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雄鹰展翅之追随亚历山大大帝的脚步战役——埃及-叙利亚战役(六):第二次阿布基尔战

2021-06-03 12:14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大致情况

        随着拿破仑于阿克围城战中遭到失利,而且还消耗了太长的时间而不得不由叙利亚原路返回埃及之后不久,气焰大涨,以为法军已经遭受了重大损失的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联合舰队立刻就选择了在亚历山大港附近的阿布基尔港湾登陆了大批陆军尝试占领附近的那一重要港湾,为了粉碎联军的企图,同时也是为了重新鼓舞人心,拿破仑率领部队赶到了之后,旋即于1799年7月25日打响了阿布基尔战役,大破塞义德·穆斯塔法·帕沙的奥斯曼军队。由于1798年8月1日已经发生了一场海战,因此这场战役被认为第二次阿布基尔战役。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799年7月25日

        爆发地点:埃及 阿布基尔

        战役结局:法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埃及马穆鲁克+奥斯曼土耳其+英国海军

        双方指挥:拿破仑/穆斯塔法帕夏(被俘)

        双方兵力:步兵7700人,骑兵1000人,火炮17门/18000——20000人,30门火炮

        双方损失:820人死伤/2000人阵亡,4000人溺水而死,5000人被俘,2000人失踪

                      战役背景

                    联军的动作

        在叙利亚战争时期,埃及人表现出自己是优秀的法兰西人。他们总是预想到有好消息,而拒不相信坏消息。德塞将军征服了上埃及,杜加将军则是维护了下埃及的安宁。开罗和亚历山大的卫戍部队从病愈出院的士兵中吸收人员而得到补充。

        为了保护尼罗河的航运,各要塞的修筑工事和建立塔楼的工程均在坚决进行。贝都因人的一切小规模侵袭行动不费力地被击退了,没有留下任何影响。爱资哈尔清真寺的乌列马们显得非常努力,并且卓有成效地教育人民,防止了各种动乱。动乱仅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和艾米尔哈德日的暴动有关。这个圣职的代表者拥有相当大的财产和特权。他需要六百人的队伍来护送去麦加朝圣的人。他请准在沙尔基亚组成了护送队。当法军在叙利亚得胜的时候,他保持了忠诚。可是,当他认为法军在阿克打了败仗的时候,就开始倾听杰扎尔帕夏派来的奸细的诽谤,想在某方面替杰扎尔帕夏出大力,以博得他的宽恕。他阴谋侵占达米埃塔。

        4月18日,他发出了号召书,说拿破仑在阿克附近阵亡,他的军队也已被歼灭。他指望这个号召书会产生巨大的效果,可是实际上它差不多没有发生任何影响。只有三个村庄站到了他的一边。一个贝都因部族派了一支二百名骑兵的援军给他。但是很快就被法军的小部队侦知,负责前来镇压的法军部队离开了尼罗河的河口三角洲后,渡过尼罗河,进入沙尔基亚,经过多次行军以后,包围了艾米尔,把他手下全部喽啰处死,并烧毁了三个参加暴动的村庄。艾米尔哈德日逃往了耶路撒冷。他到达那里时身边只留下十四名随从人员。

        属于帖尔纳沙漠的、在本部落阿拉伯人中间享有很大的圣徒声誉的伊马姆,幻想或希望别人相信他是到世间来树立公道的领袖马赫迪。这个人有着能够煽动人们的狂热信念的全副伎俩。他有口才,对可兰经很有研究。他经常在祷告中过日子。按照他的说法,他不吃东西也可以生活。        

        每天早晨,当红日升起来的时候,教徒挤满了清真寺。他们都庄重地给他带来一壶牛奶。他也煞有介事地把手指在牛奶壶里蘸一下,然后用手指去擦嘴唇。这就是他的唯一的食料来源。他从本部落里收罗了一百二十人,率领他们开往小绿洲。他在那里碰到了从费粲来的由三百名马格里布人组成的商队。他开始向他们宣传自己是马赫迪,得到了他们承认。他们全都站到他的旗号下来了。

        此后,他向达曼胡尔前进,出其不意地袭击并杀死了法国的六十名士兵,缴获了他们的几十支步枪和一门四磅大炮。他们散布谣言,夸大这次小胜利的意义。于是他的队伍大大地扩大了。省内各地区的费拉赫都集合到达曼胡尔清真寺来。他就在这里宣传,并使人深信不疑地论证自己的使命的神圣性:“先知者说,当正统派教徒处境极危险的时候,他打发天使阿里莫赫迪来援救他们。但是阿拉伯从没有受过比现在更大的危险,它已快要沦为西方人内斗的牺牲品。为保卫YSL教而斗争的人都是威武不能屈的。无论炮弹或枪弹,无论是标枪或马刀,一点也不能奈何他们。”

