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书笔记
一,版本
我买的纸书是黄色封面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作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4月第1版。
二,框架
本书加上引言部分总共有十个部分。
分别是:
引言 天才存在吗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第3章 心理表征
第4章 黄金标准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我认为这些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一:刻意练习法则是颠覆常识的,包含内容有引言和第8章。引言是通过揭露一些事实,激发读者兴趣来介绍刻意练习。第8章则再次利用刻意练习法则来解释天才这一常识认知。
板块二:刻意练习法则,包含内容为第1/2/3/4章。介绍了刻意练习是什么,具体怎么做,核心点是什么。
板块三:刻意练习的应用,包含内容为第5/6/7/9章。介绍了刻意练习在工作、生活、教育、如何成为领域杰出人物等方面的应用。
三,重点
下面记录下三大板块的重点内容。
板块一:刻意练习是如何颠覆常识的?
★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读者,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走向卓越。1万小时定律在世界各国都广受欢迎,有很多人践行这样的法则来努力。
但是,1万小时定律的真相是,比起练习时间来说,如何进行刻意练习才是最关键的。
★另一方面,人们认为天才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取得普通人难以取得的非凡成就。但真相是,天才不过是更懂得如何训练大脑,如何进行刻意练习罢了。普通人只要掌握了刻意练习的方法,也可以取得一样的成就。
作者破解了帕格尼尼、莫扎特、天才跳高运动员、自闭症奇才等天才说的案例,来证明这一点。事实显示,最后取得傲人成绩的不是那些一开始展露智商优越和天赋才华的人,而是坚持练习保持勤奋的人。
深信天才学说,会让人放弃掉自己可能的潜力,放弃掉自己的梦想,正确的做法则是,努力想办法去开发自己的潜力。
板块一通过各种案例的事实数据来说明了这一结论。不过这显然不是该书的重点内容,因为这对于读者来说就是信其有不信则无的,我想并不是每个看完此书的人都会真的听信作者的理论,如果对作者的理论就不信任的话,也无需继续去读刻意练习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方法了。
板块二:刻意练习法则
1,刻意练习的本质是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的对立面是天真的练习。
两者的区别是:
天真的练习:反复地做某件事,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四个特点:
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②专注的
③包含反馈,准确辨别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④需要走出舒适区,不过不要大跨步,需要一小步一小步走
★简单定义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检测进步的方法。同时,还要想办法保持动机,坚持下去。
2,刻意练习的生理基础是人类大脑的适应能力
证据表明,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为了应对各种不同的心里训练而改变,而且,很大程度上像你的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响应体育锻炼那样。
大脑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大,如果走出舒适区,不断努力地锻炼,能一点点改变大脑机能。人的潜能就是这样被构筑的。
3,刻意练习的关键是创建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指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比如,单词,提到单词后脑子里出现的概念;再比如象棋大师打谱后记住的各种棋局,只要看一眼就懂,他们处理和解释旗子位置的方式就是心理表征。
★大多数刻意练习是创造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
★杰出人物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他们经过练习,改变了大脑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也使得他们能够培养和发展各种高级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
★心理表征有助于:
①解释信息,理解和解读信息,把它保存在记忆之中,组织它分析它,并用它来决策;
②组织信息,可以立即吸收和考虑更多的信息;
③制订计划,表征越好,计划就越高效;
④高效学习,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多敏锐地察觉自己所犯的错误。
4,刻意练习是所有方法中最有效的黄金标准。
★刻意练习适用于这样的行业或领域:
①对绩效的测量存在客观的评估
②具有足够的竞争性,为从业人员提供动机
③技能培养已经形成了规模
④有一些从业人员担任导师和教练
★刻意练习具有以下特点: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训练的方案应当由导师或教练来设计和监督,他们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样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种能力。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通常还包括目标表现的某些方面。
刻意练习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为,学生必须紧跟他的练习的特定目标,以便能做出适当的调整。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初期靠老师,后期学生必须学会自己监测自己,发现错误并调整。
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通过着重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于有针对性地提高那些方面。这种逐步的改进最终将造就卓越的表现。
★如果行业无法实行刻意练习,也可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来做有目的的练习:
首先辨别杰出人物,然后推测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杰出,接着再提出训练方法。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时间最多的人。
