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脑自动化处理下的糟糕音符间距(加线篇)

2023-09-09 02:15 作者:拾廿七  | 我要投稿

这个系列将延续上一次提到的不开放评论,如果有想问的内容,可以私信我,或是查看网页端公告的内容

这次依然是比较面向专业Engraver的话题,会提到的乐谱软件有Finale和Dorico

MuseScore和Sibelius被认为是面向学生音乐家和乐团,为音乐写作和乐团排练而生,所以暂且不谈他们

以往我们只能看到由专业Engraver制作的乐谱,由出版社发行,但自从电脑乐谱软件代替了手工制谱的工作,业余爱好者的乐谱被更广泛地传播和展示。每个人只要手里有电脑(甚至手机平板)就能用已有的模板和音乐符号字体制作矢量的乐谱。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Music Engraving的理论知识,甚至只有少数人知道Music Engraving是什么,为了让乐谱变得更容易读,各家软件都开始研发自动化调整的程序来确保乐谱的质量。

如标题所见,用了比较严厉的词来形容现代电脑软件制谱提倡的一些自动化功能。先让我们来看两份谱例:

如果问谱例①(上)看起来自然,还是谱例②(下)看起来自然,我相信答案毫无疑问是谱例②

这里的小节宽度稍微有些不一致,严格来说小节长度根据音符间距而定,小节长度也会影响音符间距,但这里作为电脑自动化和手动调整的对照足以

下面的这张图用色块清晰的反应了谱例①的音符间距情况,明明是相同时值的音符,却应用了不一样的音符间距,这就是造成观感不自然的主要原因,也是专业的乐谱制作中不会用的方案

绿色为默认标准间距

但以乐谱制作为卖点的乐谱软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东西呢,因为想要避免下面的情况

如果严格应用音符本来的间距,那么在稍微密集一些的音型中,带加线的部分就会碰撞在一起,这种样式的加线和原本的五线谱结合起来,会导致在实际演奏中很难看清,不能迅速判断音高,因此绝对会避免这种情况

加线的设计一般比五线要粗,也是为了方便瞬时阅读中区分音高

手工制谱时期,应对这种方式,就是将加线画/刻得短一些,或者一次性刻完之后再从正面(雕版雕刻是镜像雕刻)用工具敲回去,将其“切断”。但现代的电脑软件默认采取的自动化策略,却选择牺牲最基本的音符间距来达到加线防碰撞的目的。

音符间距和非碰撞加线对严格、用心的乐谱制作来说都很重要,那么接下来分享如何在Finale与Dorico中,做到如上面谱例②那样漂亮且标准的浄書:

在Finale中,首先要进行这样的设置,将防止碰撞中的Ledger Lines(也就是加线)取消勾选,先任由加线像上面演示的那样允许碰撞

然后,使用Articulations Tools,新建一个Articulation,将所有可选项调为手动(Manual)

在Symbols一栏选择 Shape,点击Create,进入Shape Designer

可以点击上方菜单的Show>Staff Template辅助,并将Line Thickness(线宽)设置为None,将Fill(填充)设置为White,然后用Shape Designer工具栏的第五个(从左往右)Rectangle Tool(矩形工具),从原点绘制出一个宽为4,长为36的矩形

单位采用EVPUs,EVPUs是Finale专有的单位,全称ENIGMA Virtual Page Units,与Spaces(倍距)一样是相对单位

288 EVPUs = 1 inch

24 EVPUs = 1 space

然后单击OK保存,利用这一条白色的贴图,我们就可以轻易的将加线从想要的位置切开,并且保证了加线之间的最小距离,而且可以制作不同长度的贴图,并对其设置宏,只需要一键就可以切开加线,最多只需要调整贴图的垂直位置:

这种延续了二十多年的操作,在行业内被称为加线切割(切り),我认识的承包YAMAHA版下工作的浄書家,为Henle工作的Engraver,都使用这种方法。

那么被很多接触乐谱软件的新用户所崇拜的Dorico又是什么情况呢,很遗憾,在默认情况下音符间距依然是混乱的:

Dorico是自动化最先进的软件,所以我想过如果是多个谱表的话,说不定能通过其他非加线碰撞的谱表的音符,来”矫正“间距错误的谱表,结合Dorico可调节加线长度的机能,说不定能有奇效,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Dorico即使有着能够缩短加线的机能,软件优先级也是偏向于拉宽音符间距来避免碰撞,自动化做得还不够完善

那么就需要在布局选项(Win快捷键:Ctrl+Shift+L;Mac快捷键Cmd+Shift+L)中应用这个名为“理想宽度”的选项

这样一来就能得到间距正确的乐谱了

但只要应用了这个设置,加线的部分就有可能发生碰撞,或者像上图这样看起来贴得太近,那么就可以选中音符后在下拉菜单中调整加线长度,这是Dorico特有的功能:

但这个功能并不完善,只能同时调整两侧的所有加线,不能单独调整每一条加线,理论上不发生碰撞的加线应该维持原本的长度,那样会看得更清楚,但Dorico的功能缺陷,意味着在一些场合为了防止加线碰撞,整体的加线会统一缩得太短,导致阅读困难

当然,也可以和Finale一样调用白色的贴图覆盖上去,但Dorico只能从又面板中一个一个的调用,而且无法锁定宽度,会有些麻烦

1989年是现代电脑乐谱软件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GUI的Finale问世了,但30多年过去,到今天仍然没有一款软件能完美处理上面那最简单、最常见的情况,既然自动化无法做到,至少给用户完备的调整功能...

本篇虽然站在乐谱制作的角度,站在Engraver的视角批判了现有软件的机能不足的问题,但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什么软件厂商采用了这种劣质的做法。

现在乐谱制作软件,其实更像是五线谱作编曲软件,本来乐谱软件和Daw的分工明确,但现在这个界线越来越模糊了,这意味着主要消费群体和社区群体彻底转以作编曲作业为主的用户,开发团队在midi和音响方面投入得多,也就意味着针对乐谱制作本身的功能研发投入减少了

怕有一天,因为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特定软件的奇怪规格,而让正统的书法被轻视,奇怪的书法成为标准。令人感慨...

那么这次就到这里


廿七

2023.9.9

电脑自动化处理下的糟糕音符间距(加线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