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
(美)斯科特·扬(Scott Young)
机械工业出版社
是我对偶然观察到的一个学习现象的细致阐述,那就是学得好的同学总在试图找寻知识间的关联,而学得慢的同学却往往只会死记硬背.
科学家哈定曾说:“如果科学家一生注意细微的观察,训练自己注意寻求类比,使自己具备有关的知识,那么这个‘感觉工具’就将成为神通广大的仙杖。”
开普勒说:“我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
康德曾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苏联学者瓦赫罗夫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所学学科的黑暗角落。”
//引用历史人物关于"类比"的看法
指望看一遍书就能熟练运用这些学习技术,就如同从未拿过弓的人一次就想射中靶心。
一开始采用这些技术可能反而降低你的学习速度,这不奇怪。任何新事物都有一个适应期,例如长跑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学习某项新技术,一开始反而成绩会下降。学习也是如此,一旦你度过了适应期,学习效率将会突飞猛进。
他明白为什么这个符号会出现在公式某个地方,他深入了解规则,所以也能打破它。
机械记忆认为学习就像整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盒子。
整体性学习也只是一种用来解释信息是如何被储存的理论,而不是描述脑袋里实际发生的生物学过程。
比喻法有很多种:有形态上的比喻,如姑娘的脸像红苹果;有感情上的比喻,比如我的热情好像沙漠;等等。
知识结构就是你脑袋中的参考地图。
举个例子,我以前学习尼克罗·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时,就曾使用过高速公路的方法。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讲述了关于君主如何统治一个国家、统治人民和征服其他国家的一些原理。而今,《君主论》被看作邪恶的天才或精神病患者的作品。
假如你不理解一本书、一章节、一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要想牢牢记住它或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学习必须根据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如学习的内容是一个名词解释,还是针对一个有争议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
不过事情往往是相对的,正是因为这种信息需要理解的工作少,所以可供探究的程度也少。
为什么要举这么多例子?因为我想强调: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要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即使现在讨厌它),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
学习上的投资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益处,前提是你能真正应用那些花时间学来的知识。如果只学习而没有实际的应用,就是在浪费生命。
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果忘记了这个目的,笔记记得再漂亮,思维导图画得再标准、好看,也是本末倒置。
//记笔记的目的
笔记流会为了当前的理解而牺牲一些随后的可读性。通过减少笔记内容和增加各种联系或图表,学习变得更具整体性。
一个初学矩阵的学生会发现行列式和行化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如果这两点理解不好,后面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知识更不可能学好了。
有些学习专家认为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视觉型、听觉型和运动型。视觉类型的学习者(我觉得自己就是典型的视觉类型学习者)需要信息以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很好地理解;听觉型的学习者需要将信息转化为声音和指令才能很好地理解;而运动型的学习者则需要通过触摸和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信息。
给自己贴上某一种类型学习者的标签并没有益处,不同的人学习方式肯定不同。内在化就是将信息由你不熟悉的类型转化为你容易理解和联系的类型。
小贴士 随意信息的结构很弱,总是需要某种转化后才容易学习:
弱──重复学习。 好──通过联想法、挂钩法以及信息压缩技术学习。 最好──通过比喻法、内在化法及图表学习。
所谓散弹枪策略,就是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做一做,同一类的问题不要重复。
每天一次快速充电比考试前一天晚上大量突击更容易坚持。
费曼技巧