        拉赫马尼亚小港港口司令列费夫尔上校耽心这个骗子的成就,仅仅率领着四百名士兵就前往了达曼胡尔。叛军方面有火枪手和标枪兵一千人与三、四千人的近战步兵。

        四面被围的法军上校把部队排成营方阵,坚持这场寡不敌众的战斗至数小时之久,然后秩序井然地撤回自己的炮台里。阵亡者留下的寡妇孤儿和那些受伤的人都大发怨言,并痛责马赫迪。既然法军的枪弹不应该击中正教徒,为什么会他们还会有这么多阵亡的和负伤的呢?

        马赫迪天使引用古兰经里面某些诗篇来平息这些怨言:那些真正相信他的人,谁也没有受苦——枪弹打中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缺乏信心,所以受到惩处。结果他的声望又巩固起来了。法军不得不提防整个巴何伊腊起来暴动。不过幸运的是,这个灾祸被开罗的舍伊赫们的号召书制止住了。这样就给法军以必要的时间离开沙尔基亚,于5月8日进攻达曼胡尔。法军杀死了所有企图反抗的人。在被杀死的人们中间发现了马赫迪本人的尸体,虽然他的信徒许久许久以后还肯定说他活着,暴动的时机一到,他还会出来。借用神的名字——无论是公牛阿皮斯也好,奥西里斯也好,或穆罕默德也好——都容易对埃及人起作用。

        炮兵司令多马尔丹将军奉拿破仑之命视察亚历山大要塞和沿海地带,以加速筑城工事。他于7月17日从开罗乘船出发,可是就在半路上,他们遭到了贝都因人的袭击,将军手下船员伤亡了一半,他自己也身中四弹,抵达罗塞塔不久之后就因伤重而逝世。

埃阿泽尔-奥古斯特·库赞·德·多马尔丁将于1799年6月前往罗塞塔执行任务时遭到敌人袭击,不幸负伤并染上破伤风。他在25日到了罗塞塔,但在几周后就因伤口感染于7月9日去世。

         阿克的撤围和法军的撤围令反法联盟士气大涨,轻举妄动的土耳其人竟自信亚历山大可以突然占领,而占领亚历山大又可以迫使所向无敌的法国军队。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西德尼史密斯海军上将,后者亲自指挥过阿克围城战,成功战胜法军令他心情大好,很快就拍板了这个计划。除了那只从陆路开进,已经在塔博尔山战役中遭到惨败的阿卜杜拉帕夏的四万大军,为了收复埃及,土耳其人还从海上开来了由穆斯塔法帕夏指挥的从罗德岛等地开来的一万八千人,而且还不包括从达达尼尔海峡地区抽调过来的七千人的精锐耶尼切里军团。

        “有了这二万五千军队,他就可以获得不朽的荣誉,因为法军半数已被消灭,剩下的也心怀不满,士气沮丧,并且准备哗变。法军由于英国主力舰和巡洋舰的上层及下层炮列发射了一万发炮弹,受了巨大的损失。他们在6月暑天里过沙漠时所受的损失也并不比这个轻微。”土耳其的统帅们对于这些肯定的说法虽然信以为真,但因为没有骑兵和炮兵,毕竟不想卷入平原上作战。尽管如此,马穆鲁克和沙漠中的贝都因士兵却奉命都集中起来,这两支部队给穆斯塔法帕夏提供了六、七千骑兵。因此,土军指挥官能够运用总数不下三万人的军队在阿布基尔半岛登陆……

                      法军方面

        此时此刻拿破仑却是在7月14号的时候就带领科学艺术工作团离城到金字塔脚下扎营。几天之内,学者们观察,测量和研究了这些已被各民族颂扬了四千年的纪念物。直到第2天下午二时,拿破仑在金字塔野营里才获悉,有十三艘八十门炮的和七十四门炮的主力舰、九艘巡洋舰、三十艘炮舰和九十艘装载土耳其军队的运输舰,于12日傍晚在阿布基尔碇泊场停泊。由此可见,阿布基尔炮台已被包围了。

