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的正史


朱由校,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大明的太子。
朱由校的母亲呢,是王氏。
这个王氏,在朱常洛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生下了朱由校,而王氏当时的身份,是才人。
才人,就是太子的嫔妃,是妾室,身份地位并不是很高。
朱常洛的后宫里除了王氏,还有两位选侍,都姓李,我们一般分别叫做东李和西李。
这个东李的事迹不详,我们主要说这个西李。
西李虽然也不过是个身份低微的选侍,但当时朱常洛比较宠幸她,所有她平日里十分骄纵,从来不把王才人放在眼里。
万历末年,西李越发张狂,在朱常洛的太子府里和王才人发生矛盾,竟然仗着自己得宠,疯狂凌辱和折磨王才人,王才人身体柔弱不堪其辱,竟然活生生的被西李给虐待死了。
这个事情,不是野史,也并非讹传,因为这事儿后来被朱由校亲口证实过。

朱由校当上皇帝之后,回忆自己的母亲,曾这样说:
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
可以说,这个西李就是直接导致王才人死亡的杀人凶手。
王氏临死之前,还曾经对朱由校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
我和西宫的李选侍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只可惜人之将死,空有余恨不能伸展。
深宫冷漠,命贱如草,杀害了王才人的西李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还顺势获得了死去生母的朱常洛的抚养权。
万历死泰昌立,朱常洛成了皇帝,那么朱由校就成为了太子。
由于当时朱由校的年纪还比较小,所以他没有自己的东宫,而是和西李住在乾清宫里。
这个西李,那可不是个好人呐。

杀害了朱由校的母亲不说,平时和朱由校住在一起,也从来不给朱由校好脸子。
关于这段寄人篱下的岁月,朱由校长大之后是这么回忆的:
选侍侮慢凌虐,朕昼夜涕泣。
这个西李天天欺负我,对我的照料十分怠慢,平时还会虐待我,朕小的时候不能抗拒,只能是整夜哭泣。
可以说,朱由校在乾清宫里是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
想来那个时候的朱由校虽然弱小,但他对西李一定是充满了恨意的。
母亲临终前的遗言音犹在耳,凄苦的往事历历在目,但无论朱由校的内心有多么巨大的愤怒和仇恨,此时此刻,他都只能隐忍不发。
明光宗朱常洛当了差不多一个月的皇帝,也猝然驾崩,皇位又落到了朱由校的头上。
朱由校接班当皇帝这事儿很明确,但问题是,这个时候的朱由校,他没有人身自由,而是被牢牢的被西李控制在乾清宫里。
西李控制朱由校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为了通过朱由校来胁迫群臣,让朝廷封她为皇太后。

反正现在朱由校在我手里,你们想要让他登基,那就得先把我封为皇太后,把我的身份地位给抬上去。
西李的身份地位,说实话很低。
她是选侍出身,而这个选侍,通常是指那些已经被皇帝纳入后宫但还没来得及册封的女子。
明光宗在位的时候,西李俘获盛宠,本来是有资格封皇贵妃的,但是册封仪式还没开始,光宗皇帝就驾崩了,此事也就这么作罢了。
西李很不甘,她一直想要完成身份地位上的转变,而此时她手握朱由校,就是她一步登天,尊为太后的最好机会。
在西李看来,自打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死后,朱由校的一应照料都是由她来负责的,所以她才是朱由校实际意义上的母亲,现在朱由校登基了,她当这个皇太后,那是相当合情合理的。
西李认为很合理,但大臣们却认为这完全是天方夜谭。
因为,在大臣们看来,西李就是个比较走运的宫女,先帝连位份都没给你,你哪儿有资格做皇太后?
于是,西李和大臣们就这么僵持上了。
当时的文臣领袖,是两位,一位叫做杨涟,一位叫做刘一燝。

杨涟是东林六君子之一,明末著名的谏臣,而刘一燝则是万历时期的老臣,后来朱由校登基之后,他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内阁首辅。
这两位仁兄,那都是很有资历的。
杨涟和刘一燝召集大臣之后,大家一商量,决定不能这么拖着,而是应该赶紧到乾清宫里去要人。
于是,紫禁城四面八方涌出无数大臣,直奔乾清宫,不一会儿就围了个水泄不通。
说实话,乾清宫里的西李看到大臣们这个阵仗,她也有点害怕。
其实,西李无需害怕,因为大臣们虽然敢包围乾清宫,但却轻易不敢进入乾清宫。
因为,外臣不得入后宫,这是本朝开国以来的规矩。
西李就算身份较低,但她毕竟是先帝的遗孀,大臣们尽管人多势众,可谁也没有那个把寡妇门给踹了的胆量。
西李当然也不敢出来,只能是不断探听外面的动静。

