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风华录二创】【政哥哥】祖龙吟全文翻译科普及解析

忘川风华录允许非商业的二次创作
先是原词再解析!




在此作为一个二创作者向原创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转载随意,不过如果贴上名字更开心。
求赞不求币
文/@远景轩若
《总评》
80/100分
这首歌的用词很明显能感觉到与前面的重复。开头的阶上的小雨,后文的一些意境跟押韵的词。那个影影绰绰在上次出现过。
而且作者。出乎我的意料,没有将这首歌写得非常的雄伟跟宏大。忘川似乎一贯的曲风就没有非常激越的。
还有字幕把几句长句切断了。
以上为总结出的是本首歌所有的缺点,下面是优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歌并没有夸张的用典或者是堆砌词藻。巧妙地埋进了十分隐蔽的典故,并且每一句引用的诗都出自于《诗经》中的秦国的民歌,让我很意外。总体上的质量一如既往的高,并且前3/4夸赞秦始皇,后1/4来反思。并且没有强行洗白人物。不算忘川作品中最好的但是至少能排进前三。
本文符号的意思:
【背景】
(为了语义的完整及歌词连贯所做的补充)
<注释>
原词:
阶前的寒雨打湿着
无尽的萧索
这片土地曾燃起战火
有几多
被车辙与马蹄长鸣过
满目狼藉血泪风与火
流离失所漂泊
乱世有何你我
掌六辔在驰骋烈火
兴师与子矛戈
六国毕一便终将过往
的铭刻
田垄上便又能听那
蒹葭及忘我良多
初时 年少登王座 平几端乱祸
自此天地便开阔
赢六国门客 征旗猎猎 残阳如火
到东南北把所向皆破
笑松柏歌
自三皇五帝的辉煌山河 天下一国
望见影绰绰胡马在 北风中婆娑
征夫在边野摇戈岁月
多蹉跎
夷平多少艰难与险恶
风急云寒 筑成巨龙卧
一砖一石苦厄 惟愿各得其所
要把过去不曾可得的
一一渐次撷获
法度量衡 笔下风云 何须太多
文伦一统与子同仇的 方称 泱泱大国
易水 风曾吹悲歌 击筑也听得
迷离博浪卷风波
对月举杯踱
苦心或许亦有偏颇
说什么天河 守心荧惑 得谁知我
巡游罢天下 知各得阡陌 勒功铭刻

