的环境条件和时空要求,蒙古舞的时候,要得就是野性,眼神放肆一点,豪放一点,可牵动万人之心;纯女性舞蹈,表现女子柔美的一面的时候,就放开胆子去美、去笑,但绝不是媚。跟舞伴交流的时候,就把他当成你的心上人,以诚挚的眼光去看他,而不是抛什么媚眼。你只需要用你的真心,你的阳光,去感动舞伴,感动观众,感动自己,当你觉得自己跳的最美的时候,观众看你也是最美的。以心去舞,才是真舞,心神合一,神韵自成。

再看面部的表情培养

舞蹈的表情相较于人们日常的表情要更为夸张一些,一般来说面部表情中比较形象的是眉毛,眼睛以及嘴唇。舞蹈多样性体现出舞蹈表情的变化,正因为有这些细微的变化,表情才能传达出舞蹈不同的内在情感。

(一)惊奇

惊奇表情的特征是眉毛抬高,变高变弯,眼睛睁大,下颚抬高,嘴张开呈O型。舞蹈里面的惊奇要夸大些,突出“惊”字。很多情况下惊奇往往是跟喜悦联系在一起的。

(二)恐惧

眉毛抬起并皱在一起,且皱纹只集中在中部;眼孔睁大,眼神惊惧,嘴张,嘴唇紧张,向后拉;咧嘴拉长,同时向后拉。

(三)厌恶

眉毛压低,嘴唇紧闭,嘴角下拉,鼻子皱起,脸颊抬高。眉毛、鼻子、脸颊皱紧,嘴巴鄙夷的往下拉,显现出厌恶之情,让人感觉到他内心隐忍着的深切仇恨。

(四)愤怒

眉头紧皱,眼睛瞪大,嘴唇或紧闭,或向下张开,仿佛要呐喊。舞蹈《中国妈妈》,日军的暴行使得人们痛失所爱,脸上流露出强烈的悲伤和愤怒之情。

(五) 高兴

眼角上提,眉毛微微下弯,嘴巴微张,牙齿微露,脸颊自然抬起。如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作为高潮部分的阳台双人舞,两情相悦,舞者的表情轻松愉悦,舞姿轻盈,舞曲悠扬,内心的高兴显现出来。

(六)悲伤

眉毛内角皱在一起,抬高,嘴角下拉或颤抖。在舞剧《白毛女》中,当女儿被抓走之时,杨白劳脸上的悲戚、嘴角的颤抖,显现着杨白劳悲伤、无奈、担心害怕的情绪,展现了表情对舞蹈人物形象塑造的张力。

“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没有表情的美人如一尊精美的陶瓷娃娃,没有表情的舞蹈像机械的广播体操,这些都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最后看舞感的培养:

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味、韵、乐、情”

味:

指舞蹈种类的风格特色,它的一招一式,有的甚至经过几百年的锤炼,而别具一格。味就是强调掌握“原汁原味”,地道而货真价实。味,一定要从小培养,就象学语言一样,儿童时期的生理对此接受力强,能学的纯正,年纪大了再学第二种语言,多少都会有痕迹。所以舞蹈的味,也是区分专业、半专业、业余水平的重要分水岭。教一种舞蹈不是简单地教会一些动作,而同时要使学生们了解此舞蹈的民族性格、地区的特点、时代的特征、动作的性能和内涵等,把味灌注到具体的舞蹈动作中。

韵:

我们指的是在舞蹈动作规格基础上的协调感觉。就是要掌握动作快慢的性质特点、用力的时间火候、运动路线、呼吸与动作起伏一致、头眼躯干四肢配合好,使每个动作、整个舞蹈顺畅、自如、优美。要大到现实的效果,必须有内在的感受。“你要真正知道在做什么?如何做才是对的。”当你把腿伸出去的时候,你的神经中枢很清楚的支配发力肌肉的力量、所到方位,支配感觉一直到末梢。别的部位配合好,使之成为完美的整体。

乐:

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我们认为这话虽不够确切,但同意它所强调的——音乐对舞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舞蹈,都是先有了音乐,再按照音乐去编舞。在舞蹈专业课上,教师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能把伴奏当作单纯的伴奏,教师首先做到所编的组合或舞蹈要与音乐曲目协调,才能要求学生理解音乐的性质,合好节拍,动作韵律与音乐节奏融会贯通,追求丝丝入扣。好的伴奏音乐,确实能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表现力。

情:

