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斯-灵魂永恒解读 第十四章-第十七章
第十四章 创始故事及多维的神
观点:
在这一章,赛斯的描述里我们每个人,所感知的万物,就是那个神。与其说是自我创造了所感知的一切。倒不如说是内在之神借由我的肉身完成了这一切壮举。神就是大我,神就是万物。
你们对神的这种观念在一个广大无垠的天地中可说是毫无意义。甚至连“神灵”或“超灵”这类名词的本身都被你们大大的误用,因为你们一想到“超”灵,你就将人的各种本性移用在他上面。如果我告诉你“神只是一个意念”,你们可能会搞不清楚我到底在说什么,因为你们不明白意念所造就的世界如何,也不明白意念又如何产生“能”及运用“能”。你们相信“物”的一切,可是你们却不能以同样的态度去相信“念”,所以如果我说“神是一种意念”,你马上会误解成“原来你的意思是说神是假的,是虚无缥缈而不实际的。”
解读:神在心中,不论信不信,我们每个人的心神从有意识开始就在不断地把心中所想鲜花在物质世界。不论我们是否接受,而我们想到神,一开始就是求神给我好处,求神得心安,以至于自我忽视了自我心神(内在意识塑造外在实相)的重要性,而不断的拜神,本身就是在依托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慰藉自己,本质上还是不认同自己的创造性。
神只能被体验被感受到,而不论你知与不知,你都由你自己的存在体验到它。可是,它即非男性也非女性,我用这些名词只为了方便之故。在最不可逃避的真理中,它以你们的话来说,根本“非人”,而它也非一个人格。你们对人格的概念太狭隘了,不足以容纳它的多次元存在的多重面目。
解读:一个细胞如果有思想,那么它所认为的神也可能是一个细胞的形象,细胞并不知道它为其一部分的人身的存在,自然也无法理解一个人的存在,它的意识不足以容纳人类意识所必要的次元。但它是人体的一部分,这个人就像是这个细胞的神或上帝一样。
如果你能试试感受一下“自己确是活在多层宇宙中”、“自己确是身在无量或然中”这种观念,也许你就能略略抓住一点所谓“神”这个字眼背后的天地。
解读:借由相信自己的无限创造,本身就在认可自己的无限可能。二九姐姐脱离了自身的框架束缚。
“神”虽然比所有他创造出来的世界的总合还要大,但是他却存在于每一个世界中,毫无例外。他无所不在,他在每一个人、每一只蜘蛛、青蛙、甚至非物质的东西之内,这一点却是人不大愿意去承认的事实。
“他”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感觉。不管你了不了解,你都一定能感受得到他的存在。他既非男、亦非女,我在这说男说女只为了形容上的方便。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他绝不是“人类”,也绝不是一个人性化的个体,你们观念中对“人”的定义太狭窄,完全无法涵盖他的大与多面向,他是一个无量次元的存在。
但是若换个角度来说,他又确实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人,因为他是每一个人的一部分,由于这种广阔的历练,他又确实有一种自己是个人的概念,你们也就因而与他产生了关联。他也确实做过人,因为你们本是从他而来,所以他对形成了你们这个肉身背后的那股能量要负责,那股能量是造成你们自己个人这个“我”的那个活泼、有劲而又实在的东西,也就是由于这个,你们根据自己的主意创造了自己的形象。
你们这个多次元的“我”,或称“灵魂”,便因而永远存在,由“他”那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能量来支撑、维持、呵护着直到永远。所以你们的“灵魂”永不毁灭,也永远消失不了。“他”所具有的能力,所有的“灵魂”都有,因而灵魂也就一定要像它自己被创造出来一样的去继续“创造”,这种生生不息的创造就是所有生命及世界背后的无限生机——像清泉一样的自“他”那儿不息的涌现。
解读:内在意识存在于我的身体,每个细胞内,我能控制自己不渴不饿吗,我能解释身体上各种感受吗。既然不能为什么我不接受所谓的神也是我一个不理解的存在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既然我定义了这个东西,那个东西。