风轻雨歇时 烛光正落寞
似岁月苍凉一抹
转眼的闪烁 作一生 浮沉苦跋涉
比飘渺传说 却又不得 万世山河
长夜中回望 心中又何憾 任后人说

解析及深扩:
【背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不受宠爱,不是太子,于是被沦为政治工具。成为了秦国放在赵国首都邯郸的人质,秦始皇也正是在邯郸出生的。而秦赵两国此时交恶,所以秦始皇幼年处境,非常落魄。】
【秦昭襄王五十年,秦师围攻赵都邯郸,作为报复,赵王想杀死异人泄愤。异人与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贿赂守城官吏逃,通过秦军返回秦国】
【赵国又想杀异人的妻儿(秦始皇以及其母),因为异人夫人是赵富豪人家之女,躲藏起来二人才得以活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为秦孝文王,异人终成为太子,赵国才护送异人夫人和嬴政回到秦国。 】
【秦始皇儿时,在落魄之中,对秦赵战争的感想】
阶前的寒雨淅沥打湿
这天地间无尽的萧索
这片土地曾燃起的战火
又有几多?
(这满目疮夷的华夏)被车辙与马蹄长鸣过
(这战火纷飞的天地)满目狼藉血泪风与火
(那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漂泊!
(那君相公卿)乱世有何你我?
【秦始皇被护送回国】
(儿时目睹这一切,将由我)
(改弦易辙!)
我掌六辔在驰骋烈火
我兴万军与挥指矛戈
六国毕一的功迹,不过落得,终将过往的铭刻
我只想在那田垄,便又能听,蒹葭茫茫的谣歌
<蒹葭:《诗经》中的秦国民歌之一,一首美好的情歌>
【秦始皇登上皇位】
初时,我年少登践王座,平六国几端乱祸
自此天地一旦开阔,
赢胜六国门客皆伏,
征旗猎猎残阳如火!
东南西北所向皆破,
笑听古时松柏之歌!
<松柏歌:“”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战国策:秦使陈驰诱齐王建入秦。迁之共。处之松柏之间。饿而死。齐人怨建听奸人宾客。不早与诸侯合纵。以亡其国。歌之云:松邪柏邪。住建共者客邪。大意就是秦人饿死齐王的一首纪念曲>
【秦始皇统一六国】
自三皇五帝的辉煌山河
经千代百年的战乱
终天下并归秦一国!
【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
(但是)
(我不禁将目光眺向北关)
望见那风雪中
是影影绰绰胡骑在北风中婆娑
(背上千古骂名)
(为中原安宁下令横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年代,匈奴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并且拥有了很强的冶铁技术,骚扰边民,攻占河套地区。有危及咸阳之恐>
【百姓的哀歌】
征夫在边野摇戈岁月
不禁哀伤时光多蹉跎!
夷平多少艰难与险恶
风急云寒筑成巨龙卧
<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
【秦始皇的内心独白】
(虽然朕明白)一砖一石的苦厄,(垒垒枯冢)
(也只能)企愿这城砖各得其所,(保卫中原)
要把过去在战火中不曾设想的
(就有我来引领中华去)
一一渐次撷获
那千奇百怪的法度量衡
那惑民乱国的笔下风云
何须太多!
<量衡不统一,官吏就有机会利用这种空子来偷漏税赋,并且欺压百姓,也不利于商业发展。>
< 焚书坑儒是个热门话题,我就不妄加解释>
文伦一统,与子同仇的方称泱泱大国!
<与子同仇:也是《诗经》中的秦国民歌,拥有相同的敌人,团结一心。>
易水风吹,悲歌击筑那险境我也历得
<指荆轲刺秦事>
不禁让我迷离于梦,忆博浪风波
< 博浪沙,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韩相后裔张良曾派人在此刺杀秦始皇未遂而名扬天下。>
长叹短吁对月举杯,独喟然踱步
会不会我的苦心,或许亦有偏颇?
说什么,天河凶兆?守心荧惑?得谁知我!
< “荧惑”指火星,火星荧荧似火,行踪不定,古代称为“荧惑”。火星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时期,出现荧惑守星,凶兆,不久始皇驾崩 >
朕巡游完天下九州
(知道百姓终可)各得阡陌 和平安乐
(登上泰山之巅) 封禅纪世 勒功铭刻!
【如今,千秋功过都已经被记载在史册】
风轻雨歇时 烛光正落寞
似岁月苍凉一抹
(秦皇)转眼的闪烁传奇(为了自己的悲愿)
作一生浮沉苦跋涉
(像是)比飘渺传说雄伟(不听苍生的哀歌 ) 终又不得万世山河
长夜中回望(秦始皇的千秋功过) 心中又何憾 呢?这一卷青史任由后人评说
后论
最后,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再来提提秦始皇吧。
首先,作为我的历史观来看,秦始皇其实不如汉武。但是他仍然能在中国的所有皇帝中排进前五。汉武为什么在我心中很高,这个不是这里要讲的主题,主要来讲讲秦始皇吧。
秦始皇的心境非常有可能是这歌词所描写的。幼时的经历对一个人影响的成长最大,秦始皇在一个饱受歧视,并且身处异国他乡成长起来,并缺少父爱的环境,这给了他一种缺少安全感,并且极度独立跟独断专行的性格。
这里再补充一点。秦始皇当年究竟受到了什么迫害,都是推出来的,但是他肯定在那边过的不好,因为长平之战,赵国的男子几乎被坑杀殆尽(史书上那个数量也许可能会有虚高,但是赵国的男子基本就没剩下几个,这可能是真的。)作为东方几乎最强国的赵国只剩下了残兵跟妇孺肯定不会对这些秦国的王室侧脉有什么好待遇。
秦始皇13岁为王21岁亲政。比刘邦大概早了近30年开始掌握皇权。然而他并不亲密于女色。在任何史料,任何文字中,没有他亲近过任何一个女子记载,甚至他连皇后有没有立过都不知道。这也是我在上面的推测他缺少父爱与安全感,所以不信任任何一个人。
当然,比起明朝末期某些皇帝,他每天都勤政,并且是每天要批上千件竹卷,要知简可比纸重的多。
再说说为什么要坑杀儒生?
大家总听过古希腊的学院吧?
中国也有类似的地方。
叫稷下学宫,为百家辩斗之所,在齐国
齐国自从我们在一起初中课文就学过的齐威王纳谏开始,几乎一直是个最开放的国家。
这个学宫有多厉害?
荀子,为祭酒,就是给他们辩斗时上酒的。
开个玩笑,那是一开始祭酒的工作,不过后来已经被改成了类似于校长的职务。
而且学过这段历史都知道,齐最后被秦国所灭,而且在灭其他国家的时候,是与齐国签订了和约,所以齐国一直不派兵去救其他国家。
所以齐国被秦军解放的时候,里面的文人学士还保留着以前的优良传统。各地的反秦势力也全部都逃往齐,毕竟齐为最后灭亡的国家。( 不要跟我提卫国,那是公众号里面说的。)
你是秦始皇,那你准备怎么办呢?
面对一个地方的人都聚集了反秦实力并且还有舆论,齐国又是几乎六国中最富有的国家。
想必你肯定也会跟秦始皇一样,把那边有钱的富户全部都迁往四川,然后把里面的王公贵族全部都迁往秦,然后坑儒焚书。
焚书这里再说一点。
焚书是为了少杀一点儒生。
并且,孔子焚过的书并不比秦始皇少多少。
三坟五典之类的都是被孔子给焚掉了。(分别记了夏商周,是官方的史书。)
就说这么多吧,
如果大家有想了解秦始皇的可以去买一本书。
(当然不是广告,怎么可能有人来找我打广告。)
(本人亲自的读书推荐。)

胡高普的《秦始皇》
注意是小说不是历史书。
之所以不推大秦帝国,是因为不是专门介绍秦始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