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音乐剧的问题,不能完全怪罪“韩国偶像文化”

2022-03-23 14:49 作者:TheatreBomb  | 我要投稿

昨晚看到一篇原载于英文媒体的雄文,叫嚣着:中国音乐剧丧失了魅力!
感慨良多,所以在此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阅原文后,表示小红书上的翻译相当中肯,故摘录译文与此

应该说,对于文中的一些观察和结论,如“行业正在浪费一个黄金机会”,笔者是大体赞同的,但其对其归因却不敢苟同——尤其想提醒大家小心文中暗藏的“以西方为尊”的一些偏见(虽然查阅原文发现原作者是中国的教授...

就事论事地说:的确,该文讲述了一个好故事,有通俗易懂的情节,立为靶子的反派大魔王,和“遥远的救世主”...但不幸的是,现实世界往往是更加复杂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有点像懂王把一切问题甩给中国,或者把俄乌冲突完全归罪于泽连斯基那样,并不能反应事物的全貌~


耽美害了中国音乐剧?

而更关键的是,文章搞错了重点,仿佛亡国之君甩锅红颜祸水一样...

文章用近一半的篇幅描述了《声入人心》如何加剧了行业内的性别不平等,然后片面放大韩国音乐剧中的“同性情节”,一方面是忽略了如《水耀日》、《寻找家人》这样主打亲情的佳作;

PS:恰好前不久看到一个UP的安利,推荐一下~

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搞错了时间线——事实上,耽美音乐剧早在《声入人心》之前就在中国市场上小试牛刀,最终还反噬了“始作俑者”韩国CJ公司!

没错,笔者说的就是《危险游戏》(顶锅盖逃...

表示16年的时候笔者确实在观剧时感受到了不适——但这并不表示喜欢这部剧的全是腐女,还是有不少路人能够欣赏的~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部特殊题材作品在小剧场的成功使得CJ公司对中国市场过于乐观,结果接下来上马的《变身怪医》无法在大剧场中维持高票房,于是最终败走中国市场...


须知:韩国音乐剧不等于卖腐
中国音乐剧也不仅仅受到韩流影响


而如果那时已经有《声入人心》之类的节目使音乐剧出圈的话,结果恐怕会很不一样(这也是后来者不惜各种转手要授权,也要复排《怪医》的原因吧!其实大家也知道,只靠卖腐是撑不起大剧场的票房的,但至于是选择在一亩三分地里割韭菜,还是趁着涨潮之际再度尝试跳龙门,恐怕答案是见仁见智的~


中国音乐剧真的丧失了魅力?

虽然笔者认为中国音乐剧目前进入了绝望之谷,也对恨不得对“大赏”和《爱乐之都》发出范志毅式的问候,可必须要指出:希望还是有的!

比如,就在上周五,《飞天》的音乐会在B站发动了“偷袭”——创作团队以前的号拿不回来了,也几乎没有一点预热,结果还是在短短几天内收获了近五万的观看!而就在周六晚上《爱乐之都》继续拉跨之际,阿云嘎的分身却做客《天赐的声音》,一口气就唱了《在远方》和“中罗朱”中的两首歌,基本上以“中门对狙”的方式证明了:敌在番茄台(doge

我们当然承认本土原创力量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但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应该被彻底无视,仿佛中国市场上只有西方和韩国的势力在斗法...或许也是太巧了,这些年三宝李盾关山的铁三角团队在打磨《飞天》,而新兴的原创者大多也不太成熟,确实无法有足够的佳作填补引进剧的空白,但这并不意味着几年后也会这样——毕竟我们无法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留给中国音乐剧的时间还是有的...


引进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了吗?

最后笔者也想再立一个flag:中国音乐剧能否腾飞或许还充满变数,但原版引进的好日子恐怕已经结束了!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另一方面是现在的世界局势真的风起云涌,连俄罗斯的猫都能被制裁...

哪怕是现在吃香的韩国模式也暗藏风险,尤其是在新领导人打男拳上台,对华立场或许有所转变之际...可能我们会看到现在中文版做的风生水起的公司,未来也不得不发力原创——只是因为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只是一种可能,立个flag~

UP曾经在CJ的发布会陷入深思——虽然他们的战略不乏槽点,但韩国市场的活力不容小觑

言归正传,Sixth Tone的那篇文章的确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也针砭了一些时弊,但正如温铁军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什么男权女权,定价权通吃”——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不平衡的市场力量~这不是一时半会能解释清楚的,大家可以参考笔者之前的一篇:《声入人心》救不了中国音乐剧,同时笔者也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学习,争取能用更通俗的方式将来龙去脉描绘地更加清晰...

而另一方面,希望大家抛开门户之见,不论是英美、德奥还是法国日韩,都应充分理解并吸收其的可取之处,而避免其缺陷——这将是一场持久战,而我们才刚刚开始爬“开悟之坡”~

TheatreBomb-剧燃

特立独行的另类剧场,逗逼中的轰炸机

长按扫码↓载歌载舞步入歪门邪道!


中国音乐剧的问题,不能完全怪罪“韩国偶像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