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6.58 《论列宁主义基础》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58、《论列宁主义基础》
斯大林于1924年4月初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所作的讲演。同年4月、5月间在《真理报》上发表。编入《斯大林全集》第6卷。
这部著作回击和批判了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反对派对列宁主义的攻击和歪曲,全面论述了列宁主义的历史根源、方法、理论,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农民、民族、战略和策略、党、工作作风等问题,并就上述问题扼要地阐述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宝库的新贡献,说明列宁如何在同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著作中,斯大林首先给列宁主义下了要给经典的定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揭示了列宁主义的历史根源、内容、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和世界历史意义。
这部著作在论述列宁主义的“方法”和“理论”时,揭露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方法和理论教条,深刻地说明了列宁主义的基础和实质是理论和实践的一致,列宁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的学校。文中指出,理论应当服务于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并由实践材料来检验,进而提出了“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依革命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一著名的论断。
书中通过对帝国主义矛盾的分析,阐明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国是世界一切矛盾的焦点,阐述了列宁主义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无产阶级将首先在一国和数国取得胜利的光辉理论。指出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战线将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突破,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论列宁主义基础》针对反对派的歪曲,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列宁主义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并按照列宁主义的观点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三个问题: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统治;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提出组织社会主义建设是无产阶级专政一项重要使命。
这部著作系统地阐明了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力地回击了托洛茨基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攻击,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武装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联人民,对捍卫列宁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