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a人物形象以及个人观点
写个前言先:
再开始未花的人物分析之前,想来想去还是得先写一段前言。以下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立场。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也是想把自己的见解分享给大家,如果有问题欢迎指出。
写这份人物分析主要还是之前曾经写过,如今反吧有了什亭之匣,想着搬到这里来,也正好经过一个月通过各种途径和其他人的见解,也可以优化一下我对未花之前不太充足的认识。另一个原因便是主吧的关于对未花vol3所作所为争论也似乎越来越激进,每次看到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
在写之前,希望各位对未花的行为的理解是建立在基沃托斯的世界观之上,而不是将行为代入到现实去论证其的不可饶恕。以及,也希望各位对为花的形象和行为简简单单的用一句三观跟着五官走而草草的下判断,作为vol3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如果就简简单单一句三观跟着五官走来定性,我认为这是一件比较可悲的事情。我能接受相反的观点,因为这样还能有讨论的空间,而三观跟着五官走这种话,也算是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侮辱。
正文
一是未花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洗白,她所犯下的错误是存在的,她也知道她犯下了错误,并没有说她的行为是正确的,她的罪行在客观上帮助阿里乌斯袭击圣娅和联合阿里乌斯武装政变夺权再加上一个与阿里乌斯私下接触这三个罪行。从来没有任何剧情说过她这样子做是对的,哪有何来的洗白一说呢?二就是从未花的人物塑造来说了,一个从小被捧着长大生活在蜜罐的公主,从未接触过政治上和现实的阴谋狡诈,拥有着善良内心的她,在了解阿里乌斯悲惨的过去,萌生与阿里乌斯和解的想法。而阿里乌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阿里乌斯本质上就是圣三一成立的最大的政治牺牲品,因为持有异见被整合的圣三一打击,从此只能在自治区内躲避并过着悲惨的生活,甚至还在打内战,然后被多目及秘术师介入,播撒仇恨的种子。诺大一个圣三一这么多年来,甚至愿意与长期敌对的格黑那签和平条约,而不愿意去接触阿里乌斯,倒不如说还有多少人记得阿里乌斯,这点我个人认为是最讽刺的。而未花也于茶会其余两人讲过想要和阿里乌斯和解的想法,得到却是不信任和指责,从这一刻开始,不信任的种子便已经被埋下,未花选择用自己的方法去与阿里乌斯和解,而这就给了多目可趁之计,袭击圣娅在未花眼里也许是只是一次惊吓或是小打小闹,而对阿里乌斯极其幕后的多目而言就是最好的除掉拥有预言能力的圣娅,再加上能够破坏光环的武器,这一点就是情报差,未花觉得袭击圣娅不会引来过大的结果,而阿里乌斯拥有着能够快速摧毁光环的武器,而打一开始,未花的善意就开始被利用。而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梓与圣娅谈心伪装袭击,未花在救护团长的帮助下多藏起来,散步了圣娅遇刺寄了的消息。而这一刻起,未花就已经破防了,明明是想要与阿里乌斯和解,却成为了背叛圣三一的叛徒,和间接杀死最好朋友的杀人犯,也是这一刻开始,未花就没有回头路了,她选择麻痹自己,给自己一个正当的理由,为了打败格黑那这种简单的理由,而武装政变想控制诸,其实花子已经在剧情解释完了,作为幕后真正的黑手完全可以不出面,而未花出面的真正的愿意就是害怕阿里乌斯想刺杀圣娅一般同样失去诸,而同样的在听到圣娅还活着的消息后,未花是选择直接放弃抵抗的。在这个时候,未花抓住了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圣亚没有死,自己不是杀人犯,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同样她也知道自己犯下的罪孽深重,甚至做好了被退学的准备,一开始是不准备出席听证会默认自己被退学的,而是在诸的请求的老师的劝说下才决定出席听证会。而Vol3c3中的伊甸条约遇袭和她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反而是中间遇到袭击后,她所属的主战派派系来要求她作为正当化的代表,她拒绝就可以看出来,她打一开始就是单纯的想和阿里乌斯和解,并没有什么想与格黑那开战的欲望,可能正如她所说,就是单纯的讨厌。毕竟在当时的情况。整个圣三一权利最大的就是她,茶会剩下两个下落不明,正义实现委员会和修女会乱作一团,这个时候夺权那真的就是简简单单的说一句话了。而她没有这么做,因此被主战派前来的人用枪托砸开枪打,说白了就是动私刑,以她的实力要还手就是简简单单,但她选择忍受,因为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犯下的罪行,她愿意接受这种乃至于不公平的惩罚。
然后就是vol3的c4了,在老师和圣娅以及诸的请求下,未花愿意出席听证会,去接受自己的审判,而圣亚提出想单独与未花聊聊的请求,而这一段时期的圣娅已经沉溺在清醒梦当中,她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处于现实还是梦境,甚至以为自己已经原谅过未花了(不是想象具体在vol3c4上第四话三分09秒)。因此决定和未花单独聊一聊,然后戏剧性的就来了,两个人都是为了互相原谅而来的,守卫也在门口等着,而恰好圣亚又进入清醒梦的状态,而正好未花来了,未花本以为会等来圣娅的原谅,结果却是圣娅的指责和昏迷不醒,而外面的人认为是未花干的事情并称之为魔女,在自我的负罪感和她人的指责下,未花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彻底破防决定去找阿里乌斯小队的纱织复仇,在她的眼里,纱织就是利用自己的善良而失去一切的罪魁祸首。对当时的她而言,没有得到原谅,友人再次昏迷不醒,就连老师也因为她要收到伤害甚至会寄,被退学,失去所拥有的一切。剧烈的打击让她再次像之前一样,找一个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于是她便自称魔女,认为自己得不到救赎,简单来说就是求死开摆。