不论什么艺术种类,它的表现力都离不开情,有情才有血有肉,才有感染力。舞蹈又不象话剧、歌剧和戏曲,可以用语言来传情,它是纯粹的形体表演艺术。舞蹈的情不仅要用脸部表情,身体其他部分都同样地要参与表现;情的出发点是内心感受,内心有感才洋溢出情。有些人性格内向,不敢于表现,就要突破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如果老想着“我是在表演”,那么就会做作,要把自己融入到舞蹈中,就会觉得我应该是这样,成为自然的流露。

最后小编补充一下,我们民间即兴舞蹈,最重要的就是舞蹈肢体语言与音乐歌词情绪的高度统一,当然情绪的表达,听不懂歌词(例如:维吾尔语民歌)也会弄巧成拙,所以一支舞蹈的好坏,不能只看舞者华丽的服饰与靓丽的外形,如果一支舞蹈跳完了,舞者所有的肢体语言与歌词内容毫无关系。这就是一种失败的表演。

十一、跳舞跳不好的问题

跳舞感觉不好怎么办

我不是一名专业的舞者,只是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坚持跳了几年的广场舞(排舞),对于如何提升舞者的舞感的问题,我没有什么理论经验,在此仅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我刚开始学跳广场舞的时候,不知道每首舞曲的名称,也不知道每首舞曲里肢体的标准动作,在每次锻炼的时候就是跟在本舞队领舞者的身后照葫芦画瓢,可是跳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舞队里不同的领舞人个别的动作跳的不一样,继而我的心里产生了疑惑,有了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后来通过与舞友交流和多年的用心练习,使自己在舞感方面渐渐地有了一些提升。
01要爱上舞蹈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升舞感,首先舞者对跳舞这项运动要喜欢、感兴趣,而不是为了赶时髦、凑热闹,更不能因一时兴起、盲目跟风;其次态度要端正,有的人脚踩高跟鞋,身穿包臀裙隔三差五去舞场,目的不是去跳广场舞而是为了去展示一下她新买的时装、新做的发型、甚至是去会朋友聊天……音乐响起时跟着大家随心所欲地扭动摇摆几下,有的人去舞场就是为了随便活动一下身体,本来就没有把跳舞当一回事,也没有认真的态度,诸如此类做法,跳舞怎么能找到感觉呢?
02克服不好意思、害羞的心里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初学者而言的,一个没有丝毫舞蹈基础的人,刚开始学跳舞表现出来的动作僵硬、肢体不协调、跟不上节奏,这都是正常现象,每一个学跳舞的人刚开始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明事理的人是不会因此笑话别人的。其实大家在跳排舞的时候,一般人的目光都关注前面领舞的人,不会在意其他人的舞姿,所以初学者要想尽早进入状态提升舞感就要放松心情、大胆展示舞姿,不要拘谨。
03了解熟记所跳的每首舞曲
舞蹈的目的在于配合音乐来表达舞曲的意境、内涵,因此,对于所跳的舞曲的节奏、强弱拍、动作的组成、动作的难点、重心的移动、每小节的节拍、舞曲的旋律等方面都要初步的做到心中有数、熟记每个动作而不是毫无头绪、盲目机械地跟跳,否则跳了一段时间还是仅仅停留在只能跟上动作且慢半拍的程度上,何谈动作优美和舞感?
04重视基本功的练习
好的舞蹈感觉体现在舞者的舞蹈动作协调连贯流畅、舞姿舒展婀娜柔美,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即便对舞蹈作品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对生活有太多的感受、对表现欲有强烈的期盼,也不能充分的展示舞曲所要表达的悠扬舒缓、欢快活泼的意境;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舞者在处理动作节奏、风格韵律、情感的诠释中必会有所欠缺,自然不会产生良好的舞感。
05注重面部表情与内心的情感相统一
舞蹈除了肢体语言还包括面部表情,在面部表情中眼神起到关键的作用。明眸善睐、画龙点睛,有了顾盼的眼神,面容才会生动,舞者才会有灵性,才能把自己融入到舞蹈中,整个人才会活起来。
舞感就是以形体动作的走位配合内心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哪个舞种,舞者都要主动地去寻找其中的情感,没有情感和思想的舞蹈,就如同人没有灵魂,只是把动作记住连起来,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舞者。舞感好的舞者能用面部表情表现舞曲中的喜怒哀乐,同时将内心情感通过舞蹈动作幅度的大小、线条的长短、节奏的啮合随着音乐的起伏张驰有度地展示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06长期地坚持、反复、科学地练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一项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舞者在学习新舞曲的动作时,应先跟老师学会分解动作,学习的时候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脚到、口到、身到、心到,并争取熟练掌握,初学者还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并不是越大越好,慢拍、抢拍均不可取。有的舞者先天的悟性好,有的则需要后天的训练培养,每天练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每次跳相同的舞曲但每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温故而知新,就如同书法绘画中的临摹,通过模仿、琢磨和不间断的大量的练习,对于过去难以掌握的动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恍然大悟,“功到自然成”,进行了长期的反复的科学的练习后,舞者的舞感自然会逐渐有所提升。
07谦虚谨慎、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长处,舞友们平时应互相切磋,互相学习,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舞姿的评价,虚心接受舞友给自己提出的建议。其实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在舞姿中会有所反映,动作思维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舞蹈感觉的把握程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且相互统一,只有不断的加强个人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动作思维进而提升舞蹈的感觉,有了好的舞感又反过来促进动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有的人只是把动作能连贯起来就觉得自己跳得比别人强了,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孰不知在舞蹈上,当你觉得和别人跳的差不多时,其实比别人差的远着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要走上习舞这条路,学习将是终生的、永无止境的。
提升舞者舞感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我一个外行人比较粗略、肤浅、片面的认识