乾清宫外的大臣们,可以说是群情激愤,有的高声斥责西李区区妇人竟敢羁押天子,有的唉声叹气表示国家竟然遭此不幸,有的捶胸顿足想要进去抢人,更有甚者,以头撞地,表示你西李今天要是不把朱由校给交出来,我就跟你玩命。
气势很足,但是基本上拿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
就这么闹,西李陪你闹一个月也没问题啊。
关键时刻,还得看杨涟。
杨涟这个时候,拿了个喇叭,站在乾清宫门口,可以说是慢条斯理的在和西李谈条件。
杨涟表示,西李啊,你别激动,你别看我们今天人来了不少,场面整的挺大,但是我们没有别的意思,也没有说非要把朱由校从你身边弄走,只是现在先帝驾崩,新帝年幼,我们总得看一看他,看一看他是否健康安全,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西李原本在屋里听得外面乱糟糟的,还以为是杨涟开着挖掘机来强拆乾清宫了,没想到这个杨涟还真是个文化人,有素质有礼貌,人家说了就是想要见朱由校一面,既然如此,那自己也没有理由拒绝人家啊对不对。
所以,西李打开了乾清宫的大门,壮着胆子就把朱由校给领了出来。

说是迟,那是快,啪一下很快啊,西李前脚牵着朱由校的手走了出来,后脚杨涟就一个箭步抢到西李的身前,直接就把朱由校给拽了过来。
一帮大臣眼见杨涟得手,也不哭了,也不闹了,立刻把杨涟保护起来,簇拥着朱由校离开了乾清宫。
杨涟,算是结结实实的摆了西李一道。
上一秒还乱如菜市场的乾清宫门口,此时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西李呆呆站立。
西李愣了,事情发生的太快,她还没反应过来,朱由校就让杨涟给弄走了。
按说没有了朱由校,那西李就失去了底牌,但她仍然不灰心。
因为,虽然朱由校被大臣们带走了,但是乾清宫可照样还是自己在住着的。
要知道,乾清宫的地位不比寻常宫殿,从本朝开国以来,历代皇帝都在乾清宫里处理政务,皇帝的卧室也在这里。

西李霸占着乾清宫,又开始叫嚣,表示以后朝廷里的折子,必须先送到自己手里,自己看完之后,才能再交朱由校。
说白了,西李还是在做操持大权,想要垂帘听政的美梦。
想法很美好,但是西李错估了自己的能力,她没有吕武的狠辣,也没有萧刘的智慧,更没有冯褚的手段。
她是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妇人。
西李还在乾清宫里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呢,一帮大臣们已经派出一群宫女宦官去乾清宫里清人了。
人生中所有的放纵和猖狂,事到如今,都需要用荒凉和落魄来偿还。
大臣们的态度非常明确:
想要干政,那是绝无可能,乾清宫你也别住了,赶紧给新皇帝腾地方,搬到哕鸾宫去居住。
哕鸾宫,也就是仁寿宫,这是明朝后妃养老的地方。
就这样,西李都没还来得及收拾金银细软,就被一群太监们呵斥着撵出了乾清宫,搬到了冷清幽闭的养老房里。
事情到这里,看似已经结束,但几天后的一个意外事件,却把这件事推上了另外一个高潮。
西李搬到仁寿宫没两天,夜里仁寿宫就着了一场大火,众人奋力施救,这才算是把西李给救出来。

这一场大火,查不到是天灾还是人祸,莫名其妙的就着了起来。
西李被烧了个够呛,被救出来的时候蓬头垢面,就剩一口气了。
朝野风传,说这火八成是新上位的皇帝朱由校放的。
外界甚至有谣传,说朱由校当上皇帝之后虐待西李,差点逼得西李跳井自杀。
对于这些事儿,朱由校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坐在巍峨宫殿的皇座之上,年轻的朱由校一如既往的沉默。
往事浮现在眼前,他那病恹恹,死的不明不白的父亲,他那个在宫中受辱,活活被折磨至死的母亲,都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西北有匪患,辽东有女真,朝廷内东林党和阉党马上要开战,大明王朝的命运会走向何处,还会走多久?
朱由校不知道,他也不知道,黄金制作的椅子传来冷冰冰的质感,他只知道,自己在这一刻,是一个的的确确的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