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访谈】组员和粉丝们的大学经验谈

本访谈是一时起意而诞生的企划,是为了物语圈的高考结束的朋友们准备的,略显匆忙的几封信。由几名物语圈管理组的成员和圈子的粉丝创作,因为准备匆忙,短时间能找到的人有限,专业品类并不丰富,但还是希望能够帮到准备选择专业的部分粉丝。
导读
化学(以及旁类的生化环材能)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控制等专业)
音乐表演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其他大学建议



1.关于化学(以及旁类的生化环材能)等学科的选择问题
作者 天津风不是天津的风
还请自我介绍一下吧!
自报家门,南开大学(下简称NKU)化学学院,本学院的优势学科是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在全国范围内,和南京大学化学学院一般是并列第二或者第三。
能和其他粉丝讲一讲自己的大学生活的经验吗?
首先是作为freshman要了解的东西。在思考自己要选什么专业时候一定要注意,大学和高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习层面,很大程度上理工学科不仅是高中知识的加强和扩展,而是从19世纪研究的定性概念跨越到20世纪的定量分析。即使自己高中化学学的真的不错成绩也很高,很多人在接触大学化学时也会感觉非常吃力。如果曾经在高一高二接触过学科竞赛,那就至少对大学知识的深度有一定了解了。
化学的基础是实验。本科期间的实验课程对一个生化环材能相关专业来说是基本配置,但仅仅选修实验课程则远远不够,本科期间进入课题组参加科研训练是绝对必要的。
NKU为了鼓励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会在大一入学后开放实验室体验活动,参观实验室、旁听组会,了解化学软件使用方法等;暑假期间鼓励本科生向导师申请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到大二会鼓励本科生参加国创市创、百项工程等科研创新活动。一部分同学在本科期间长期参与所在课题组的工作,导师也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研究生对待,不少同学甚至在课题组可以按研究生待遇得到工资报酬。
其次是本科阶段在未来学习工作中的定位。就理学学科而言,本科期间学的东西只能说是该学科的基本学术储备,而化工等工学学科的学习内容则会在知识储备上偏向应用。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不建议报考理学学科的同学们在本科求学结束后就去找工作。大部分同学会选择(考研,保研,出国)读研,在研究生阶段再选择工作或继续深造。
而这也就意味着,在熟悉学科之后必须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选择如何发展并保证坚决的执行力是大学学习生活的主要内容。每一届学长学姐都会告诉新同学,“把大学四年当成高三过”,这是一句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诚挚的经验。
对于化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明确,化学研究是一个很烧钱和烧头发的玩意儿,大量的实验和试错(合成方向的同学一般会把筛选所需产物称为梭哈)增加了时间和资源成本。而且因为诸多领域应用广泛,学科内互相交流非常丰富(小型学术会议和报告非常多),竞争压力也会相应地增大。
举个例子,我在大二参加科研训练期间,带我做实验的博士生师姐准备发一篇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论文。制备分析测算一步一步快要做完了,忽然听说其他学校课题组有位博士生用了同样的研究路线已经在投稿了,于是师姐不得不放弃验证更多产物,而是尽快把现有的数据整理写成文章发表。这里并不涉及抄袭剽窃的行为,单纯是十分巧合地用了同样的研究方向,而这种撞车风险在新材料等热门领域中并不罕见——当然反过来说,热门领域创新需求多,高学历人才需求自然也就多,工作待遇和未来发展都是相当可观的。

拥有什么额外知识或技能可以让你在本科学习中更上一层楼呢?个人以为,首先要有相当程度的英语能力,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是大学期间的标配,而有足够的英语阅读能力意味着抹平国界线接触本领域国际前沿研究。其次是编程能力,既可以很方便地整理学习资料,检索文献,在计算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还有更多应用。
最后还是泼点冷水,之所以国内不推荐选择生化环材相关专业,绝大多数问题还是由于热门领域必然存在的发展过快导致的资源不均衡。
首先,很多大学的材料、环境、新能源学院或专业都是近几年从本校的化学、生物学院分离出来,以此来扩大招生规模,申请更多科研经费。但有些学校因此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管理混乱、教学质量差等问题。选择的时候最好先百度一下教育部的学科评级和学院师资(主要看职称和头衔)。
其次是科研经费的不均衡。文理见长的高校普遍比同层次分数线工科高校校经费低,不同层次高校经费差距更加悬殊。经费规模直接影响实验室基础设施尤其是大型仪器的配备。
——当然如果有幸去国外深造会发现国内外的实验室差距也挺大的,国内绝大多数实验室里必须动手学的实验操作在国外的实验室可以用自动化设备完成。去年在Scripps研究所交流的同学表示,他们一天的实验有时候就是投放反应物设定参数然后坐在实验台旁边看鬼灭之刃或者肝fgo,过段时间检查下反应调整下参数。
第三是部分高校或导师并不重视本科生的科研学习需求,或是用复杂的行政程序让学生望而却步。很多本校导师都说过,他们很遗憾也很疑惑,有些高校居然完全没有让本科生进实验室学习实验操作,这导致研究生阶段还要再花时间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和安全管理。
能来几句作为总结吗?
化学是一个十分多彩而富有挑战性的学科。即使在大学的门前踟蹰,也希望大家最终都能像青蛙一样一跃而起跳过青春的门槛,享受大学里的多彩生活。