那么我本来的意识,我所不知道的那个我就是创造者一切的神。是我在拜神,是我在命名万物,是我在体验万物。
第十五章 转世文明,大概率事件,再谈多维的神
观点:
在这一章赛斯描述了地球上曾经存有的史前文明,而我们现在很有可能是继续继承多次轮回完成自身课题的片段意识体。而我们接受的知识,包括很多传说故事,更多是一种模糊的记载。包括人类的语言,声音都含有特殊的意义。在历史一段时期,语言作为神秘的魔法咒语,而语言的威力来自意识体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这情形,他们被给予了另一次机会,他们不只在无意识的层面知道他们自己的失败,并且也知道其背后的原因。于是他们在形成新的原始集团时,在心理上会比别人领先一步。其他那些解决了问题的人类,离开了你们的地球而到物质宇宙的其他点去了。不过,当他们达到那种发展水准时,他们在精神上与心灵上都已臻成熟,而能利用你们现在对之一无所知的能量。
地球对他们来说是传说中的老家。他们形成了新的种族和人类,在身体上已不能适应你们的大气状况。不过,只要他们一天居住于物质的实相,他们便还在轮回中。可是,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发生了突变而早已离开轮回了。
那些已经离开轮回的,已经进化到他们原来就是的“精神体”,你懂吗?他们已抛弃了物质形体。这一群本体对地球仍有很大的兴趣,他们给地球支持和能量。在某方面来说,他们也可被认为是地界的神明。
解读:感觉这些描述就是人类未来的两个发展途径,其一是很多“外星人”资料谈到外在次元扬升之路,上升到更高密度,去到其它星球成为更高等的物质生命并发展高等文明,也就是所谓的“外星人”。
另一条路便是朝向“精神体”发展,也就是像赛斯那样超越物质形体,向意识内在更广大次元发展的道路。
第十六章 或然系统,人与众神
观点:
意识的不同选择带来不同的体验,而不同意识的也同样塑造了不同时空的状态。或许因为有很多想法没有实现而放下了以往的奇思妙想。为了许久之后想法成真而雀跃不止。原来这一切曾经的想法,激动不已的构想从来都停留我的身边,直到我的频率与这些意识造物相吻合。我的实相存在无限可能。哪怕是我现在一个念头,已经塑造了无数的世界。
在你有生之年,你随时都会面临各种选择,有些是小事,而有些却很重要,譬如说:打喷嚏是不打喷嚏?咳嗽还是不咳嗽?走到窗前去呢还是走到门口?手肘发痒要不要抓?见到溺水要不要救?上不上课?自杀、伤人、忍让等等。
对你而言,似乎你的世界便是由这些你择定的行动组合而成的,那些没有被你选上的就被忽略了过去。你当时未曾采用的方式似乎理当是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事实不然,你的每一个细小思维皆已实现,而且,包括未被采用的在内,每一个可能性都已然被探索。从你一贯判断事物的标准来看,物质世界似乎就是由一连串的具体行为所构成的,在这种准则之下,非物质性的行为自然的也就引不起你的注意、思考及评判。
解读:我们所感知到的人/事/物,有没有可能是恰好出现的,类似于考试题目,类似于不同的游戏选择,面临不同的场景设定,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方法5:平行世界穿越
让我们举个实例来看看: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你的一个朋友希望在五点钟和你见面,你站在那里考虑,在你心中浮现三种可能:
一、不去,留在家里;
二、不跟他见面,但是自己到别处去;
三、答应他,准时赴约。
这三个可能在当时都有实现的可能,它们全都有可能会变成实际的行动。
在你决定之前,这几个可能都几于同等地位。
最后你选择了其中的一个。
由于这个决定,你便在这三个都可能变成事实的行动中选出了一个,这个事件便被你理所当然的接受为组成你日常生活诸多事件中的一个。
但是其他那两个未被选上的“可能”却不曾因为没有被选上就消失了。
它们依然跟原先一样有效。
尽管你没有在实际生活中作另外的两个选择,这两个可能还是一样的被执行完毕,执行的过程和被选择的那个一样的实在。
如果没有被选上的其中任意一个背后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存在,那么它实现的效果极可能比起你所择定的那个还要强得多。(现实扭曲?)
