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3. 心猿意马

2022-10-03 06:10 作者:喝啤酒的猫头鹰  | 我要投稿

定心真言

       孙悟空的修行之路从剪灭“眼耳鼻舌身意”六贼开始,但这只是理论,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人是一刻也离不开,也就是说六根与六尘的接触,从诞生开始直至死亡,贯穿整个生命活动,从未停歇。

       六根六尘,演化出万丈红尘,一颗心在其间跳来跳去,正如书中孙悟空一个不开心跳开唐僧,就能去龙宫吃酒。而对此,就需要“定”。

       当初菩萨领了佛祖法旨,从西天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一路上收了沙僧八戒,这里还特意嘱咐他们两个以后不可再吃人,要守戒;唯独悟空这里,他只动了一个念头,菩萨就同意了。

       可守戒容易,定心难;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一个心念不知道就转到哪门子犄角旮旯了。前一刻还想着买菜做饭,下一刻可能就股票海外遛狗不知道飘到哪个爪洼群岛。

       菩萨给了唐僧一个金箍,传了他“定心真言”。而不是在最开始就直接给孙悟空套上,或者直接给唐僧。

       剪灭六贼,是走上了路;然而六贼易灭,心难定;唯有定心,方是真修行。

 

乾龙变坤马

       取经队伍明明总共五个人,为什么说来说去是师徒四人呢?

       因为白龙马,其实不算是佛门中人,只能是佛门中“龙”,后来升为八部天龙,也是护教的神龙。

       为何?因为戒律。

       沙僧和八戒,都被菩萨“摩顶受戒”;悟空是“心”,西行主要是为了修心,简单说他的戒律就是紧箍咒;但白龙马没有受戒,也没有法名,他自始至终就是一条龙。

       这条龙,是从天上救下来,当初他犯了天条要被刮。

       易经中的乾卦,就是以龙为喻。且看上三爻: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简单翻译下:九四时,龙或者能跃进深渊,没有灾难,意思是可因势利导随机变化;九五时,飞龙在天,利于觐见大人物,喻最为强盛之时,可大有作为;上九,升到极限,会有灾祸。

       小白龙就属于上九爻,亢龙有悔,这个阶段。明明西海龙王敖闰之子,贵不可言,却烧毁明珠犯了天条。

        而易经中的坤卦:元,亨,利牝马之贞。因此一般以“坤马”指代易经中的坤卦。

       当乾卦上三爻的“龙”变为“马”,“乾”变“坤”,便是泰卦:小往大來,吉亨。卦象为,小人退却,君子前来;内君子而外小人,天地交而万物通泰。

       意马收缰,代表了取经人的意志。

       剪灭六贼,定了心猿,做好内外一切准备,下一步就是坚持下去,坚定地走下去;唐僧需要白马,而取经需要意志。

        这个“意马收缰”,与前文“心猿归正”,遥相呼应。意既是意志,也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的那个“意”,意源自心,如果不先理清楚“心”,也收不了“意”。

       所以必须先收孙悟空,才能有白龙马。

 

俯仰天地间

       《礼记·中庸》中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用儒家这句话来形容取经求法,出人意料地贴切。

       “笃”,愿意是马行走缓慢,后来延申为:忠实,一心一意,厚实。

        西行一路上,闹多很多次矛盾,师徒也曾走到散伙的边缘,可无论发生什么事,白龙马从来都是不离不弃。

       可以说,白龙马是比唐僧去西天的心,还要坚定的一个存在。

       同时,白龙马也是存在感最弱的一个角色。都说沙僧台词少,可谁见过白龙马说过话。唯一一次也是在孙悟空出走,沙僧八戒被抓的情况下。

       根据《大唐西域记》,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在出离唐朝地界后,在沙漠中迷失路径,断绝水源,几乎丧命,幸亏所骑老马识的路途,将他带到沙漠中水源之地,这才拯救了他的性命,也拯救了取经事业。

       西游记作者,拿白马来寓意取经人坚韧不拔之意志,化用易经写的非常巧妙,心猿意马从佛家到儒家,一笔写透,浑然天成,丝毫没有牵强附会的痕迹。

       一匹小小的白龙马,在此是取经人的意志,也是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能在中国扎根发展的缘由。

       取经所折射出的是中国人求真求实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是相信存在囊括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必然大法则的自然信仰,是心怀天下以拯救苍生为己任的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这也是我国传承千百年的儒家精神。

       心有天地,亦有苍生。


13. 心猿意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