2.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控制等专业)
还请自我介绍一下吧!
首先祝贺大家高考结束,愿你们取得理想的成绩。我现在就读于一所双一流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学大四,我想我能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给你们提供一些关于这个专业的学习经验以及前景,作为你们是否选择这个专业的依据。
能和其他粉丝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吗?
我这个专业和很多其它方向,比如电力,电子,控制等专业都同属于一个大方向,叫EE或者EEE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也就是电气工程。对于没有决定好任何方向的同学,我来介绍一下电气工程。简单的来说,和电有关的都可以做。从事这个专业,你将来可以去华为海思设计麒麟芯片,设计新型雷达来探测飞行物,让北斗卫星和地面成功传输信息,设计优秀的飞机控制软件避免波音737max坠毁,研究如何让高压电的电压更高来减少能量浪费,等等。生活中许多东西都和这个专业有关,这个专业的前景也因此毋庸置疑的远大。从事这个专业的,一个最现实的好处就是钱多(虽然比不上码农)。优秀的本科生可以轻松的拿到一万以上的起薪,硕博士就更不用说了,优秀大学毕业的博士起薪一般是一年2,30w及以上,这只是起薪哦(朋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中兴以40w加上58平米的房子聘用他,坐标深圳)。
当然,首先,想要拿这么多钱你得是优秀大学毕业的(至少是双一流吧),然后得读研。而且重中之重的是,累!当然了,拿这么多钱是要付出努力的呀。(原谅我实在没有了解过别的一本二本三本类院校毕业后的情况,没法举出相应的例子)
能和详细介绍一下电气工程专业吗?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电气工程专业的细节。说起来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其实有些奇怪,因为它会教授许多电气工程这个大方向相关的课程,而不是专精软件或者硬件的一个相对小的方向。也就是说它,覆盖的知识范围相对广,但是并不算太深,它允许你向许多方向转,比如想当码农挣钱可以转CS(计算机科学),想做集成电路会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门课,想做控制的话会教动力控制和控制这两门课,想做通信的话会学信号处理或者通信电路的设计。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它既然覆盖这么多的知识,那么必定不会深刻。比如CS 的一半必修课都没教授,通信专业的许多基础通信原理,互联网通信等课程也不会教。所以,如果大家做码农或者计算机算法工程师,做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别报这个,直接报计算机科学,别以为沾个信息就差不多!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这么多小方向里有清楚的目标的,比如我将来打算从事通信工程的,就直接去报那个专业,没必要再报这个(当然可以作为保底)。

当你面对这么多方向,又没有人能给你说明白哪个方向是具体干什么的,害怕走错路的,可以考虑报这个专业,将来可以很容易转到你喜欢的方向。当然,这需要你付出努力,自学5门左右的专业课,就我个人而言,不算太困难。
能来几句作为总结吗?
请各位原谅我的言辞匮乏,谁让我是个理工男呢,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先在b站私信我,我会尽可能帮助大家。

