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艺术留学 | “照片只是复制品”——日本新生代写真家伊丹豪
个人简介
伊丹豪1976年出生于德岛县,现定居于日本东京。在第 27 届写真新世纪比赛中获得佳作奖。他的作品以从东京日常生活中摘取的抽象而平面的图像而著名,得奖后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参加了世界各地的众多展览。

作品介绍
● 『photocopy』




「photocopy」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图像都独立存在,不承载故事或者情感。伊丹豪将摄影的本体图像化,通过改变图像被建造的结构,改变图像所包含的信息量,以及改变思考和处理图像的方式。
伊丹豪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是—— 照片是复制品。我们所称的照片,基本上是使用相机这一光学设备复制而成。重要的不是人眼,而是相机这一光学设备。光学的复制并不依据人们的认知来判断哪里必要,哪里不必要,而只是记录镜头前的事物。
因此,摄影师对相机和镜头的选择以及光学的操作(光圈、快门速度、焦距、构图等)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那就是全部。假如把故事带入作品,实际上也不会发生“故事”的操作,只能有使用哪个相机,哪种镜头,在哪里聚焦,调多少光圈,如何构图来拍摄这样的操作。话虽如此,但是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仍旧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故事或者意义。他认为这就是摄影师表达意图的结果,也是编辑的结果。

● 「this year's model」





伊丹豪说:“「this year's model」就像是一个孩子第一次得到一个数码相机后不停把玩,沉迷其中然后拍下的一堆照片。拍摄「this year's model」让我第一次开始习惯使用数码相机,开始把它当做我身体的一部分。当我在用胶片相机的时候会需要一个三脚架,然后如果想要照片像素高的话,相机必须是巨大的那种。但是在换成数码相机以后,我就意识到没必要再拖着这么多设备器材了,我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了,也就是说我可以在构图和拍摄地点方面都更加自由。这些因素也促成了这些快照般的作品。
另外,你可以看到,「this year's model」里的照片大多数都是对物体非常近距离的特写。我这么做是为了靠近这个物体,把它变得抽象,从而审视图像所具有的平面性,还有被摄物体的自主性,在被这样处理后就成为了一张照片。

“在拍完「this year’s model」以后,我开始关注建立图像的结构,朝着更本质的东西去调整方向: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近距离拍摄,第二件事就是换相机。我决定在拍摄时使用远距离。正因为如此,这些照片的信息量开始增加,结构也比以前复杂了。画面中所有元素都开始成为图像的一部分,都有着同等的地位。”
● 「Tarantella」


该系列名为 TARANTELLA,是基于 NASA 卫星拍摄的照片上完成的作品。
伊丹豪表示:“当你拍照时,总是有一个相机介入。每个相机都有自己的格式。选择的相机是摄影师了解世界的窗口,它成为你如何看待世界的决定性选择。现在,对眼前的东西进行裁剪,无论是按下快门还是再处理,都可以说是在拍照。换句话说,拍照就是从整体中选择一部分,那一部分取出的东西会在固定的时刻成为一个整体。基于这种格式的规范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往复运动,我想重新考虑在一张照片中分层的可能性以及拍摄它的行为。”

伊丹豪的创作手法质疑了摄影的有限与无限性,以及脆弱性。在积极创作商业图像的同时,他也为观者呈现出一些他独有的,对图像的探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