看来你平时也是个没什么自信的人吧!现在跳不好没关系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舞风的,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自己的特点来展现自己的舞风,你要把学到的东西边成自己的东西。多听点音乐吧,感觉的东西也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越急越不好找,要静下心来。还有就是你一定要自信啊!学舞是虽然要虚心向学,但是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啊!加油啦!

舞蹈跳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我就是从民族舞转为跳jazz和style的,肚皮,拉丁,new
jazz,钢管都是很性感的!mm还是选择一下自己喜欢的类型吧!
肚皮主要锻炼腰身,但花样少,跳的好需要很大功力
拉丁很有异国情调,比较奔放,但需要两人配合,一个人单跳比较少
new
jazz是街舞中的一种,女生跳的好又性感又很酷,适合在酒吧里炫
钢管——不用说了吧,现在很多舞蹈班里都开的,很流行的,不再是酒吧舞女的专利。

十二、如何记住舞蹈动作

学舞蹈怎么快速记动作

回答快速记动作在平时一定要多练习,使自己能够形成肌肉记忆。练习时要强调记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路线,走势,通常组合中的动作都是非常规整的。反复的练习基本功,也能够帮助掌握动作。在后期顺动作时,有卡壳的连接部分要多练习几遍,直到能够连贯的衔接。练习时配合音乐,使得动作能够跟上音乐的节奏。

如何快速记住舞蹈动作?

刚学会的舞蹈动作扭头就忘?

同一个舞蹈动作来来回回学却总是记不住?

天天被舞蹈老师吐槽“金鱼脑”肿么办……

可能不少舞蹈生都会怀疑自己

是不是真的和鱼一样只有七秒钟的记忆

舞蹈动作总是记不住实在是太糟心啦!

虽然说学舞蹈先天条件很重要

但是后天习惯的养成和训练也必不可少

如何快速记住舞蹈动作?

重在这三个方面

· 肌肉记忆 ·

人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虽然肌肉获取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会十分缓慢。

因此舞蹈生在专业学习中要保持足够的训练量,在肌肉形成条件反射之后就很难会忘记舞蹈动作。因为身体肌肉一旦受到专业或者大强度的训练之后,可以很快产生肢体习惯,同时配合大脑曲线的记忆,便可以快速记住舞蹈动作。

· 动作规律 ·

舞蹈动作通常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舞蹈生记动作,切忌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记。可能有些同学会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让大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静止的造型动作上,应该更加强调记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路线和走势。

像是有固定动作的舞蹈组合,虽然舞蹈组合的动作编排不可以随意更改,一套舞蹈组合跳下来大家会感觉动作内容还挺多的,但其实这类舞蹈组合里的主干动作通常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重复,大家可以重点记忆主干动作,然后再把各个舞蹈动作串联在一起。

舞蹈组合里的动作一般都很规整,可能4个八拍或者8个八拍就是一套动作。这时候舞蹈生们可以着重记动作的规律和节奏,一套一套的记比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记,或者全部动作一起记要有效率的多。通常舞蹈老师在上课时,也会在教完4个八拍的新动作后,开始复习这一套动作,等学生基本记住后才继续往下教。

