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养一头牛”启动上市辅导 质疑声频出被指过度包装
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 李杜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今年10月,浙江证监局官网披露了认养一头牛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认养一头牛集团”)辅导备案公示文件。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拟于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进行辅导。

鳌头财经发现,近年来,认养一头牛集团董事长徐晓波的身份、母牛平均单产、“认养模式”和自有奶源等信息,遭到诸多外界质疑,集团被指存在过度包装。
徐晓波地产商身份被质疑
工商信息显示,认养一头牛集团成立于2014年7月,徐晓波为法定代表人,也是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该集团股权结构显示,徐晓波持股45.61%为大股东。

“我以前是个房地产商,现在是个牧场主。”“房地产业少了我一个徐晓波可能无所谓,但我希望中国的农业因为我的进入而有所不同……”
在康宏牧业早期的宣传中,徐晓波均自称“房地产商人”,如今这一宣传也并不少见。
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成立认养一头牛集团前,徐晓波是浙江中盛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中盛实业”,曾用名“龙游恒盛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目前持股61%。
工商信息显示,中盛实业属于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经营范围包括竹胶模板制造、销售,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的销售等。
显然,这与徐晓波“房地产商人”的身份似乎没有太大关系,如果非要扯上关系,可能是为房地产建筑企业提供木竹等建筑材料。
企业年报显示,中盛实业2013年和201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897.31万元和7143.3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6万元和-69.66万元。
2015年至2017年,中盛实业未显示资产状况,2018年仅显示公司资产总额达8968万元。2019年,中盛实业营业收入为4470万元,净利润为-22.15万元。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徐晓波创办认养一头牛集团之前,可能称不上房地产商,而且经营的企业效益并不理想。
有评价称,徐晓波将自己包装成“地产商”,能引起人们共鸣,“地产行业多被形容成暴利行业,主动放弃的‘情怀’,让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大为放心。”
有意思的是,徐晓波此前在采访中表示,一年有一半时间待在牧场。但有媒体却指出,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徐晓波的事情比较多,一个月只来一次牧场。
母牛单产量被质疑
“2016年,我遇到了财经作家吴晓波,和他分享了我的养牛故事,并告诉他我已经做出了一杯安全放心的好牛奶。他说,那就大声告诉世界。”这是企业宣传片中,徐晓波亲自讲述的一段话。
吴晓波是知名的财经作家,也是一个商人。2017年7月,认养一头牛获得天使轮投资,但未披露交易金额和投资方。
来自认养一头牛公告号的文章显示:认养一头牛的基因有趣极了,它由波波牧场和吴晓波频道联合发起,吴晓波频道有大IP吴晓波,波波牧场的主人叫徐晓波。