        大家认为它还能守卫两个星期。必须及时去援救它,因为半岛上的土耳其兵的地位在他们拿下这座炮台以前始终是危险的。大本营移驻加沙。晚上十点钟,贝尔蒂埃发布了一些必要的命令,使全军行动起来:一部分从阿斯旺开往达米埃塔,另一部分从法军于叙利亚最后留守的El Arish要塞开往亚历山大。一批军需官也奉命出发,准备军队在行军中所需要的物资。大本营在黎明以前出发,不再回开罗。

        德塞也奉命撤出了整个上埃及,把部队开往开罗……所有的这些军事行动完成以后,军队总人数是:步兵二万人、骑兵三千人和有套马的大炮六十门。这些军队是世上最优秀的军队,只要是人力能做到的,他们都没有做不到的。7月19日,大本营到达腊赫马尼亚,行军三十六法里,历时三日。总司令从腊赫马尼亚写信给爱资哈尔真寺的舍伊赫们说道:英土舰队已停泊在阿布基尔附近,由阿尔巴尼亚人和俄罗斯人组成的军队已在那里登陆。他打算进攻他们,包围他们并全部活捉他们。几天以后,像在开罗见过的一样,你们会再度看见法军经过胜利门把敌人的军旗、大炮和俘虏送回来。他劝告他们留心保持社会安宁。

        这些舍伊赫发出了号召,教导人民,告诫他们预防奸人玩弄阴谋诡计。他们说:法军并未撤出埃及,只是集合在一起以便进攻和活捉由俄国人、阿尔巴尼亚人和英国人组成的并在阿布基尔登陆的军队。他们命令大家为先知者所庇护的人祈祷,为保卫祖国免遭战争破坏而英勇作战的人祈祷。结果,埃及人保持了社会安定。

                      战役打响

                      战场地形

        阿布基尔半岛突出在地中海和马迪亚湖之间,向海的一面从罗马兵营到阿布基尔全长八千法尺,朝马迪亚湖的一面从阿布基尔炮台到尼罗运河桥边全长九千法尺(这一面受着阿布基尔碇泊场和马迪亚湖两处水的冲洗)。从罗马兵营到马迪亚湖的地颈长一千一百五十法尺。这个半岛像三角形,顶角为锐角,顶点即阿布基尔炮台。这个角土质多沙并布满棕榈,它的中央有水井,井里涌出丰富的淡水。如果在海岸边掘井,也常常可以找到适于饮用的水。亚历山大和阿布基尔之间有小海湾,单桅帆船能够进出。海滨可避西北风。每年这个季节,这里的西北风差不多总是刮个不停。半岛上有许多高耸的沙丘。从阿布基尔炮台可以扫射内碇泊场和抛锚处。炮台周围满布暗礁,使船只非常难于接近。

        如果循着延伸的海岸线前进,到五百法尺处有一岛,岛上的大炮能够保卫停泊几艘主力舰的碇泊场。陆地方面,朝亚历山大方向在离炮台大约五百法尺处,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在维齐尔丘陵脚下)。炮台前面一百法尺处,有一些大房子,这些大房子所在地区名叫做阿布基尔郊区。在维齐尔丘陵之南七百法尺处,有一座名叫科洛迭兹岗的悬崖,悬崖和炮台之间的距离,以及它和马迪亚湖入口处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它控制着内碇泊场方面的整个海滨。在维齐尔丘陵西南八百法尺处,有一座名叫舍伊赫山的第二座悬崖。这个悬崖控制着公海的海岸。这三座丘陵间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中部有一个光秃的平原,平原上到处可以看到棕榈。

本来担任着法军工兵指挥官的路易-马里-约瑟夫-马克西米利安·德·卡法雷利·迪·法尔加将军于阿克围城战中巡视战壕时被炮弹打碎了右手肘,拉雷医生为他做了截肢,几周后便于1799年4月27日伤重不愈而死。

        在2月份出发前往叙利亚之前,于阿克围城战中殒命的卡法雷利将军曾命令克列滕上校拆毁阿布基尔的村庄和城郊地区,为的是好暴露通往炮台的进路,并利用拆除下来的材料,在炮台前面建筑一座带堑壕和外沿的坚固的砖质的半月堡——这使得炮台在战壕被封锁以后仍能坚持抵抗两星期。可是,该省卫戍司令官马尔蒙旅长在大本营远离之际,借口保留村庄房屋以安置军队,中途停止了执行命令。他命令上校在位于村庄和城郊之间并能够控制这两者的维齐尔丘陵上,建筑一座土质的多面堡。他认为这座多面堡能代替半月堡。