第一步: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第二步:设想你是老师,正在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
第三步:当你感到疑惑时,返回去吧
第四步:简单化和比喻
如果你想为了通过考试而记住一个观点,你可以把重点放在寻找一个好的比喻或者简化词句上,不必追求彻底的理解。
最后,如果你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运用费曼技巧复习时,要把学习材料抛在脑后。费曼技巧对于自我测试、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是一个真正的好方法。因为如果你不翻阅教科书就能用自己的话把观点解释清楚,那么就意味着你真正理解了该观点。
我们的身体里都有燃烧细胞,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你不可能驾着空油箱上路,假如今天透支身体数小时,下周你可能要为此偿还更多的时间,如果你现在常常感到疲劳、压力直至精疲力竭,说明你的能量管理做得不好。
良好的能量管理有两步:
(1)增加你的能量储备。
(2)将你的日程表由线性的改为循环式的。
增加能量储备 能量并非天生的,有很多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能量值,按照下面的去做吧:
(1)每周有3~5次运动吗?如果你的回答为否,你正在削弱你的潜在能量水平,除非你的医生不让你参加运动,否则最少每天要抽出40分钟来锻炼身体,每天运动一点点,学习效果更明显。
(2)每晚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吗?有些人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学习工作劲头十足,不过我想你我又不是这种神人,那么还是老老实实睡到自然醒吧,别想着玩游戏、喝酒、跳舞、玩通宵,熬夜对学习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我看一年中除了过年可以守岁,平时绝不要熬夜。睡得好,脑袋才清醒。
(3)你吃的是什么?你的食谱是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的吗?请放弃它吧,我建议你吃粗纤维和粗加工的食物,这样的食物可以让你一天的血糖水平保持平稳,避免忽高忽低。
(4)一天之内,你喝几杯水?你知道吗?你的身体有2/3都是水分,最快让你丧失能量的办法就是脱水。
(5)一天你吃几餐?如果你的回答是中餐、晚餐以及时不时吃点早餐,那么你的能量有可能不足。理想的饮食应该是少吃多餐,一天吃四五餐,每次吃七分饱,这样可以保证你一天内的营养供应持续稳定,睡前吃一点能让你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
循环式作息计划 线性的计划是平均安排时间执行工作,而循环式作息计划则先集中小部分时间做大部分工作。这种计划安排能让你做到有张有弛,而不是死气沉沉,像个机器人。
下面是一些建议。
(1)一周休息一天。我总是抽出一周中的一天,什么事也不做,将7天的活放在6天里完成,一开始很难,但是放松一天能防止你筋疲力尽。
(2)晚上不干活儿。将一天的工作放在早上集中完成,早早完成工作,晚上你就有几小时的空闲了。
(3)设定90分钟。给定自己90分钟,集中精力完成某个学习任务,一旦90分钟结束,停止工作。90分钟的时间设定能让你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
关于能量管理,最好的一本书是《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与快乐的基础》(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这本书讲得更为深刻,能量分为四大类,书中给出了很多如何增加能量和如何安排工作的建议,推荐每个希望高效率的人士必读。
卡尔·纽坡特(Cal Newport)──《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的作者,宣称自己憎恨“学习”这个词: “这是一个模糊、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学习这个词给大多数学生增加了太多的精神压力。他们认为如果不能一直待在图书馆、坐在书桌前沉思苦读,就会有负罪感。于是学生生活变成了一种持久的自我斗争过程──总是试图多‘学习’,但总是感到收获少。这就好像总是做出一副吃饭的样子,但是吃下去得不多,消化得不够,吸收得也不好,如此这般学习效果怎么可能好呢?”
(Cal Newport:"Studying with Kirstie Alley,Decoding the Quarter System,and Coping with Early Classes", http://calnewport.com/blog/?p=258.)
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这个道理,看书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就好像做外科手术一样,单纯地看书看1000遍也不如自己动手,你以为动手的过程就不是学习了吗?
