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幼童》——被遗忘的先行者们

2020-05-14 11:11 作者:涤生Anthony  | 我要投稿


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

容闳十数年的不变初心,始终谨记昔日之梦想“予之一身既受此文明之教育,则当使后予之人亦享此同等之利益。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十八年的努力,十八年的等待,十八年的赤子之心,终于换来了这一百二十名留美幼童的出国深造。

这些幼童能否学成归来,这些幼童真的能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吗?

这在当时没人知道,但这次留学却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这些幼童正似那星星之火,看似卑微,看似弱小,但火焰生生不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梦想,而梦想是会传递下去的,只要人不绝,这些星星之火也会有燎原之日!

我想这就是容闳的坚持,终其一生为留学事业鞠躬尽瘁,此公千古!此功千古!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明智也让人印象深刻。抱残守缺之人有且多,骄傲自大之人多且杂,明智警醒之人少且稀,这才是为什么改革的人总会有人记住。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勇气总是让人敬佩的,这个世界上粉饰太平的人很多,但看到问题并且不惮于撕开问题的人很少。历史终会铭记这一天,某年某月某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立志改革以救中国,以求富强。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一种悲哀,无人敢于揭穿这一潭死水,那索性直接扔些废铜烂铁,看他能造出个什么世界。有人说以少数人反对天下人是愚蠢,是飞蛾扑火。但我想,飞蛾扑火亦是值得,因为心中有光亮,心中有理想,即使死去,也要靠近太阳,我敬佩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即使死去了,也会化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给其他在黑暗中奔跑的人一些亮光,指引着我们奔向新的征程。

这一百二十名留美幼童,除病逝,执意留美和因违规被遣返者外共有九十四人回国,他们中有的人成为了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的首任校长,有的人成为了工程师,更有的人从政后成了中华民国首任总理。他们用所学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撑起来一丝喘息之机,成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骨干力量。

离家万里,远渡重洋,生死各安天命。

当这一百二十名幼童签订了协议后被送到美国时,他们接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操着陌生口音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围着两条铁轨向前行驶不停的火车,传讯超越时空间限制的电报等都震惊着这群平均年龄不过十二岁的幼童。

这就是一片年轻的充满的活力的新天地,这就是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这就是那个建国不过百年的美利坚合众国。所见所闻,前所未有,令人好奇。他们从沉睡了百年的中国,从那个几乎从未改变的农耕社会骤然来到了工业的时代,肩负着学习新技术新思想的重任,开始接受美国教育。

他们是自卑的。穿着丝绸的衣服,带着黑色的瓜皮帽,拖着长长的辫子,分不清性别,年龄,甚至在报纸上被当成了女孩,他们和其他美国幼童不同。我想这群幼童很清楚这一点。

他们是痛苦的,在中国传统四书五经式的尊君尊上理念和西方自由民主式的人人平等思想(资产阶级式的平等,仅在资产阶级范围内平等)间来回摇摆,接受的美国教育告诉他们人生而平等,应该推翻君主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受着清政府的全额资助,并且每个月还要接受传统儒家教育

。文化理念的冲突,尊君和平等的矛盾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不能说不可谓不悲哀。

他们是孤独的。独在异国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幼童尽管在美国度过了童年,接受了美国的教育,但终究不属于这里。他们更像是外来者,始终怀着超然物外的复杂情感,这可以在他们遗留下来的留言本中可以清晰看到。

他们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先行者。而先行者总是孤独的,对美国来说,他们是过客,对中国来说,他们是接受洋人教育的变节者。身份的失落感,找不到身份的认同感,这些始终是心中的痛。或许这些孩子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怀念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家乡,也会怀念自己的亲生父母,默默流泪,寂静无言,不知以何种心情平复心中的哀伤……

这些幼童是中美关系的桥梁,同时也是中美友好关系的见证者,亲历者。为了这些幼童可以尽快地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和语言习俗中,他们普遍寄住在当地美国人民的家中,和其他美国孩子一起相处,学习,成长,互相帮助,一起生活了十数年。在这里幼童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妥善的关怀,健康的成长,在这里幼童度过了他们的幼年时代。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坚定友谊。甚至可以说这些幼童是那些美国人民的另一个中国孩子。

这些幼童们在美国努力攻读学位,并且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班上学习成绩最优秀的一批学生,同时也在体育,艺术等多个学科内大放光彩。

他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向当时的美国反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落后愚昧的中国人的形象。他们大都性格坚毅聪颖,认真勤奋,展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艰苦奋斗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努力展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形象!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留美幼童们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留学的热潮,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怀着为祖国奋斗的理念远渡重洋,奔赴各国,潜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忍受着种种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是种族歧视,他们不是去享乐的,不是为文凭去的,不是为一己私利去的,他们是真真正正地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留学的。这种精神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学习,那些许可馨之流的留学生更应该看看曾经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奋斗的!

我并不能完全记得这些幼童的名字,只能记住几个比较有名的。例如詹天佑,唐绍仪等区区几人而已,有人评价这次的留美幼童事件时说:“容闳先生的奋力向前,120名幼童和几十名耄耋之年的老者,他们是最早的开路人,是最激进的前行者。孜孜以行,荣辱不言。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伟哉!善哉!”



《幼童》——被遗忘的先行者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