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80黄铜 、力学性能
H80黄铜 材料名称:普通黄铜 牌号:H80 标准:GB/T 2041-1989
用 DGPSA 在 C17200 合金表面渗 Ta, 形成均匀致密的 Ta/Ta-Cu-Be 结构的 Ta 涂层, 涂层由α-Ta, Ta 2 Be 和 Cu(Be)相组成。 750 ℃、 800 ℃和 850 ℃/2 h 渗 Ta 后, 表面分布岛状凸起, 涂层厚度分别为 2.88 μm、 8.56 μm 和 8.64 μm, Ta-Cu-Be 过渡区随渗Ta 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涂层与基体结合良好, 表面硬度、 耐磨性较基材提高, 其中 850 ℃制备的 Ta 涂层耐磨性能较好。

特性及适用范围 H80普通黄铜和H85性能类似,强度较高,塑性也较好,耐蚀性较高,用作薄壁管,皱纹管造纸网及房屋建筑用品。
800 ℃保温不同时间制备的 Ta 涂层, 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 涂层由涂层由岛 状组织融合生长, 涂层厚度增加, 基体元素扩散入涂层的深度不变, 但涂层与基体交界处峰状 Ta-Cu-Be 区域扩大。 保温 0.5 h、 1 h 和 2 h 制备的 Ta 涂层厚度分别为 3.125 μm、7.8 μm 和 8.56 μm, 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均较高, 保温 3 h 形成的 Ta 涂层(厚度为 11.25μm) 与基体结合强度较弱。

化学成份 铜 Cu :79.0~81.0 锌 Zn:余量 铅 Pb:≤0.03 磷 P:≤0.01 铁 Fe:≤0.10 锑 Sb :≤0.005 铋 Bi:≤0.005 注:≤0.3(杂质)
用 MPCVD 法对 800 ℃/2 h 渗 Ta 涂层进行后续 670 ℃/0.5 h 渗 C 处理, CH 4 浓度对形成的 TaC/Ta 复合涂层组织、 结合强度和硬度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8-10 %CH 4 渗 C 后, 表面由 TaC、 Ta、 Ta 2 Be 及 Cu(Be)组成; 12-16 % CH 4 渗 C 层中, 除 8-10 %CH 4 渗 C 层组成相外, 还形成 Ta 2 C 相。 CH 4 浓度超过 10 %渗 C 时, 表面发生金刚石形核, 且随着 CH 4 浓度的增加, 金刚石晶粒长大, 数量增多。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σb (MPa):≥265 伸长率 δ10 (%):≥50 注 :板材的拉伸力学性能 试样尺寸:厚度≥0.5

8-10 % CH 4 浓度形成的 TaC/Ta 复合涂层随 CH 4 浓度增加, 显微硬度呈增加趋势, 10-16 % CH 4 浓度下随 CH 4 浓度增加硬度逐渐下降。 10-14 % CH 4 浓度渗 C 试样与基体结合良好, 8 %和 16 % CH 4 浓度渗 C 试样与基体间结合强度降低。 CH 4 浓度为 10 %时制备的 TaC/Ta 涂层表面显微硬度与基体间结合强度较高, 综合性能最佳。 热处理规范 热加工温度820~870℃ 退火温度600~700℃ 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温度260℃。
载荷为 2 N、 3 N、 5 N 时, TaC/Ta 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均明显小于 C17200 基材。 基材磨损表面表现为较深的犁沟及大量粘着, 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及粘着磨损; 而 TaC/Ta 涂层表面只有轻微划痕, 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 TaC/Ta 复合涂层的比磨损率较基材降低 87.9 %以上, 耐磨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