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梳理与例题选讲:§02 导体

2022-10-20 23:56 作者:tower_town  | 我要投稿

平面中使用高斯定理

# 不考虑平面厚度

## 场强方向定性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04:00


无穷对称性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04:24


  • 一维无限长直导线
  • 二维无限平板(对称性可证场强垂直平面)——拓展为圆盘

## 高斯面的选取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08:19


选取圆柱面(可取圆柱轴垂直于平面)

## 计算场强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10:30


# 考虑平面厚度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11:51


## 电荷分布在两侧

### 两侧同种电荷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13:21


  • 定性两侧各个平板的场强方向
  • 定量与叠加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14:27



### 两侧异种电荷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15:17


  • 定性两侧平板的场强方向
  • 定量与叠加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16:24


意义:其与平行板的性质为一致

## 电荷分布在里面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16:52


类比球体场强分布,分类讨论

### 内部场强时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18:58


  • 取高斯面
  • 场强计算


2.1 平板中高斯定理的使用 P1 - 21:60


### 外部场强时

  • 定性(之前已经判断过了)
  • 取高斯面
  • 求解场强

注意:高斯面选择圆柱面


静电平衡


2.2 静电平衡 P2 - 00:11


# 概念

## 导体电荷:自由电子等效为导体电荷(正/负)运动

## 外部电场与导体电场抵消从而形成静电屏蔽(静电平衡)


2.2 静电平衡 P2 - 05:43


# 导体各个部分的定义

注意:内部不包含空腔部分(单连通与复连通)


2.2 静电平衡 P2 - 07:30


  • 净电荷: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注意:区分净电荷指的物体区域范围)


2.2 静电平衡 P2 - 10:27


  • 孤立导体:外界无关联的导体

# 静电平衡的定理

  • 静电平衡:导体内部与外部场强叠加后,场强为0


2.2 静电平衡 P2 - 12:40


  • 复连通区域空腔的净电荷为0,则内部净电荷为0


2.2 静电平衡 P2 - 13:59


  • 复连通区域空腔的净电荷为Q,内部电荷为-Q


2.2 静电平衡 P2 - 16:45


  • 导体为等势体,等势面

# 导体中的场强


2.2 静电平衡 P2 - 19:39


  • 高斯定理
  1. 场强方向垂直于小平面
  2. 取高斯面(将圆柱面一底面置于导体内部)


2.2 静电平衡 P2 - 22:04


3.求解

  • 跃变法

1.小导体的分析


2.2 静电平衡 P2 - 23:52


高阶微元:相对于微元的微元

在高阶微元的小平面 => 小平面无限大平板


2.2 静电平衡 P2 - 26:01


2.大导体分析


2.2 静电平衡 P2 - 27:15


导体内部为零 => 大导体与小导体场强相反

对于大导体的试电荷移动至小导体边界过程中,仅仅变化为高阶小量,因此场强将保持连续(场强大小方向不变)

计算场强结果

# 尖端放电:尖端密度大,场强较强


2.2 静电平衡 P2 - 30:46


反证法(证明尖端场强更强)

尖端与非尖端的关系比较(电势相等)

变换为场强表示 => 场强E 反比于半径r

思考:尖端放电的条件(E 不等于0)


2.2 静电平衡 P2 - 33:53


# 唯一性定理:确定分布状况(Q、V),有且仅有一个电场状况

## 边界条件


2.2 静电平衡 P2 - 36:08


  1. 全部电荷Q的分布
  2. 全部电势V的分布
  3. 一些电荷Q分布和剩下的电势分布

## 静电屏蔽 => 导体内外状况相区别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求出电荷Q、电荷面密度σ、场强E、电势φ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00:57


# 例题1:电荷Q(注意内部小导体实心球+q不存在内表面)

## 无导线求电荷Q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03:33


求外部球壳所带的中的电荷量

### 接地问题(接地物体不意味着电荷全部流失)

作用

  1. 零电势的确定
  2. 给了电荷流通的通道

### 求球壳的内表面

电荷-q(高斯定理)以及其分布为均匀分布(由内部球对称得出)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08:32


### 求球壳外表面

研究球心处的电势,表达式较为简单([静电平衡的性质]此时可看作电荷全部分布在表面包括小实心球壳、外球壳内表面和外球壳外表面

圆心的电势φ表达式

另一种电势表示(积分式)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13:23


求解

### 有导线求电荷

在添加一根导线将小球与外球壳连接,求外球壳的电量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17:35