★1万小时法则错在把刻意练习和一般练习都纳入时间统计,而只有刻意练习能够精进;对在只要想变成业内杰出人物,确实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
板块三:刻意练习的应用
1,工作中应用
★想一些办法来辨认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杰出人物,然后训练其他那些表现不太出色的人,并且尽可能使后者也达到前者的水平。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提升整个组织或整个专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边干边学,使人们熟悉练习的习惯,并思考如何练习。
★案例:
王牌飞行员:给学生飞行员机会,让他们在不同的局面下尝试不同的战法,并由教官对其表现提供反馈,然后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去。
外科医生:用即时反馈来强化练习,可以成为提高绩效的强大方法。
★传统方法与刻意练习:
传统方法教授知识,刻意练习教授技能。
提高绩效和表现的正确问题是:怎样改进相关的技能,而非传授相关的知识。
2,生活中应用
刻意练习可以帮助任何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包括并不限于画画、编程、玩魔术、音乐演奏、写作、语言学习等。
(1)首先找一位好导师。
导师应该在该领域的教育中具有技能和经验。而有些成就突出的人未必知道怎么教别人,注意甄别。
当你进步了之后,可能需要更换导师。
如果没有导师,则需要自己设定练习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进行改进和纠正。
(2)其次,应该专注和投入
如果在走神或者很放松,或只为了好玩,可能不会进步。
刻意练习需要全神贯注和尽最大的努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百的努力,胜于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
一旦发现自己无法专注就停下来休息。保障充足睡眠,精神充沛。
(3)如果停滞
当你发现自己再难有所提高,停滞在某个阶段时,可能只是这项技能中的一两个组成部分卡住了你。
让自己稍微超出正常状态,来搞清楚“停滞点”在哪里。设计练习方法来改进这个弱点。
(4)保持动机
这是刻意练习最大的困难。
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我们体内存在某种决定意志力的基因。
保持动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①强大继续前进的理由
②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
具体方法:留出固定的时间练习,保证充足睡眠和健康,一旦在技能提升上有成就则成为新的动力,他人的认可和崇拜,让周围的人支持你,参加有共同目标的小团体,达到目标后给自己小奖励。
3,教育中应用
在教育领域,最有益的学习目标是那些帮助学生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
如今社会变迁日新月异,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习进步才能不被时代抛下,因此刻意练习是伴随终生的。
案例:
卡尔·韦曼科学教育计划:培育学生像物理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运动训练,在训练课或比赛后,集体讨论团队以及对方的运动员在做什么。
4,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杰出人物在小时候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之间这种好玩的互动,是他们最终对这件事物充满热情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只有来自于孩子内心的动机才能长久。那些长大后成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加燃料、自我激励的动机来从事繁重的工作”。
也有可能是多年的苦练引出人们心理上的适应,从而产生了更多的愉悦和更强的动机来从事特定活动。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一般来说,这些未来的杰出人物在12-13岁或者15-16岁时,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或行业中最杰出的人物。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创新离不开刻意练习。创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各自的领域或行业中工作了很长时间,已经成为杰出人物,然后再开始开辟新的天地。
杰出人物的进展只在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微小的进展,而正是这些小小的进展,才累积成重大的飞跃。
★案例:
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将三个女儿都培育成了象棋大师。正确地养育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将他变成天才。
★年龄和适应能力的关系:成就一番事业从什么年龄开始没有绝对的限制。对成年人来说,练习上的限制,比如每天挤出四五个小时来刻意训练的成年人很少,这通常比生理或心理上的局限更重要。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适应能力可能查了许多,但心理的适应能力依然十分强大。
四,个人感想
这本书很久之前就听闻了,最近买来读完,感触颇深。
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在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时候,就自己已经摸索出了类似的刻意练习方法,就是我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同样的内容我比别人掌握得更快、花的时间更少、记忆得更加牢固,且在消化知识培养技能方面也表现不错。
当然,我周围还是有很多人在一些领域里做得比我好很多的,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比我更聪明,有更好的方法,而且有更多的精力来进步。
我之所以自己摸索这样高效的方法,纯粹是因为自己身体一直不好的缘故。比起那些可以晚上熬夜学习的同学、可以加班到很晚的同事,我的身体无法做到如此,只能寻求高效方法,以用别人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时间完成同样的目标。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时期,我都饱受精神不佳、睡眠不佳、身体虚弱的困扰,我也常常觉得不甘心,但是没有办法。但如果掌握了好的方法,是可以事半功倍地完成同样目标的。
所以在此分享学习笔记,供大家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