下面这些具体的活动,就是我取得好成绩需要做到的事情。
(1)阅读材料。
(2)完成各项作业和在课堂上做笔记。
(3)应用整体性学习方法处理某些难点。
(4)考试前,针对学习材料做一次笔记流。
下面我介绍批处理的一些使用技巧。
(1)工作量。
(2)一次性完成作业。
(3)提髙注意力阈值。
小贴士: 想进一步了解批处理法?看看这篇文章吧:《批处理:节省时间、减轻压力的20个小技巧》。
假如你做事杂乱无序,下面是一些让你变得有组织的关键步骤。
(1)所有的物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
(2)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
(3)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
虽然有组织不是万能灵药,但是它的确很有帮助,组织技能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缓解压力。
小贴士 如果你正在与做事无计划、无组织的恶习作斗争,我建议你阅读Zen To Done,作者Leo Babauta。这本书集中讨论了有组织中最难的部分,并将这些技能变为习惯。Babauta创造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实现做事更有组织性和计划性。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可以提高你学习能力的良好习惯。
1. 每日阅读 每天坚持阅读是提高理解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我坚持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每年至少读50~70本。书籍不能教会你全部事情,但是它会给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你的视野会更开阔,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广泛。
2. 每日练习 通过每天完成项目的工作以及学习技能的练习,你会提高自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练习能为你的学习提供循序渐进的安排,因为练习会对你最初的能力水平予以定位。
3. 每日目标 单纯的阅读和练习并不够,因为它们目的性不强。通过设置学习目标,并把目标细分为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你的学习会更有用,因为你可以整体系统地学习某学科,而不是碎片化地获取知识。
克服挫折障碍 自我教育和挫折感常常相伴而行,没有老师在旁边指导什么是对的和什么是错的,或者有本指导书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办。自我教育比上课需要更多的耐心,同时我也发现上课通常如缓慢步行的老者,自我教育则可以快步如飞。
除了兴趣之外,我还推荐下面一些克服挫折障碍,让自学“飞起来”的方法。
减少挫折障碍的小技巧。
(1)写下任何障碍。假如我遇到编程中某个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记下问题,详细地记下障碍让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容易。
(2)使用网络。网络就像无所不知的智者和收藏丰富的图书馆。如果你想不明白某个问题,或者正在苦苦地翻书寻找答案,网络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谷歌、读秀、中国知网(CNKI)都是不错的选择。 (3)找一本关于“怎么做”的工具书。有一种书不谈理论,专门告诉你“怎么做”,这对于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4)换一个角度试试。如果理解时碰到一个障碍,试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花点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知识,等你学会了很多以后,再回过头看看原来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学习目标的例子。
·每年阅读一定量的书。
·为一个项目工作,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
·在一定的期限之前,必须学会做某件事。比如:学会作曲,完成你的财务报表,或者在6月3日之前学会说拉丁文,等等。
给自己设定完成期限看起来有点不通人情,但是要不然目标会自动完成吗?
设定学习目标的一些技巧:
(1)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目标没有写下来,就等于没有目标。用一两个句子写下目标,并给它一个截止期限。
(2)让目标客观化。学习过程中,你要能很容易判断出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所谓的“学得更多”不是学习目标,因为它不客观,你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完成了目标,所以它只能是一种幻想。
(3)设定有些困难,但是努把力也可以达到的截止期限。给自己达成目标设定一个期限会迫使你不断地采取行动,而不是拖延不前。假如期限定得太松,就起不到促使你行动的作用;如果期限定得太紧,会让你丧失信心,垂头丧气。
(4)将目标的完成转化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行动。你的目标应该分解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小目标。一个今天就需要立即完成的小目标远比几个月后的大目标更让人坐立不安,焦急万分。
(5)经常看看你的目标。至少一周检查一次目标完成的情况。
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关于自我教育的网上资源。
MIT OpenCourseWare──MIT提供的网上免费课程。
EHow.com──关于“怎样做”的各种文章。
FreeEd.net──“网上免费教育”。
Portal to Free Online Courses──很多名牌大学在线课程的入口。
高效率网址
ScottHYoung.com 我个人的网站,专门讨论高效率、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
ZenHabits.net 简单就是高效率。
Lifehack.org 最大的高效率网站之一。
PickTheBrain.com 高效率和动机。
StudyHacks 高效率的学生。
StevePavlina.com 个人发展网站。
高效率书籍
Getting Things Done(David Allen的经典)
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能量管理)
Zen To Done(讲述如何做事,强调的是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How to Be a Straight-A Student & How to Win at College(两本经典之作,帮助你变得高效率,应付各种学习上的挑战,必读之作)
古人读书为了光宗耀祖,今人读书为了上大学,找个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都是学习的理由,但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知识本身吸引你不断学习、不断深入下去。
(5)抽象信息… 数学、哲学和物理学都是非常抽象的领域。
(不过看过《别闹了,费曼先生》,就知道费曼最过人之处就是别人看到的是抽象物理知识,而他看到的是实际生活。──译者注)
• Survey
无
• Question
无
• Read
无
• Recite
记笔记目的是为了理解知识, 从许多角度切入, 用一些比喻,一些类比等
• Review
以前看到建造高速公路模型那一章就直接扔了, 这次终于看完了。
如果可以看过作者在TED讲的内容, 可以直接从后面开始看 “怎么做”的内容, 跳过在本书前面做作者讲的原理, 省一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