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王勃-第四讲-课外知识
这一讲有很多引申,也有很多意思相近甚至相同的字。这就涉及到了关于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和白话文不同,文言文主要用于诗词歌赋,看重的不是简洁明了,而是对仗工整、押韵、合乎意境。因此,文言文创作需要很大的自由度。于是便催生出了文言文的三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不严谨”:
文言文没有严格、系统的语法,字、词的意思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引申。这就让遣词造句有了很大的自由度。
第二个特点是“一字、一词多义”:
上面说到文言文的字、词的意思可以被引申——引申得多了,就产生了新的义项——然后对新的义项再进行引申……
文言文的字、词多得让人头疼的义项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个特点是“重(chóng)义字超多”:
汉字总数多达数万个,而我们常用的只有几千个。就算是把所有古文、诗词、典籍都尽量保留原意地翻译过来,这几千个常用字也基本够用了;剩下的几万字可以说都是“多余的”。
这些多余字里有一部分就是“重义字”,而重义字就是为押韵和意境服务的。比如说“路”这个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里的“径”,还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里的“道”其实都是“路”的同义字,可是如果把这两个字都换成“路”,你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