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因为吃了太多吗?胃下垂的应该如何治疗?
一、胃下垂是什么?
胃下垂,顾名思义,就是胃部下垂,偏离了原来的位置,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到盆腔,更多发生在瘦长体形、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的人身上,一旦发现胃下垂,患者往往还会伴有其他脏器下垂。
胃下垂主要是由于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与胃连接的韧带过于松弛等,简而言之就是胃部和周围其它组织的连接不那么紧密了,它不能再被牢牢固定在原来的位置,而是顺着重力下垂,脱离了原本位置。

但好消息是胃下垂的预后一般比较好,基本不会留下后遗症,只有个别患者,因为体质特殊或者自身患有其它慢性病,会影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
当然,如果治疗不及时,也有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生胃扩张、胃扭转等。
二、胃下垂是因为吃得太多吗?
吃得太多还运动的话有可能会造成胃下垂,但胃下垂不一定是吃太多导致的,临床上更多见的原因是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胃下垂,不过体形瘦长、形体消瘦的人更容易发病,
尤其是长期劳累,大脑过度疲劳导致消瘦的人,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很容易造成中枢功能失调,继而导致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引起胃功能异常。
除此之外,也有少数患者的发病与饮食有关,比如:因为胃肠蠕动亢进,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比较短,营养物质没有被完全吸收,所以日渐消瘦,最终导致胃下垂和其他内脏下垂。

三、胃下垂的主要症状
胃下垂最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便秘、腹痛、厌食。
大多数轻度胃下垂的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中度以上胃下垂患者才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饱胀、厌食、便秘、腹痛等。
餐后、站立过久或劳累过后都会加重腹胀,此外,患者还常常会有消瘦、乏力、低血压、心悸和眩晕等“循环无力症”的表现。
同时,由于胃下垂,患者站立时,上腹部常常可以感到较为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也就是能够感觉到胃部这一块像心脏一样突突地跳。
四、胃下垂的治疗
胃下垂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大多感觉非常痛苦,而且治疗比较棘手,直到目前为止,西医仍然缺乏特效治疗,比如:用胃切除术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巨大,一般很难被患者接受。

因此,胃下垂的主要疗法还是中医的中药和针灸治疗。
1. 中药:胃下垂最常见的疗法就是可以服用药物,比如:枳术黄芪汤,枳壳15g、白术9g、黄芪30g,用水煎服。
2. 推拿:推拿也是胃下垂的常见疗法之一,一般分为腹部推拿和背部推拿,在治疗胃下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3. 针灸:当出现胃下垂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艾灸来进行调理,每日施灸2次,但是需要到专门的场所请专业人员施针,相对而言比较不方便。
4. 改善生活习惯:胃下垂患者还需要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善,既然是由于长期劳累和饮食不规律引发的疾病,那么只有改变了原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治本。
①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强化腹部肌肉张力的锻炼。
②饮食上定时定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切忌暴饮暴食,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不能吃得太快,囫囵吞枣。
食材搭配注意营养均衡,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不吃刺激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