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董才宝
董才宝,男,生于1955年,安吉县人,斋馆仁宝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陆维钊研究会委员,吴昌硕书画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名誉馆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展,另有十余次作品参加省展,多篇书法美术作品及论文发表在中国《书法报》、《美术报》、日本《书道》、《都市文化报•国学周刊》、《南太湖》等刊物上。
2022年作品润格:书法5000元每平尺,国画7000元每平尺。
从极简到极致
文/大石
初秋的安吉,天高云阔。
在董才宝老师朴素的工作室里,他为我们沏上一杯热茶,在氤氲的茶香里,我们有幸感受他笔墨纵横间的书法精神。
工作室墙上,是一幅董老师自撰的书法作品:行云流水。形义一体,字如其人,流畅、清淡,雅致、稳重。
落座,我们听他叙述他的人生与书法的不解之缘。因受乡贤吴昌硕大师的影响(住地距大师故里约五公里),他自幼酷爱书画,从小就背古诗临古帖。上世纪70年代进入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条件有所改善,临帖比较多,比较勤。师范毕业教了四年书,1981年他考取了杭州师范学院。其间就练得更勤了。篆书临李斯的《峄山碑》,楷书临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还有《泰山金刚经》,隶书临《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石门颂》,行书临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巜金刚经》,草书临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等几十种书帖。那时也有所创作。其创作“取法乎上,严峻认真,师古而不泥古,略有创新”。
而后,经历了“江湖夜雨十年灯”的磨砺,杭师院毕业后,初从教,一年后一下子从一名普通老师被命名为安吉一所完全中学的校长,秉持“学生苦读、老师苦教、领导苦带”的精神,将一所普通学校带到全县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完全中学。
董老师志在教育,却在无意间从了政。期间,在宣传部工作岗位上具体操办了九七中国(安吉)竹文化节,在第一任旅游局长其间,他为安吉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把安吉确立为“黄浦江源”,并请上海原市委书记汪道涵亲书“黄浦江源”四个字于刻在位于章村镇的龙王山风景旅游区内。另一件是推动安吉开出全国第一家“农家乐”,是“农家乐”一词的首创者。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为今日安吉旅游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间,虽公务繁忙,但董老师说“我把练书法当作是繁忙之余的休闲,把练字当作一种修行,通过练字让心静下来”。这实在是“一个拥有极高艺术天分和感知日后成为艺术家所必备的、一个懂得坚持的人”。董老师每一天的坚持,都将使他与我们这些普通爱好者区分开来。几十年来孜孜求艺,勤耕不辍,他的书画水平、创作技巧也不断提升,书画内功也不断增强。其书法美术作品多次参加省和国家级的各种书画大赛,并多次入选入展和获奖。多篇论文及作品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书法杂志和大学书法教材上。
在董老师作品里,不难品味到他的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毋疑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一笔而下,或如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的洒脱,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的自然。
在从政后期,董老师主动挑起安吉县书协主席一职,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并年年从省书协棒回了先进集体的奖杯。他为服务广大书法爱好者,为安吉培育更多后起之秀做了不少让人信服的工作。如今。安吉书坛人才辈出、名声显赫,这与董老师多年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付出不无关系。
近年来,董老师一直追求二王书风,对《圣教序》和《兰亭序》做了深入研究,并找到一套适合初学者学习入门的方法。他认为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可以以《圣教序》为底本,学习其字法,再以《兰亭序》为拐杖,学习其章法,二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临走前,董老师还热情为我们题写了“湖商”二字。在这短暂的半天时光里,我们看到了酷爱书法之人在烟火粹染的缭绕中,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在瓶瓶罐罐的日常中,细细打磨自己喜欢做的事,一点一点积存天分,捱过了打磨过程中的刀削,砂磨,塑型,随着岁月的流转,最终滋养心灵,流光溢彩。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