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水一样吧,朋友:我从父亲李小龙身上获得的智慧、哲思和勇气》读书摘句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亟待解答的问题: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这辈子该做点什么?我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怎样的印记?我此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父亲会说,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是活出自己,他称之为:自我实现。无论你做什么(教书、运动、救助饥饿儿童、执法、写书),你是何身份(父母、配偶、搭档、导师、艺术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在所做的事情中表达“你想做的”和“你是谁”,以及你是个怎样的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具身化”(embodiment),将思想、修行、价值观或理念融入你的生活,通过行为表达出来。比如你认为善良很重要,但却做不到与人为善,这意味着你并没有将这种价值观具身化。
父亲鼓励我们终身追求自我实现。所谓“实现”,意思是“使之成为真实”,所以自我实现就是要成为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巧妙而轻松地表达自己的独特之处,像水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想想水何以为水——它从不试图成为其他任何东西。像水一样,就是要积极投身于探索自我,然后将最真实的自我体现出来。
西方往往认为“阴”与“阳”彼此对立:冷与热、幼与老、高与矮。但在东方,人们认为阴阳(请注意我删去了二者之间的“与”字)互补,并非对立。事实上,它们共同代表了一种完整的体验。请仔细想想,冷与热只是完整的温度体验的两个极端而已。没有热,就没有冷,反之亦然。更进一步说,没有冷与热,也就没有舒适宜人的温暖或凉爽可言。水也是如此,温和却有力,柔软却强劲,流动却深邃。生活也是如此,亦悲亦喜,亦丑亦美,亦振奋亦恐怖。这些都是一种完整体验的两极。如果我们抗拒某一极的体验,便可能永远无法领会它的好处或是平衡所带来的满足。但若在这些相互作用的极端中取得平衡,我们便能获得平静与和谐,获得自在。
想想你的偏见和观念是如何时刻影响着你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个个都是证据搜集专家——专业得简直可以主演《犯罪现场调查》。我们会基于自己的偏见和观念,在生活中四处搜集证据来支撑自己。假如我很害怕参加聚会,就会下意识地寻找让我害怕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或许聚会上真有些让人畏惧的东西,但因为我对所有可怕之处都保持着高度警觉,所以触目皆是,再也看不到任何愉快、有趣之处。我们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当我们渴望证明自己时,就只会接受能佐证自身观点的证据。
想想看,如果你很讨厌的一个人过来跟你说话,因为你讨厌他,所以在他开口之前你就已经做好了被惹恼的准备。但如果你放下预判,敞开心扉去体验当下呢?倘使能做到置身事外,不加评判地观察这个人,你可能会发现究竟是什么让你如此生气,甚至还能进一步弄清楚为什么这能让你如此生气。更重要的是,你能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