后来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元帅的马尔蒙将军

                      土军动作

        于7月14日登陆的穆斯塔法未遇抵抗。他在科洛迭兹丘陵和舍伊赫丘陵上扎营,并进攻维齐尔丘陵上的多面堡。炮台司令……带三百人被堵在多面堡内,而维纳什大尉和六十人留在炮台里。多面堡装有五门大炮,整天迎击敌军的攻击。可是在五点钟的时候,土耳其的狙击兵潜入村庄,多面堡和炮台之间的联络受到威胁。接着多面堡被包围,卫戍部队被杀光。17日正午,陷于敌手的炮台投降了。

        从这时起,穆斯塔法就没有再前进一步了。他占领了两个丘陵(科洛迭兹和舍伊赫)的阵地。他在等候骑兵、套马和达达尼尔师团近卫兵的到来。他利用二百个军官的马匹来保卫自己和进行侦察。法军前卫向比尔卡前进,预定在那里扎营集合全军。法军从那里能攻击土军左翼,如果后者向亚历山大推进的话;或者攻击它的右翼,如果后者向尼罗河推进的话。亚历山大进行的防御工作令人十分满意。克列滕上校所表现的毅力和指挥能力深得总司令的嘉奖。

        过了几天,在比尔卡集合了八千人以后,法军就撤离这个营地,进到半岛中部科洛迭兹丘陵扎营。穆斯塔法和埃及内部没有任何联络。亚历山大卫戍部队的骑兵占领了所有出口,并把它们封锁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指望出其不意地在穆斯塔法的兵营里把他生擒住。可是,有一个工兵大尉率领一连工兵和一支搬运土木工具的辎重队,由于很晚才从亚历山大出发,到达前方时迷了路,他没有找到隐蔽在悬崖下面的法军兵营,却撞到土耳其军队的篝火旁边。结果十名工兵被俘。土耳其军队因此惊悉:法军离他们只有一法里远。于是他们连夜整装,准备迎击他们认为不可避免的攻击。

        7月25日,拂晓前法军启程前进。缪拉将军指挥前卫,前卫包括骑兵和步兵共二千三百人,并携带有四门大炮。拉纳指挥的右翼包括二千七百人,携带五门大炮,雷尼埃指挥二千四百人的后备队,备有六门大炮。达武将军在法军整队时赶到开罗,他奉命率领三百名骑兵进行监视,以维护法军和亚历山大之间的交通,防止贝都因兵进入半岛。土耳其方面的帕特朗纳贝伊还把十二艘炮舰开入马迪亚湖,企图扰乱法军右翼。新上任的炮兵将军桑日斯带两门二十四磅的大炮、三门十二磅的大炮和三门榴弹炮向前推进。敌方炮舰在受了颇大损失以后都逃走了。梅努将军也从罗塞塔方面携带来了两门大炮和一营步兵,他们于早晨九点到达海滨。

                      双方布阵

        敌舰害怕被封锁在湖泊里,全部撤出该湖,于是再没有谁能阻挠法军前进了。法军在敌军前面停下来。敌军的部署情况如下:第一战线兵力八千人,分成三个支队:右支队占据舍伊赫丘陵,左支队占据科洛迭兹丘陵,第三支队接近郊区房屋。第二战线兵力七千至八千人,从两侧控制维齐尔丘陵,右翼和左翼都和海洋连接。后备军为四千至五千人,占据了阿布基尔村和炮台,那儿是辎重队、辎重库和维齐兵营所在地。有些炮舰停泊在公海上以支援右翼,另一些炮舰停泊在内碇泊场以支援左翼。三十门野炮则布置在第一战线和第二战线之间。炮兵指挥官命令重炮连向前推进,同从左右两面掩护敌军的敌炮舰战斗,迫使它撤退。一艘停泊在碇泊场上的敌炮舰被击沉了,其余的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严重损失。此后法军后备师团铺开了,骑兵排成三列,站在中间,德斯坦旅在左翼,拉纳师团在右翼,还有部分部队留在第二线。遥望舍伊赫和科洛迭兹两个丘陵,可以看到不久以前作好的土方工程。

        穆斯塔法帕夏率领着耶尼切里近卫兵驻在维齐尔丘陵上。一些英军军官则在法军炮火射程外骑马奔驰,显示骑技。他们怀着通常的好奇心很快地走近法军骑兵,在相距十步远的地方和法军骑兵军官攀谈。这种举动使土耳其兵大为愤慨并且大惑不解。在离海岸一法里半的海面隐约看见帆樯林立。这是一批兵舰、运输舰和装载土耳其及英国海军军官的快艇。在这些快艇中可以认出西德尼史密斯爵士所乘坐的那只快艇来。