所有的事件及每一个行为根本上都是心灵的活动,真理本来如是,但是这句话尚未道尽一切,因为反过来说,一切的心灵活动也是真实不虚,确有其事,也抹杀不了的。
由于你们只对自己能接受的部分认“真”而不认其他,你们就认识不了这些“可能”所蕴含的力量及它们存在之久暂。
总而言之,它们的存在与真实性并不因你们的无知而消灭。
假如说你本来很想当医生,而目前你所干的职业却是另一行,那么在另一个或然系统中,你就是医生。
如果你有某些没有在这个世界用到的才能,那么那些能力就在别处发挥。
这些观念可能又有点超过你们能接受的程度,因为人们很难跳出那“线性”的思考模式及先入为主的三度空间观念。
好,现在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刚刚那个接电话的人,我们假设他告诉他的朋友他无法赴约,而在这同时,他又想象他自己的决定是准时赴约,在这一刹那,他可能会突然的有一种空间分裂的感觉。
如果当时各种机缘都配合得恰到好处的话,在那一瞬间,他可能会清清楚楚的感觉到他好像真的去赴约了一样。
在他有所警觉之前,他可能真的认为自己步出了家门,上了路,然后顺着这个可能性的发展展开了一连串的行动。
在这短短的一刹那中,他经历了这整个的过程,他的感受就跟真的亲身体会没有什么两样。他在这种想象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或然世界”的门,也解脱了他原有的拘束,以助他一探或然世界的门径。在这个状况下,他的经历绝非幻相。
这样子的练习做起来并不难,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只是在做的时候最好是没有别人在旁边打扰。
不必担心这种试验会把你带得太远,在或然世界中的“你”所走的是一条在人间生活中已被你否决掉的路,他所要面临及处理的各种事情固然十分重要,但却跟在人间的你大不相同。
在想象中的任何一个行动都能创造一个足以容纳那项行动的空间。换句话说,你的每一个思想,不管小到什么程度,都几乎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世界的新纪元。。
解读:
这个练习当然不会让你一下子穿越平行宇宙找到平行世界的自己,我觉得这个练习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大家大脑中对于平行世界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我们创造平行世界的过程中,情绪,情感因素,或者欲望的重要作用,以及想象力的价值,
特别是单身狗,你去追求女神,女神答应或者说你是好人的宇宙都是同时存在的,如果你被拒绝,不要灰心,在那个她答应你的平行宇宙,你和她正在过没羞没躁的日子,就是大家常说的我看见她的瞬间,埋哪里都想好了,你用你的想象力去遍历那个平行世界的一生,你的这个想象过程绝非幻相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幻象,平行宇宙异味着所有的可能性都存在,你在所有可能性平行世界的中心,你的信念决定了你选择体验哪一个
下面是赛斯原话:“各种“可能性”永远处于一个“现在”的地位,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你就置身在整个或然系统的正中间。
你的各种平行世界就像是一片大海,你自己身在大海中,而整个的大海也在你自己里面。
偶尔,在你意识的表层上,你会怀疑,如果自己做了那个决定而不是这个决定的话,结果到底会怎么样。
比如说:换一个结婚的对象;住到另一个地方而根本不住在现在住的地方;
有一封重要的信,虽然最后的决定是不寄,但若是真的寄了,结果又会怎么样?
