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聊天热情,见面后冷淡了,怎么办?
跟一个女生微信聊了半个月了,天天打电话一两个小时,见了面玩了一天,没察觉到什么异样,我还尝试找机会牵了她的手,没感觉她有明显反抗,不过她是说过牵手很热,可能我没反应过来,还是有一些肢体接触的,回来之后晚上继续打电话,还是挺愉快的,不过她说今天感觉也比较平淡,应该是没有心动的感觉,我问他是不是对我颜值不过关,她说不是,挺好的,跟照片差不多,我又问他我今天做了比较过分的事吗,她说也没有,我又问我今天那些事你觉得不太好,她就说我牵她手了,后来我跟她解释是感觉太老实不太好,慢慢尝试了几次才牵,她也说是能理解我,可是说就是觉得自己转不过来了,我有点担心,不过觉得还好,到了第二天早上继续聊,还是聊的比较愉快,但是觉得有点不一样,到了下午她说她现在也可烦了,我去找她她说她有顾虑了不让我去,我就又给他解释牵她手的原因,让她再慢慢了解我,可是到了晚上给我说不想继续发展了,自己也说不出原因,就说是她自己的原因,自己转不出来了,说我们不合适,没法将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琢磨不透了,希望大家支支招,我应该怎么继续追求一下呢,我还说只要颜值过关,人品觉得没问题,其他可以慢慢磨合呀,她打电话的时候是表示赞同的,怎么第二天还是这样说了呢,女孩的心思是什么样的来,之前对我很有好感,我晚上问他见了面好感消失了吗,她说是好感降低了,咋办呀这
1.
聊天聊的愉快,见面也能约出来,牵手也没有排斥,说明女生对你也是有好感的。
“牵手很热”,只不过是女生为了自己的一些矜持而编织的借口,你不用当真。
2.
当女生说,感觉平淡,没有心动的感觉时,你就仿佛是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不容乐观一样,心态容易崩塌。
因为你和女生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她只是处于“吃个饭认识一下,先交个朋友”,而你眼看聊的不错,相处愉快,还能牵手,就情不自禁的默认“对方就要答应做自己的女朋友”。
你抱有了目的,所以显得对流程着急。
你的心态着急了,就会很在意结果。而你眼中的结果,很大程度反映在“女生的评价”上。
所以,你很在意女生的评价。
3.
而女生的评价不具备完全的参考性,甚至会有一定的迷惑性。
一方面,她们大多数出于矜持,不会给出明显的积极评价,即便心里已经喜欢你到不行。
另一方面,她们天生就能故作淡定,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以此作为考验你心理承受能力的游戏。
4.
当你陷入了女生的圈套,被她的评价影响,那么你就会显得局促和仓皇。
当你足够自信,拥有自我评价体系,就能像一个定海神针一样,镇定自若,毫不在意。
你的惶恐,体现在你对女生问了又问,生怕自己哪里有问题。
这么做,有两个弊端。
一方面,你将自己的价值完全交给他人去评价。这会降低你的魅力,显得你不自信,你既没有能力全然展现自己的优势,又担心不知道哪里做错而惴惴不安。仿佛对方告诉了你答案,你就愿意赴汤蹈火的去改变。
但是今天她不满意这个,你就改变这个,明天又要改变那个,不久对方也会烦了,你也会太累了。而万一以后你换人了,有可能对方还要给你彻头彻尾改一通。你会活在别人口中,改得失去自己。
另一方面,女生也不太可能一五一十的像宣布标准答案一样,告诉你到底哪里不对劲。遗憾的是,不管你怎样诚心诚意的发问,女生的一句“没有感觉”,就能打发一切。这又会加剧你的焦虑和急迫。你要么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要么对着女生再三追问。给她造成打扰,于是彻底不理你。
5.
聊天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是你两次的解释。
女生说问题出在“牵她的手”,这个你不用在意。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原因。所以也根本不需要解释。
解释,显得你心虚。
“我跟她解释是感觉太老实不太好,慢慢尝试了几次才牵。”“我去找她她说她有顾虑了不让我去,我就又解释牵她手的原因。”
既然太老实不好,那么你直接操作上不要老实就行,不必说出来。你也的确勇敢的去牵手了。
英雄只有干净利落的行动,美人才会意犹未尽的回味。
不管是对约会内容的追思,还是对自己行为的复盘,这些鸡零狗碎都不属于硬汉的作为。
6.
解释,相当于给自己加了旁白,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暴露出来,目的性太强,容易把女生吓跑。而女生晚上躺在床上,也没有了对你想象的空间。她既不会回味你手心的温度,也不会感受自己当时的心跳。
她心里唯一留存的,只是你不断的追问,逼迫,仿佛自己只是你实现目标的工具。
爽脆,才会带来淋漓畅快的体验。
这意味着你既有着胸有成竹般的自信,又有着敢做敢当的魄力。
是个男人。
7.
还有一个聊天中常见的问题。就是女生冷淡后,企图通过“描述自己的优点”,“劝说”女生接受自己。“我还说只要颜值过关,人品觉得没问题,其他可以慢慢磨合呀。”
这就像顾客对你不冷不热,还在犹豫。你就急切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低,可以再考虑考虑。
然而,重要的不是强调“我有什么”,因为你有的东西,有可能对女生并不重要,或者你强调的,不是对方看中的。
行销不光是销售的艺术,不是“说服别人来买”就行,而是要创造出购买者想要够买的情境,勾起购买者主动购买的欲望,去关注“对方真正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