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子显微镜在锂电池隔膜中的应用
电池隔膜起到离子通道作用,同时通过将电池正负极隔开,降低发生短路概率。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中,隔膜材料吸收电解液后装配在正负极之间。充放电过程中,Li+需要经过隔膜在正负极之间发生迁移而导电。同时,隔膜能够防止两极直接接触发生短路,并且体系内部升温时隔膜闭孔能够阻隔离子传导,防止爆炸。

隔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电池容量、循环及安全性等,优质的隔膜材料开发是提升锂电池性能的重要路径。
聚烯烃微孔膜是当下具备较优综合性能、并且已经大规模商业化的隔膜材料。聚烯烃能够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高温自闭性能,是当下锂电隔膜主要的原材料。隔膜成品主要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PP 和 PE 复合材料。聚烯烃微孔膜性能良好,成本低廉,因此成为3C领域以及动力场景的主流产品。

图1 锂离子电池对隔膜材料的性能要求
微孔制备技术是隔膜制备工艺的核心,主要分为干法(单向和双向拉伸)和湿法工艺。干法单向拉伸技术工艺主要由美国Celgard 公司研发和掌握,当下在美国和日本十分成熟,干法包括单向与双向拉伸,干法双向则是由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自主开,近年来被普遍采用。湿法工艺则最 早由日本旭化成提出,工艺难度大于干法,具备较高技术壁垒。湿法工艺生产的隔膜性能优势显著,相比干法更适合生产中高端动力电池产品,此外,湿法技术壁垒较高,因此具备更强的溢价能力。

图2:干法与湿法工艺比较,湿法隔膜具备性能优势
从显微学的角度考虑,要准确表征出隔膜孔隙大小、分布及其真实的形貌特征,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于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材料而言,电阻率高达7X1019Ω.cm,在高能量电子束的轰击下,入射电子束在表面没有导通路径,很容易在表面积累,形成静电势场,隔膜很容易被损伤,即使在磁控溅射导电膜时,也能发现隔膜出现断裂与融化等特征,破坏隔膜的真实形貌。为了得到隔膜的真实形貌,需要将加速电压降低至几十或几百伏,通常在E1和E2平衡点附近,以实现样品表面的电荷平衡。实际上,要寻找E1和E2平衡点(脆弱的平衡),对于常规的镜筒内探测器来说,比较吃力,会消耗一线操作人员大量时间,而且还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蔡司场发射扫描电镜探测器具有极高探测灵敏度,在低电压小束流的极端条件下,可以保证高信噪比。即使在不同的低加速电压下(50V、100V、200V、300V、400V……),探测器能能轻松抑 制隔膜绝缘带来的荷电效应,而且拥有很好的信噪比,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一副高质量的隔膜显微图片。

当下 PP、PE 等主流基材在接近熔点时均会因熔化而收缩变形,无法消除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开发进一步提升热稳定性的材料。在聚烯烃隔膜上涂覆陶瓷等纳米材料或采用有机材料,使涂覆隔膜具备热稳定性高、热收缩低、与电解液浸润性高的优点,涂覆工艺日益受到重视。涂覆改性通过粘接剂将功能涂层粘附在隔膜表面,以提高其热稳定性。
东莞三本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品牌测量仪器销售和服务的专业公司。
蔡司第一届经销商大会,三本得到华南区域授权代理商资格,应用服务中心成立。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产品销售及测量演示、操作培训、程序编制和检测服务。
我们在您身边,我们提供的不只是尖端产品。
如果您对有更多需求,欢迎联系我们蔡司授权商-三本工业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