· 剧目舞蹈 ·

剧目舞蹈作为一个已经成型的舞蹈作品,舞蹈动作一般没有那么规整,在剧目表演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舞蹈动作及音乐来表达和传递情感,因此舞蹈动作和音乐的契合度很高。

舞蹈生想要熟记剧目舞蹈动作,首先需要记音乐和情绪,哼着歌儿记,根据音乐的停顿和转折将动作断开,成套的记。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再配合着记忆舞蹈动作,这样你的舞跳出来也会很流畅,具有连贯性。

俗话说孰能生巧,学舞蹈其实就是这个原理

多练习的同时多向舞蹈老师请教

让自己记住更多的舞蹈套路或作品

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摸透规律,形成肌肉记忆

会对大家以后的学舞生涯产生很大帮助

是记不住舞蹈动作?这些扒舞技巧包你两天学会新剧目!

每次排练新舞,左左右右的总是分不清楚,所以学习新剧目如何快速记住动作应该是所有舞蹈生都关心的问题,那怎么科学有效的快速记住动作呢?小舞今天就给大家说上一说!保管你两天可以速学一支新剧目!

大家要知道快速扒舞有两个重点:

1、扒舞先看动作的轨迹和基本动作,先把动作学会,先学个大概,怎么分这个大概呢?我们可以以舞蹈情绪的变化、舞蹈剧情的变化以及情节的变化去分这个大概。再慢慢抠细节和找感觉;

2、先把节奏数清楚,以4个8拍为一个段落,把动作卡在拍子上,尤其要先熟悉歌曲,把歌重拍/转折/高潮的地方记熟,再配上拍子的节奏,可以帮助大家很快的记住动作!

 讲完扒舞的两个重点,再来说一说快速扒舞的一些小技巧,这些可是很有用的方法哦!

1、 把手机放在镜子面前

网上的舞蹈,我们学的时候通常是反的,很多视频软件的设置里都有“镜面旋转““水平翻转”等,设置之后可以直接学镜面动作,可以下载“KMPlayer”这个软件,进行镜面舞蹈学习。

如果嫌麻烦,视频软件里又没有“镜面旋转”的功能,还有一种土方法是:手机画面对着镜子,因为这样呈现的是镜面效果,所以我们看向镜子,镜子里的舞者出的是哪边手,你就出哪边手。

 2、 放慢倍速

一般手机视频设置里可以进行慢速调整,如果手机没有自带这个功能,可以下载“剪映”,进行视频的慢速调整,然后再导出来。如果0.5倍速还是嫌快,可以调整好镜面模式后,开始录屏,录好之后在相册里一帧一帧的看,动作轨迹会看的很清楚。

3、 找舞蹈动作分解视频

一般较火的舞蹈都会有舞蹈分解,可以跟着分解视频学习。如果实在找不到就按照小舞给的方法2学习。

4、 根据歌曲的节奏把舞蹈分成几段

记住一定是扒一段跳一段,扒第二段的时候除了记熟第二段,还要注意和第一段的连接,这样依次完成~

 5、多听多看多练

让你的肌肉形成一种身体记忆,让量变行程质变,这样才有利于你去扒舞,给大家一个可以增强记忆的小技巧:当你第一天把动作扒完后,睡前把动作重新复盘三四遍再睡觉,第二天起来你会神奇的发现动作记得特别牢!而且不易出错!

除了有这些小技巧可以辅助大家更快速的记忆动作以外,勤奋不断的练习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在上台之前跳了上百遍,让肌肉已经有了身体记忆,那在台上你就可以几乎不用思考就能顺利跳完一支美妙的舞蹈~~就像我们小时候做广播体操一样,熟能生巧!

如何熟记舞蹈动作

运动健身是我们现在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必要日常活动。很多业余的爱好者,都会去健身房舞蹈。在上课的时候,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记住舞蹈动作呢?下面给大家总结的经验。

方法/步骤

1.集中注意力,认真看老师的动作,注意脚步,手势以及呼吸。

 2.练习的时候注意听音乐节拍,跟着音乐感觉用心感受。

3. 反复练习舞蹈动作,如果不经常练习舞蹈动作很容易忘记,所以一定要经常练习。

4.尝试自己做舞蹈分解动作,舞蹈分解的时候大脑会跟着身体动作再思考一遍舞蹈动作的每个运行轨迹。

5. 回看自己跳舞的视频,从自己舞蹈的视频中看动作的标准性,同时也会巩固每个舞蹈动作。

6.保存舞蹈视频和舞蹈分解视频,将舞蹈分解记录在固定笔记本里面,同时归档做分类,随时忘记的时候都可以查看。

 【舞蹈小课堂】如何高效记住舞蹈动作?

