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觉力的结构?
结构不仅建立画面内部的平衡以及各部分相互制约的体系,而且这个结构本身也有着强大的表现力,是体现表现性的主要手段。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对这种隐性结构的使用和把握是进行创作的基本手段。
我们所看到的影像在诸多直接可见的要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它是一种视觉信息的组织形式。在这其中,有些要比其他的信息更为重要,是我们希望观众首先觉察到的,是需要我们将这些视觉信息以特殊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构图”是我们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在构图的工作中,我们要告诉观众去看哪儿,去看什么,以什么样的顺序去看。电影的画面实际上是呈现在二维介质上的,我们要以不同的方法在二维介质上组织视觉元素,把观众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到我们要传达的内容上。
(1)“视觉力”的存在
当我们看到这个示意图时,无需测量就感受到了偏离:甲壳虫偏离了中心的位置。我们的感受是直接的,不是理智力参与的过程。对偏离感受的结果不是大脑运用抽象思维能力作出的判断,而是我们在瞬间就有了这种感受。同样,这也不是情感的结果,这种偏离可以使某些人看着不舒服,也可以使另二些人看着愉悦。这就是说,情感是感受到偏离之后才有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通过比较来界定事物的。比如,我们会感受电线杆有些倾斜,实际是和旁边垂直地面的墙壁比较的结果。有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判断出形状、颜色在其所处的环境中的应有位置。正是因为比较,我们才能体会到很多微妙的细节。每一次视觉观察就是一次视觉判断。“判断”有时被误以为是只有理智才有的活动。其实在视知觉的过程中,视觉判断和视觉观察是同时发生的,视觉判断是观察的一部分。
(2)感应趋势与力点
我们眼睛的观察不仅局限于布局位置,还能观察到一种不安定性。在上面那张图中,甲壳虫有从现在(原来)的位置向方框中心移动的趋势。眼睛一看到这张图就感知到了“视觉张力”的存在。
这种“力”不仅有方向而且有量度,这是一种示意图心理“力”。我们感觉到了甲完虫向着方框的中心移动的趋势,也可以说它似乎受到一个“不存在的”事物的吸引。这个不存在的事物就是方框的中心点。这也意味着,我们虽然没有直接看到,但是我们感应到了力点的存在。这种形式的力点以很多种形式存在,西方透视结构体系中的灭点也是这种形式的力点之一。
这种力点虽然不直接存在,却成为建构画面的重要部分,在结构中的每一个位置都会受到力场的影响。但也可以找到一些静止的地方,这并不表明这些地方不存在积极的力,而是来自各个方向的力都达到了平衡。这样的地方虽然不动,却负载着能量,在使用的时候反而要更加小心。
我们一看到下面这两个不同的电影构图,在还没有完全分析清楚情节之前,就可以体会到强烈的不同的情绪。
(3)隐藏的结构
一个视觉样式所包含的东西并不仅仅是落到视网膜上的部分,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是直接的视觉要素。在这可见式样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构造图式,这个图式确定了画面中各种元素的秩序。我们必须要去探索这个隐藏在我们直接所见到的“刺激式样”之内的式样。
这个隐藏的式样实际上是一个力场:视觉力的结构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