当这些疑问掠过心灵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过问一问这些“可能性”到底又是个怎么一回事?虽然你的或然世界自成一个大海,但是在那些和你有关系的人,或是在你的重大决定中扮演一角的人与你之间确有某种相当深切的关联存在”。
就像电影的结局,发现自己新搬来的邻居很像之前自己追的女神,还是单身。那有没有可能是平行世界的自己投射了一个女神2号
假设有一件事情令你十分困扰,这时候你所要做的不只是在想象中将它排除掉,更进一步,你应该找一件更积极有利的事情来取代它。做这件事的时候,你的想象必须极生动,念力要十分集中,而且还要多次反复观想。这种作法绝对不是自己骗自己。你所作的正面观想自动的会变成一个或然事件,而且还真的会发生,虽然它所发生的地方并不在你记忆之中的过去。你记忆之中的过去,只是众多的过去中为你所“记得”的一个而已。
因而,以人间用语来说,你们现在就正在为无量的、可能的“未来”事件在铺路。你们的思想、感受、及接受事情的习惯与习性,都在为你们塑造出一种模式。基于这种模式,你们在各种“可能的未来”中,有条件的挑出某些事件,让它们在你的未来生活之中发生。
解读:很像N叔的修正法,修正脑海中的结果,一个糟糕的记忆恰恰是激情回忆的开始。
第十七章 大概率事件,善恶本质及宗教象征
观点:
赛斯在这一章表述了自我意识所塑造的种种外在投射,甚至梦中的内我意识与不同平行世界的自己沟通交流。而自我片段在梦中所感知的万物也是由内在意识塑造的实相。
因为别人赋予他的能量,魔鬼会有他自己的某种意识,但对于那些不相信魔鬼存在的人,不因为他的信念而给魔鬼能量的人,这样的一个假想的魔鬼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力量或实相的。换言之,魔鬼是个最高级的幻象。如前面所说过的,那些相信有地狱并透过他们的信念而把他自己指派到地狱的人,的确会经历它。但肯定不会以任何永久性的方式,因为没有一个灵魂是永远无知的。
解读:由此可知“天堂”与“地狱”甚至是佛教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此,因为有很多信徒在很多层面共同创造出它们,这些都是最高级的幻像,说它高级是因为它们背后都拥有着极强大的群体意识能量支持,说它是幻像是因为本质上永远是境随心转,无论何种境相,即便感知是相互的,任意感知者永远处于自身感知的主导地位。
由于其他个体为他提供的能量,他会具有他自己的某种意识,但这样一个模仿出来的魔鬼对那些不相信他本身生存的个体,没有力量或实相,并且,那些不相信的个体也不会通过他们的信念为他提供能量。换句话说,他就是一个最高级的妄想。如前所述,那些相信地狱的人,以及那些通过他们的信念把他们自己指派给地狱的人,确实能够经历地狱,但这肯定不像是什么永久条款。没有永远无知的灵魂。
现在,那些具有这种信念的人,实际上,是对意识的性质、对灵魂、对一切万有,缺乏必要深度的确信。他们专注的不是他们所认为的善的力量,而是害怕地专注于,他们所认为的、作为邪恶的力量。
因此,创造出来妄想,是出于恐惧和限制。魔鬼的概念仅仅是某些恐惧事情的群体投射 – 群体,是因为它被许多人所产生,但这也限制了许多人,因为总是存在那些拒绝这个原则的人。
一些非常古老的宗教,理解魔鬼概念妄想的本质,但即使在埃及时代,特别是对大众而言,更简单、更扭曲的概念,开始变得流行。那些时代的人,在某些方面,在没有魔鬼概念的情况下就无法理解神的概念。
解读:自己的信念既创造了神,同时也是创造了魔鬼,因为自我内心的惧怕塑造了一个外体投射,观察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行为,因为它代表了自己时刻创造了何种内心体验。
假设有一件事情令你十分困扰,这时候你所要做的不只是在想象中将它排除掉,更进一步,你应该找一件更积极有利的事情来取代它。做这件事的时候,你的想象必须极生动,念力要十分集中,而且还要多次反复观想。这种作法绝对不是自己骗自己。你所作的正面观想自动的会变成一个或然事件,而且还真的会发生,虽然它所发生的地方并不在你记忆之中的过去。你记忆之中的过去,只是众多的过去中为你所“记得”的一个而已。
解读:很像N叔的修正法,修正脑海中的结果,一个糟糕的记忆恰恰是激情回忆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