学习并且记住编舞,是舞者必须面临的挑战之一。怎样加强自己有效快速的“编舞记忆力”呢?关键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记忆法。Dance Spirit杂志为大家提供了如下几个思路:

1. 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是首次和新的编导合作,在排练之前可以看看他之前作品的视频。英国版《舞林争霸》的决赛选手丽兹(Lizzie Gough)说,“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去熟悉和适应编舞的动作特点。” 这样,你在排练时会对编导的舞蹈语言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 “剁段”(Chunking)

有时候把整个舞段分割成更利于掌握的小片段也会帮助记忆。“剁段”(或者“分块”)这个词来自认知科学。它本身是指将几个事物(在这里就是指舞步)自然地联系到一起。杜克大学动作记忆实验室的主任露丝(Ruth Day) 说,“要发现动作的特点,然后找到记住它们的方式。” 比如,你觉得有的舞段让你想起你家狗狗奔跑的样子,你可以给这三四个动作起名叫“狗狗跑”。这样你之后就不太容易忘掉这些动作了。

3. 高效笔记法

比起把整个舞段或组合都费劲地记下来,重点关注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动作会更有效。丽兹说,“如果我每次都在同一处动作卡住,我就会在笔记上记下这个地方。” 写下那些复杂难记的组合动作,可以让她在大脑里快速地反应出动作之间的衔接。同样,用带箭头的图示来记笔记,也可以更好地记清楚细节。

4. 将动作可视化

对于很多舞者来说,熟能生巧是不变的定律。但其实不必真的一直待着在练功房,一遍遍练新学的动作。你可以利用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时间,比划着捋一遍动作。“试着用最小的幅度去比划动作,只用头和肩膀来做,”露丝说。有的舞者则喜欢闭上眼睛,带着手,在脑海里想象所有动作。露丝表示,“要练习将动作变成视觉图像的能力,想象自己在真正的空间里跳舞的样子。动作进入大脑后,它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你的身体。”

如何快速记忆舞蹈动作?这四招速速get√!

学舞蹈的时候

一般都会有2大经典错觉:

1、老师教的动作我都学会了

2、这个班里我是跳得最好的

记动作呢,一直都是大家很头疼的问

 

学习并且记住舞蹈动作

是舞者必须面临的挑战之一

相信上述这种状况

大多数舞者都会遇到

我们常常羡慕于他人总能迅速记住动作

而疑惑于自己反复练习却还是记不住?

简直就是要抓狂的亚子~

其实不是你不够聪明

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记忆法

今天小朵拉就来教大家几招

让你快速加强自己的舞蹈“记忆力”

让大家做一个聪明的亚子吧

利用肌肉记忆

俗话说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当在上课的时候,注意跟着老师的节拍一起做。肌肉就会有一个潜意识的记忆叫做肌肉记忆(Muscle Memory)。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

在配合大脑曲线的记忆,就会很快学会了动作,遗忘的速度会相对缓慢。所以舞者可以通过训练肌肉使其自然而然的记忆动作的准确位置。

注重音乐和节拍记忆

舞蹈也就是动作的组合。即使是即兴发挥的舞蹈表演也会遵循一定的舞蹈编排套路要求,舞蹈动作记忆可以依靠音乐。

音乐的节拍和韵律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记忆,有了节拍我们能够很容易记住哪几个动作组合成一个八拍;有了韵律也就知道什么时候跳怎么样的动作组合;或者什么时候要与他人配合。

有时一个舞如果编得流畅、跟音乐又契合,学起来就会非常顺心就像有了“舞谱”一样。

分割记忆

杜克大学动作记忆实验室的主任露丝(Ruth Day) 说过,“要发现动作的特点,然后找到记住它们的方式。”舞蹈动作通常都有一定的规律,很多时候我们把整个舞段“剁段”(分割),进而去观察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路线、走势,更利于帮助记忆。

注重困难记忆

比起把整个舞段或组合都费劲地记下来(其实就是硬记),重点关注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动作会更有效。我们可以写下那些复杂难记的组合动作,让它在大脑里快速地反应出动作之间的衔接。同样,用带箭头的图示来记笔记,也可以更好地记清楚细节。

讲到这里其实总结就是

多学多练打好基础

舞蹈基础打好了

动作记忆速度也就不再是问题

快快来朵拉舞蹈一起学习吧

Fithing!!!


舞蹈之谜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