两名晓波相遇,手握优质奶源的农场主和互联网媒体人激发了思想碰撞,认养一头牛就这样诞生了。
果然,两个晓波,一个有牧场资源,一个有媒体资源,认养一头牛就有了更多的“故事”。
2017年,徐晓波与财经自媒体人吴晓波联合推出了“认养一头牛”社群互动计划。
随后,“认养一头牛”邀请了众多小型KOL对产品进行种草,频频出现在各主播的直播间,还几度与头部主播薇娅以多样形式合作。
然而,在讲述实打实的故事时,认养一头牛却多次栽跟头。
根据认养一头牛官方微信显示,认养一头牛拥有7座现代化牧场,其中包含了一座高科技恒温牧场,未来将在内蒙古建成第八座牧场。
在官方微信中提及,2019年,认养一头牛成母牛平均单产13.022吨,超过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平均单产水平。
然而,有媒体报道,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上海光明(600597.SH)和北京三元(600429.SH)的平均单产水平约为10至11吨,广东也有三个牧场可以达到10至12吨的水平,若是单独一个牧场的水平达到13.2吨也不奇怪,但若是归属自己的十个八个牧场都达到这么高的产奶量,难度会很大。
“认养模式”被质疑
认养一头牛与众不同的销售模式是推出了“认养模式”,而这一举措也被指是营销手法而已。
“买牛奶,不如认养一头牛”已成为“认养一头牛”品牌宣传的核心话术。
在官方微信,“认养一头牛”称自己不是一家卖牛奶的公司,而是一家替用户养奶牛的公司,并鼓励消费者“开始认养奶牛之旅”。
据认养一头牛联合创始人孙仕军介绍,认养模式有3种:第一种是“云认养”,即线上养成类游戏;第二种是“联名认养”,即“认养一头牛”联合吴晓波频道、敦煌IP等推出联名卡,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奶卡,定期享受产品送货上门和育儿指南等服务;第三种是实名认养,即成为真正的养牛合伙人,消费者可以在专供牧场提前一年预订牛奶,最高等级的会员还能给奶牛取名字,获得奶牛的照片和生长数据等。
天眼查显示,2020年11月,杭州下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因其他消费侵权行为,建议责令当事人杭州认养一头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0000元。
上述行政处罚书中透露,在京东商城(JD)上,该公司自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10月18日认养季卡销售额为4423739元,认养年卡的销售额为3597081元。
行政处罚书内容中称,“当事人表示为了能迅速推广品牌,京东商城上认养季卡、认养年卡都是亏本在销售。根据当事人的成本核算,每张认养季卡亏损金额5.29元,每张认养年卡亏损金额65.36元。”
“养牛人招募”信息显示,消费者购买指定商品可申请成为养牛红人,推广销售累计高于2000元可升级为养牛达人,推广销售累计高于5000元可升级为养牛合伙人。
如推广成功,3个级别的“养牛人”可分别获得5%到10%不等的佣金,以及3%到7%的邀请奖励。而邀请奖励,指的是邀请好友加入自己的“养牛团队”,即可赚取奖励。
这一方式与传销手法“拉人头”颇为相似,只不过层级不多,打了个“擦边球”。
自有奶源被质疑
实际上,人物包装也好,单产量成疑也好,营销模式被质疑也好,认养一头牛只要产品十分过硬也“值得拥有”。
有调查显示,认养一头牛的产品线定位大致与主流品牌的纯牛奶高端系列相当,比如伊利金典、蒙牛特仑苏、光明优加、三元极致。
以纯牛奶为例,单从营养数值上看,认养一头牛纯牛奶比数值一样的光明优加纯牛奶每盒贵了0.5元。虽然认养一头牛纯牛奶比伊利金典纯牛奶便宜了0.3元,但蛋白质、脂肪这两个数值存在差距。
而且,认养一头牛中一些特定的纯牛奶产品比如娟姗牛奶、A2β酪蛋白纯牛奶,都有在其他品牌的产品线中出现过。

其中,认养一头牛与伊利(600887.SH)的产品线较为相似,价格也接近,不过蛋白质、脂肪、钙等指标都与伊利存在差距。
认养一头牛主打“奶牛养得好,牛奶才会好”的概念,在宣传中多次强调“每头牛每天的伙食费约80元”“吃进口优质牧草,喝380米地下深井水,听音乐”“每头牛匹配一个智能项圈”等信息。
但业内人士表示,认养一头牛宣称的饲养管理模式其实和国内规模牧场基本一致,蛋白质等营养指标不会很突出。
认养一头牛乳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认养一头牛”所有产品使用的均是自有奶源。
但新三板挂牌乳企牧同科技(873518)在其公开转让说明书里提到,2020年一季度,“认养一头牛”品牌方杭州认养一头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其生鲜乳(原奶)第二大客户,采购金额为403.58万元,占牧同科技当期营收比例为10.96%。
“认养一头牛”自然本味低温酸奶在产品包装上打出了“0添加”概念,官方宣称其产品严选生牛乳发酵,进口丹麦菌种发酵,采用PET塑料食品级包装,“真实,就要0添加”。
事实上,只要在标准范围内使用添加剂,都是安全的。酸奶的好坏与是否使用添加剂也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奶源、菌种、工艺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