                      战役打响

        双方军队在两小时内一弹不发地对峙着,这是暴风雨快要到来的预兆。最后,配置在两个丘陵上的土耳其炮兵连同拉纳及德斯坦师团的野战炮连终于开始了炮战。缪拉将军派遣两支骑兵纵队前进。每个纵队拥有四个骑兵连和三门轻炮。第一纵队开往科洛迭兹丘陵和维齐尔丘陵的中间地区,土耳其步兵顽固地坚守着。双方狙击兵的火力都很激烈。可是当骑兵纵队带着轻型大炮从后方打击敌军时,敌军因为担心自己的后路被切断而失去顽强精神。兰恩和德斯滕两将军及时察觉了这点,他们率部跑步登上这两个高地,迫使土耳其兵往河谷里溃退,而骑兵正在那里等候他们。他们想撤退而不能撤退,就被紧逼到海边:一部分被紧逼到内碇泊场海岸,另一部分则被逼到公海边。这些逃命士兵在霰弹和枪弹追歼下,在骑兵攻击下,最后都投入海涛中。他们企图游水赶上自己的船舰,但十分之九都被海涛吞噬了。这时土军第一线的中路军向前移动,想要支援左右两翼;但他们这个行动是轻率的。

        缪拉下令把骑兵一连一连地左右展开,包围敌人。拉纽斯的步兵由于骑兵采取了这样的机动行动,失去了掩护,于是分成几营纵队拉开间隔,跑步前进。夹在骑兵和炮兵之间的中路军这时惊慌万状。他们失去了退却的可能性,除了跳海向左方和右方求救以外,没有其他出路。于是他们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被海涛吞噬。很快就在波涛中看到几千条头巾和披肩。

        随后海水把这些东西都冲到海岸边来,这就是这些勇敢的耶尼切里所留下的一切。他们真无愧于“勇敢者”的称号!!可是无秩序、无纪律、不讲究战术的步兵能做什么呢?战斗仅延续一小时,八千人就被消灭了。五千人被淹死,一千四百人在战场上负伤或阵亡,一千二百人投降;十八门大炮、三十只弹药箱和五十面军旗都落入胜利者手中。

        胜利的法军并没有多做停留,他们随后就开始了着手使用火力侦察敌军第二道战线。这道战线设在一个极有威胁性的阵地上。它的左右翼都与海洋联接,并且有几艘炮舰和十七门野炮掩护。中路盘据着维齐尔丘陵的多面堡。看来要攻克它是不可能的——即使刚刚取得了第一线的胜利也是如此。总司令原来打算在两个已拿下来的高地上设置阵地,但他判明科洛迭兹悬崖脚下的海岸突入停泊场,形成海角状态,就决定在这个海角附近设置炮垒,从后方扫射敌军的整个右翼。

        这座炮垒迫使敌人集中在多面堡和村庄之间,改变战线正面,把左翼后撤。这样一移动,敌战线左翼上就留下了一个宽二百法尺的间隔。通过这个间隔,可以实行冲击,而冲击也就实行了。克列滕上校力图光荣地首先回到自己的多面堡里去,缪拉将军在他的引导下带领六百名骑兵钻入这个间隔中。同时,拉纽斯和德斯滕则对敌人的中路和左翼进行猛烈的炮火射击。第十八半旅没有按时进行冲击,当敌多面堡差不多快被他们占领的时候,他们却动摇后退了,在斜堤上留下五十名伤兵。土耳其兵按照他们的惯例,拥上斜堤来割这些不幸者的头颅,以期换取银色的羽饰。为这种残暴行为所激怒的第六十九半旅,跑步冲向多面堡,并攻入堡内。在维齐尔丘陵和村庄之间行进的骑兵队,对敌第二战线的侧翼进行了攻击,把敌军逼向海边。

        拉纳直向村庄前进,并在那里站稳下来。他从那里向驻有后备军的巴夏兵营进发。于是这个整个半岛的端头便成了乱七八糟和惊慌失措的屠场。穆斯塔法帕夏手持军旗,在一些极勇敢的战士的簇拥下,显出了神奇的勇敢精神。他的一支胳膊被缪拉将军击中受了重伤,而缪拉本人也被枪子弹击伤头部。最后,巴夏不得不向不可避免的命运屈服,他率领成千的战士投降。其余那些惊慌失措的残兵败将,为了逃避死亡,竟跳入海涛求救。