然后追着阿里乌斯小队打。在第一二章当叛徒,在第四章前半段当阻止阿里乌斯小队营救公主最大的阻碍,在观感上来看确实是大反派。而在阿里乌斯小队穿越旧宿舍前往圣坛的时,采用推到柱子强行留下纱织与其1v1,说实话这一段是我最喜欢的一段,纱织与未花的人物形象在这一段升华的同时变得更加立体,未花重新醒悟自己的初心,纱织也从恨自己之前的计划没有成功到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两个人是如此的相似,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内心,却因为不信任和多目的利用下犯下了深重的罪孽,都失去了自己的一切,不清楚自己的未来是否能得到救赎,甚至连活下去的动力都不剩下多少了,从纱织让未花动手和未花问纱织破坏光环的炸弹可以看出这一点来。在老师的劝说下,两人都放下了虚无缥缈的仇恨,纱织带领小队和老师去拯救公主,而未花选择独自一人留下断后,独自面对圣徒会的数不尽的复制军团,并在阿里乌斯的圣歌对室里引发了vol3的第二次奇迹,第一次奇迹是日富美宣言。被破坏的唱片机里再一次传出Kyrie Eleison,慈悲怜悯之歌。而在这一刻的未花获得了对自己罪行救赎的机会,就如凤凰涅槃一般,她明白自己的罪行深重,明白自己也许永远不会饶恕,但她没有选择让恶继续滋生恶,选择用宽恕和怜悯对待她人,“毕竟比起公平地让我们遭受不幸,那一定会是更好的结局” ,而在打败了多目拯救了公主之后,当老师赶到时,未花已伤痕累累,如果不是大人的卡片的存在,未花恐怕是凶多吉少了。而在个人剧情上亦可以看出未花的成长,其中第四章是我最喜欢的部分,被撕坏的泳衣,老师没有选择重新买一份,而是在商店重新修补好。泳衣虽然坏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泳衣就毫无作用可以随意丢弃,相反它能被修复,一切都还来的急,破镜都终有重圆之时,何况是有老师帮助下的未花呢,有了新泳衣的未花和老师上了一节只有两人的游泳课,而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泳池便是补课部的泳池,也是未花于老师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一切都有重新开始的可能,正如这泳池一开始也是肮脏不堪,而如今却是干净整洁。最终章剧情没看,但大概率未花也没什么戏份,也没什么更多补充的点。
未花这个角色,善良且温柔的内心,和美好的理想和初心,以及自我救赎和成长的道路是这个角色的精华之处。被利用的善良,在现实和阴谋的打击下,被刺得遍体鳞伤,即便如此仍能够保留善良的内心,理解并宽恕她人,即使未来的苦难依旧存在,她愿意坚持下去并且祝福期望同样背负罪孽的她人能够拥有比自己更加幸福美满的结局。善良和纯真并不是软弱的体现,善良本不应该被讥讽和嘲笑,纯真也不应该是被利用的性格。作为老师我认为我该守护她的善良和纯正,去帮助她完成她的理想,去纠正她犯下错误,把她引导上正道,而不是去单纯去指责她的过错,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一次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如果没有那便去创造机会,何况是善良纯真的人呢。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以上全是个人理解甚至可能有主观美化的可能,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未花这个角色真正的魅力之处。
个人观点以及为何伊甸条约会失败
对我而言vol3的主题是信任和理解,美好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从乌云密布到海阔天空,从不信任到互相理解,从猜疑到团结。从不可能到变成可能,不必对虚无缥缈的未来感到绝望,而是怀着希望不断向前前行。从虚假的和平荣华富变成一片废墟,而在废墟上开出了真正的鲜花,未来不可知,但没有就此放弃的借口,正如废墟和残岩断壁中也能开出鲜花一般,每一个善良纯真的灵魂都值得保护.与其是仇恨和厌恶不能改变任何东西,只有向前携手迈向美好的未来才是有意义的,暴力只会滋生更多的暴力,恶会滋生更多的恶,只要愿意改变且确实改变成长,相信内心的善良的未花一定能成功成为一个善良宽恕她人的真正的天使。
个人观点:圣三一自始自终都是建立在阿里乌斯的苦痛之上,积攒多年的扭曲和仇恨带来的结果却绝大部分由最善良最希望帮助她们的人所承担,我认为也算是ba中为数不多的悲剧之一了导致伊甸条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这几点,1:阿里乌斯与圣三一积攒多年的仇恨,并在多目的利用下更加扭曲更加仇恨。2格赫娜与圣三一长久之间的冲突对立,而伊甸条约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点。3不信任与不理解,猜疑,从伊甸条约遇袭,两方的第一反应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再谈谈关于惩罚处理结果的问题
惩罚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本质还是为了教育,以及个人剧情中的80是否是未花的罪有应得?还有80的学生是否需要得到惩罚?我认为都是否定的,毕竟她们都是不成熟需要引导帮助的孩子。“未花是一个被迫成为大人的孩子,突然踏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周遭的一切都与自己的所见所识相驳,大人的世界没有“停止”,更没有“后退”可言,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大人。
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大人的世界,所以才会给他们时间去准备,所以才会有学生,所以才会有老师。
在缺乏引导者的情况下,过早的面对大人的世界的未花感到恐惧与不解,因此老师才会对她的所作所为表现出理解,并鼓励她去承受那些本不该由现在的她去承受的责任,这是她的人生的“必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