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回顾】我与沈美秋老师的一世师生情缘(秋思)

今年(2018年)的2月2日,我最最敬爱的沈美秋老师永远离开了我,离开了怹心爱的京剧以及怹的学生们,沈老师为京剧、为学生辛劳一生,这会儿怹终于可以休息了,但我知道怹依然牵挂着怹钟爱的京剧和爱怹的学生们。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我爱戏最疯狂的一段时间,进剧场、到票房,占据了我整个的业余时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我最最敬爱的沈美秋老师,1991年由朋友领着去了位于南京东路江西中路口的上海电力公司京剧票房——上海电力京剧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京剧票房之一),也就是在那里认识了沈美秋和曹慧芳(京剧前辈名净曹甫臣的女儿)两位老师,同时还认识了名琴师徐明贤老师(我在程派唱腔上,得徐老师教诲最多),沈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蔼可亲,说话轻声细语,不紧不慢,那时的沈老师已年过花甲,但没有一般市井老太太的疲态,而是收拾的干净利落、思维敏捷、说话得体优雅,一派民国大小姐风范。
慢慢的票房去多了,跟沈老师也热络了起来,便斗胆提出跟怹学戏的要求,原以为像我这样一个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毛头小子,沈老师会找个理由拒绝,或者至少也要推脱一下,谁知道沈老师毫不犹豫,满口答应,就这样开始了跟沈老师的学戏生涯,无论去票房还是去家里,老师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的说,从台步、山膀、云手开始一点一滴,细致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地说。
沈老师家地方不大,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就在那儿,沈老师给我仔仔细细的说了《骂殿》、《武家坡》、《六月雪》、《玉堂春》四出传统老戏,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沈老师还一再告诫我,这些基础戏要经常琢磨经常练,没条件也要经常在脑子里面过,无论是身段还是唱腔,并承诺等唱腔身段都像样一点了,就给我介绍程派老师再深造,说到做到,1995年,我有机会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学演了程派剧目《六月雪》,沈老师亲赴后台把场,并特意关照徐明贤老师在台上带着我,演出以后不久,沈老师果然给我介绍了王吟秋先生弟子王凤莲老师,让我跟着王老师继续深造,于是这一学就到现在,在王老师的悉心教授下,也学会了不少程派戏。
沈美秋老师为人谦和,教学严谨,而且对爱好者和有意请教的朋友有求必应,从不敷衍推诿,记得名票曹晖刚到上海的时候找不到老师学戏,赶巧又跟沈老师住一个小区,于是我便介绍她跟沈老师学戏,沈老师真是倾囊相授,两个人经常到小区空地上教授把子、趟马等舞蹈身段,曹晖也因为沈老师的悉心传授练就了一身文武昆乱不挡的过硬真功夫。不仅教戏认真负责,沈老师还不时亲自上台为学生助阵。
沈美秋老师,祖籍安徽,1930年9月生于常州,6岁开始学戏,师从李琴仙、景韵琴、新丽琴三位老师,学习文武花旦以及青衣戏,能戏很多。13岁登台,随表姐王艳秋到四川、江苏等地演出,19岁赴香港,与名丑孙正阳同台,1949年加入大新公司大京班(即德义京剧团)作为头牌花旦,曾与筱高雪樵、白玉艳、郑洪春、牛振春、孙鹏志、宋子珊、魏朔峰、熊志麟、刘正兰等名演员合作,一生演出剧目百余出,大凡青衣、花旦、武旦的传统戏都能演善教。
1958年公私合营,沈美秋老师加入了黄浦京剧团,1959年支援福建福鼎京剧团工作一年,1960年受聘湖南长沙戏剧学校担任老师,1962年返回上海,后又加入安庆京剧团工作三年,文革开始受聘短暂辅导样板戏、现代戏,后转业直到1980年退休。
退休后,沈老师受聘无锡戏剧学校湖州越剧团教授身段和武戏把子。改革开放以后,为弘扬京剧,沈老师再度发挥余热,先后受聘于上海戏校、上海电力京剧团、黄浦京昆之友社、虹口票房、卢湾票房、纺织京剧团、化工票房、长青京剧团、复旦大学京剧社、同济大学京剧社等专业院团与票房担任教师,教授京剧。
2007年,成功的企业家俞德邻先生组建上海德邻文化艺术团,沈美秋老师又义不容辞的担任起了艺术顾问和指导老师的工作,指导、协助俞德邻先生组织教学、演出,关爱前辈艺人生活。直到80高龄,怹仍然奔走在京剧教学的第一线,不计报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是沈老师的一贯作风。沈老师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京剧票界的整个发展壮大过程,而沈老师那种诲人不倦,为京剧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又是他们那一代京剧人对艺术、对传统的那份敬畏之心的真实写照。
沈美秋老师走了,带走了怹那令人折服的舞台艺术,也带走了那一代京剧人对京剧、对艺术的那份执着和坚守。
我最最敬爱的沈美秋老师一路走好!但愿下辈子还能相遇,还能做您的学生,继续跟随您学戏!(秋思 2018年4月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