3.音乐表演
专业名称是音乐表演,系别是管弦系——这样介绍的话只能给人一种好像懂了的印象,实际上就是以古典的曲目和演奏方法为主的西洋乐器演奏。鉴于艺术类专业在大学生总体比例里不算太高,并且圈子内部封闭这类因素,许多人对艺术类专业的看法较为两级化。本文将对音乐类专业的情况做大致论述。
Q:我现在开始学音乐晚吗?
A:分两个情况。
业余与爱好来说,如果并不打算把艺术作为升学手段,则不存在早晚之说。不管是音乐、美术还是影视类,只要持续地练习不断地演奏,最终一定能让自己的艺术能力成型。这只取决于个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感知能力,不论专业与否,最终是可以达成职业化的,并且有主业托底,是有许多选择权的。
以升学和职业化来说,大众观点总会认为乐器的学习一定是童子功,一定是职业化极其显著的。但事实并不需要像大众想象中的那么泾渭分明。举例来说,我经常听说或见到有些学习史超过十年的学生,在考学的求学阶段却被告知“练废了”,而正因为学习史很长,习惯性的错误已经变成他们演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专业正确的观念,学习时长反而会变成学习阻碍。而以本科考试为目标,能有两到四年的专业学习时间其实就已经具备了考学的能力。
Q:音乐类专业有几类方向,选择建议是什么?
A:艺术类专业几乎都和音乐专业有关。如果仅讨论音乐类专业,普遍存在的专业有
理论类:音乐学、作曲、音乐管理、音乐教育等;
专业类:器乐(管弦、民族、钢琴、手风琴等)、声乐、指挥等。
首先我绝对不推荐热门类专业(钢琴、萨克斯、小号、小提琴此类主旋律乐器),因为这类专业里只存在天才和学了很久的大佬,相对来说越是冷门的专业就越有竞争力,甚至学习强度也会低一些。而理论类专业,我只是单纯觉得普通高中生去学这些比较不现实。所以举例来说,如果你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但并不顶尖,你可以转向手风琴(某些院校竞争小)、音乐教育(可运用文化课能力)。
Q:音乐专业的择业方向?
A:演奏类专业主要会以乐团、教学机构、全日制学校为目标,理论类则以编制和接单为主。
Q:学校选择?
A:尽量选择音乐类院校,或者至少提前了解学校的本专业教师,许多学校空有专业,考进去却发现教师完全不懂你的专业。而在艺术类比重大的院校,老师会带学生去音乐会,看电影之类的,学生之间的创作和演奏气氛也更高涨,甚至于在学校里就能得到专业氛围的熏陶。
结语
总而言之,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习轨迹是针对专业能力的,对于综合能力的要求和教学并不到位,但自由度也很高。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尽早了解各院校各专业,有一个好的艺术氛围才能得到好的艺术修养。


4.食品科学与工程
有什么大学生活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吗?
我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这块严格来讲其实和化学关联比较大,平时实验这块主要是分析各种食品添加剂这块的,偶尔会去工厂参观生产车间。如果是择业的话出来以后是走工厂方向的多,但工资并不是特别高。个人建议在大学学的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可以上知乎去拓展,在这块适当深入学习一下,以后自己如果从事食品加工这块的话也能比别人有更多经验,拿出更让大众喜欢的食品。毕竟,民以食为天,这块干好的话也是可以旱涝保收的。

有什么别的想对粉丝朋友讲的吗?
题外话,虽然我是食品专业的,但我上大学以后却发现自己对各种艺术创作的视觉效果更加感兴趣,而这块需要相当的编程和数学功底,同时github上在这块也有不少有趣的开源项目。以ASS特效字幕为例,这块做特效字幕如果数学和物理功底好的话,可以做出不少强大的特效字幕,大家可以把自己所学的专业中的东西在大学期间应用到一些开源项目中去,将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结合起来,去帮助更多人做出喜欢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数学和物理的魅力。

5.其他人的大学建议
还请自我介绍一下吧!
葫核生竹 合肥工业大学 化工与化工学院 普普通通的准大四学生
有什么建议对今年的毕业生讲的吗?
就还是选专业吧,先保证能选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让自己大二后可以保持学习热情,再考虑在可以接受的学校中挑一个。书到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在后面会感兴趣,切勿根据刻板印象,这是物理,这是化学这样的高中层面上的印象,或者社会上对某某行业的解读,建议直接看该专业的一些入门的教科书,电子书上直接翻就行,我认为是比较实际的做法。

以上是五名组员和粉丝,对于各位已经毕业、正在选择专业的同学,所作出的一些经验谈。
能够帮到一小部分粉丝,那就已经足够了。
圈酱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很优渥的条件、良好的实力和运气,去取得能够自由选择各种学校的各种专业的高考成绩,你的选择可能很有限,但这更使这次选择显得重要和珍贵,作为每一个自己,迈向新世界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