        他们宁愿投入深海,而不想接受胜利者的宽待。就连西德尼史密斯也差点被俘。他千难万险地勉强登上自己的小船。一百面军旗、三十二门野炮、一百二十只弹药箱、全付帐篷、辎重和四百匹马,都丢弃在战场上。有三千至四千名败兵逃回炮台。他们占据了炮台前面的村庄,在那里修筑工事。法军想把他们赶出那里的一切尝试都没有成功。

                      战役后续

       法军在战场上有220人阵亡,然后还有600人受伤,相比而言,土耳其人损失惨重,2000人战死在战场上,四千人落水被淹死,5000人被俘,2000人失踪

        英国舰队司令西德尼·史密斯将此次战役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奥斯曼方面的军官,因为他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占领罗塞塔镇以孤立亚历山大。除此之外,这些土耳其人也没有出尽全力。

        在被俘虏了之后,穆斯塔法帕夏赶紧向自己还留守在堡垒的儿子写了信,斥责他儿子的顽固态度。他再度写信给他,要他认识到不愿防止流宝贵的血,不愿利用自己的地位来拯救他手下的勇士,是不对的。为了传递这封信,曾达成停火数小时的协议。

        贝特朗营长曾想利用这个机会去侦察炮台情况。可是停火不久,很快又开始了对射。被围攻者夺回了他们所需要的几幢房屋。这件事激怒了拉纳将军,他决计把敌人赶回去。可是工程师贝特朗劝阻他说:“这是对一些绝望的亡命之徒作战,您为什么一定要在这种战斗中使自己受损失呢?我们预料敌人这种行动对我们是有益无害的——现在把他们赶回去了,可是在随后几天里为了保住这个村庄,还是要受损失。必须让围攻者安静地过两、三天,赢得构筑堑壕所需要的几天时间。到堑壕筑好的时候,敌人将被阻挡在自己炮台围墙之外,那时候围攻者可以不费一兵获得全胜。”

        6月28日,因小胜而自骄的敌人再度出击,并且又夺去了村里的几幢房屋。此后,他变得更冒失了,他们又来一次出击,并威胁着舍伊赫丘陵的多面堡。兰恩忍耐不住,率部向敌人冲去,把敌人击退了,但他本人也中弹负伤,以致不得不离开围攻兵营。梅努将军代替他指挥围攻军队。堑壕修好几天之后,炮垒也建成了,当被围攻者举行新的出击,占领一个据点时,法军就着手揭去它们的伪装。待在堑壕里的达乌将军,对以后备军为首的敌人发起进攻,夺回了村庄,把被围攻者赶回炮台。当时三座重炮炮垒和两座臼炮炮垒都开始行动。30日晚间,一些地雷工兵深入地下,去掘开炮台外沿。但8月2日拂晓,被围攻者没有宣布投降就成群结队地走出炮台请求宽恕。这些不幸者没有水喝,炮台里已被一千二百具尸体和一千八百个濒死的人塞满了。这样多的土耳其伤兵是非常麻烦的。法军叫他们回到他们的兵舰上去了。

拿破仑和狮身人面像在一起

        阿布基尔的伟大胜利给了法国人好几个月的宝贵的喘息时间。德赛则是率领着他的部队在上埃及继续寻找着穆拉德贝伊。8月23日,拿破仑在了解到了督政府在战场上的接连失利之后,他立刻决定返回国内,在把自己的指挥权转交给了克莱贝尔将军后,他就带着贝尔蒂埃、缪拉和拉纳等一系列的亲信军官,一起登上了护卫舰“穆龙号”。

        从长期来看,法军在埃及的进行的统治根本不可能长期维持,尽管在1800年3月18日的赫利奥波利斯战役中法军成功的取得大胜,克莱贝尔将军也借此时间又一次的恢复了对于该国的统治,但是不到一个月之后,他就在开罗的街道巡视的时候,被从旁边的花园里面突然冲出来的一名神学学生谋杀。

将军之死

        克莱贝尔将军的继任者梅努明显缺乏指挥官的才能,在连连战败之后,只得在9月2日的时候宣布投降,但是根据与英国签署的公约,剩下的法军士兵和军官都可以乘坐英国船只返回法国。

雄鹰展翅之追随亚历山大大帝的脚步战役——埃及-叙利亚战役(六):第二次阿布基尔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