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省市联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解析 经济体的底气要看静态的‘形’发展的‘势’

(四)给定资料5中提到,“一个经济体的底气,既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合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2)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字数800~1000字。
此题是联考写作题高频出题思路,对立统一关系写作题的一道经典难题。申论基础课程 对立统一关系写作题怎么答
之前我写过一个版本,经济体的底气要看静态的形和发展的势,但是这个版本比较晦涩难懂。
所以我结合批改班同学的作答问题和难点,又重新写了一个“相对”简明,便于理解的版本,供同学参考。
对立统一关系写作题是历年联考的高频难题,比如2020年省市联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解析 简单繁琐的流动推动社会发展
所以下周开始的联考申论冲刺直播,我会重点讲解。
柳夫子讲道理,申论难点我帮你理。
此题难点
题设句子逻辑是对立统一关系
题设句子的核心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分析对象是中国发展情况,结论是形势良好
题设句子逻辑是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即差异,即两个内容相反的条件,既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
眼前静态的‘形’是当下的条件,长远发展的‘势’是未来的条件|趋势,科技创新是贯彻始终的线索。
而统一则是两个条件必须结合才有意义,即统一于分析经济体的思路。
题设句子的核心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注意,一个经济体的底气,既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是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也就是说,按照两个分析变量,即眼前静态的‘形’和长远发展的‘势’能够判断出一个经济体是否有底气,有希望。
这就像说,结婚要看双方是否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就是分析的变量。
分析对象是中国发展情况,结论是形势良好
注意,资料给你的是中国发展成绩,从经济发展,到科技发达,再到市场广阔,以及政府支持,都是发展成绩。
出题人给你中国发展成绩,是此题的逻辑必然,因为题设是分析方法论,你要按照分析方法论去分析,出题人就必须为你提供分析对象。
同时,根据这个分析思路结合具体事实会得出一个必然的,确定的结论,即中国经济形势良好,大有可为。
你看懂了么?
参考答案
立足当下「对应眼前静态的‘形’」,着眼未来「对应长远发展的‘势’」,看清趋势坚定信心「对应分析结果是经济体有底气」
一个经济体的底气,既要看眼前静态的‘形’,更要看长远发展的‘势’「引用方法论,解释方法论」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有底气,能否实现长期健康的发展「有底气的本质」,应该要看两个方面。一是要看经济体当前发展的情况「眼前静态的‘形’」,另外要看经济体长远发展的能力「长远发展的‘势’」。只有一个经济体具备发展的有利基础和能力条件,这个经济体才是健康,才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显而易见,按照这个分析思路来看,中国经济必将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此题的重点是按照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分析中国经济并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为什么资料中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的根本原因。」
当前,以创新为突破口中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奠定了未来长远发展的的雄厚基础「对应眼前静态的‘形’」。正是借助科技创新「注意,科技创新是贯彻始终的线索,也只是线索,它不是核心」,中国不仅在移动支付、无人机、生物医药、共享经济等新经济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同时,我们也积累了雄厚的经济、科研,人才等方面的基础,特别是在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诸如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能源、5G通信等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另外,中国统一的大市场及其带来的业态优势,大数据优势,以及政府理性务实的产业政策,也都是未来发展的有利条件。「按照方法论逻辑,此处是分析眼前静态的‘形’,即分析发展成绩,因为中国经济成绩显著,基础雄厚,得出结论有底气,中国必将蒸蒸日上,未来发展有基础。」
进一步地,中国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具备了未来长远发展的强悍能力「对应长远发展的‘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幸运的是,中国已经建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资料理解难点,资料表述颠倒,晦涩,省略,具体见讲解。具体展开」,四十年改革开放进程催生了中国企业对生产的创新、商业的创新的澎湃激情,也使得这种创新成为企业长期的、自发的需求,不仅淬炼出一种迥然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创新路径,更新形成了融合了产业链,科研能力,统一大市场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此同时,这种现代化经济体系又和中国自身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不断自我增强,有力地保证了未来的发展。「资料中原文的表述,是先从历史经验出发强调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再说中国已经获得引领地位,最后说中国企业的创新,这是出题人故意打乱了资料顺序。正确逻辑应该是,先从历史经验先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作用,然后说中国企业的锐意创新,最后再说凭借创新获得引领地位,隐含的意思是建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方法论逻辑,此处是分析长远发展的‘势’,即分析发展能力,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必将蒸蒸日上,有底气。因为中国具备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占得先机,得出结论有底气,中国必将蒸蒸日上,未来发展有保证。注意,因为是长远发展的‘势’,是未来,所以它对于当下而言,强调的是一种能力,一种可能。」
发展成绩显著「对应眼前静态的‘形’」,发展能力强悍「对应长远发展的‘势’,二者统一」中国必将实现未来的长远健康发展「经济体的底气十足」。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就中国未来发展问题而言,一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科技,国内市场广大,政府务实支持,占据了有利的竞争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锤炼而成的现代化市场体系,能够高效应对任何市场波动,实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二者结合必将保证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健康发展。按「照方法论逻辑结合二者,做出综合判断。注意,二者结合,是对立统一关系的逻辑关键,是逻辑必要,并不是重复。这就像夫妻组成一个家,夫是家的一方面,妻也是家的一方面,夫妻是家的完整形态。」
“风物长宜放眼量。”具备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问题的时候,自信从容。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分析,中国在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契机,不仅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逐渐催生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形成现代化市场体系,这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步入黄金期,实现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