连接后小球与外球壳等电势

球心处的电势0 => 外球壳的电量

求解

# 例题2:求电荷面密度σ的问题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24:09


问题如下

## 跃变法

由静电平衡性质可知导体电荷都将分布在表面

平面点边界上跃变(q的场强连续)与对称性(对于导体表面电荷的场强分布关于y轴对称),可得场强E方向为

场强E大小为

电荷面密度σ为

## 电像法:转化为基本分布的部分(思路讲解)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29:42


转化为电偶极子的电场的一半

# 例3:平行板问题(注意需将平行板当作有厚度板处理,便于使用导体的性质)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33:38


## 高斯定理在平行板的推论

Eε = σ

### 两平板之间的电通量为0(两高斯面均至平行板内部),故

### 内部场强为0


### 两平行板的电荷相对等量异号,相背为等量同号

## 例题3题目:平行板问题

### 无导线连接问题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40:58


A、B等量异号,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求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

由平行板电荷相对异号,相背同号与A,B相异可得A的左表面、B的右表面电荷均为0

求出原先的电荷面密度σ

求出各个平行板的表面面密度σ

求解电势φ、场强E

### 有导线连接a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47:11


A、B等量异号,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之后C、D连接导线,然后撤去导线。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

各个平行板的电荷分布,求出场强E

### 有导线连接b

A、B等量异号,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之后C、D连接导线稳定后撤去,再将AB连接。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

设各个平行板的电荷分布

由C、D板电荷守恒(与有导线a状况的总电荷保持一致)可列出方程(图中亦标出电势可能性)

A、B等电势可出列

求解电荷分布结果

求解场强与电势(注意计算结果的方向)

### 有电源连接a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57:06


A、B等量异号并连接电源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差

电荷分布、场强与电势差

### 有电源连接b

A、B等量异号并连接电源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之后C、D连接导线稳定后撤去。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差

可出电势、场强(C、D之间电势、场强为0)

### 有电源连接c

A、B等量异号并连接电源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之后C、D连接导线稳定后,CD导线与电源随之撤去,再将AB连接。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差

设电荷分布如上图,由电荷守恒与A、B电势相等,得

解出电荷分布

求出场强、电势

## 复连通的感应球壳问题


2.3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P3 - 01:06:10


### 球心中心放置电荷

求感应电荷

### 偏心处放置电荷

求感应电荷分布,试问球壳外表面电荷分布是否对称?(答:对称的)

因为内表面与点电荷场强叠加已为0,外表面除了保证电荷守恒也应保证场强为0,而当分布为均匀时场强将恰好为0

### 偏心处放置电荷且球壳外表面接地

球壳外表面正电荷将流失


电容器


2.4 电容器 P4 - 00:06


定义:能储存电(电荷)的容器(注意不一定为两块导体,也可为一块导体对于与无穷远处所形成的电容)

## 定义式

C = Q/u

注意:Q为任意一对异号电荷量,电容是标量且大于0,与电量Q无关

## 例题

### 例1:单导体球


2.4 电容器 P4 - 03:29


### 例2:同心嵌套导体球壳

### 例3:平行板

应用`导体`:高斯定理在平行板的推论:Eε = σ

### 例4:嵌套同心圆柱壳

电势差为(使用高斯定理:高斯面为同心圆柱面,可求出场强表达式E(r))

## 串并联电容器(与电阻关系的联想)


2.4 电容器 P4 - 15:17


### 串联电容

### 并联电容

## 串并联电容的例子


2.4 电容器 P4 - 19:19


### 定理

  • 电荷守恒(针对电路节点的电荷总量为0)
  • 环路定理(在环路内的电势总和为0)

### 例1

求下图电容器的电荷量?

可设电量与推导处下图的电荷分布图

电荷守恒与环路定理得

求解结果为

### 例2:电容器的连接的分解

a.并联

b.串联

c. 并联

并联的拓展


静电能


2.5 静电能 P5 - 00:35


静电能属于场的能量(例子:重力势能),量的体现场的大小与场的分布的广泛程度


2.5 静电能 P5 - 08:51


静电能包含

  • 互能:两个体系之间的作用的能量
  • 自能:一个系统的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作用的能量

# 例题:静电能

电源(电势为U)给予电容充能,求解电容器的静电能

求解静电能W结果如下

## 电容器


2.5 静电能 P5 - 06:22


### 在外加恒压电源下

电容器面积减半,则

静电能变化

电场分布不变

# 例子:静电能的自能与互能


2.5 静电能 P5 - 10:21


## 互能

### 例1:分立的点电荷的互能

求N个点电荷的互能

互能求解为

转化为电势表示式

=> 连续分布的电荷互能表示式

### 连续体的互能的推导


2.5 静电能 P5 - 14:40


球电荷电势

电荷微元dq可表示为

则连续分布互能表达式

此处可忽略微元电荷对自己的电势的推导(up的看法

## 自能(up主没讲部分内容)

# 静电能与能量密度


2.5 静电能 P5 - 21:04


求下列带电体的静电能(φ内为自身激发的电势),圈出部分为自能表达式

使用能量密度(单位静电能的密度)表示静电能

## 例:能量密度与静电能

电荷+q半径R3处为一空腔(至R2),求金属球的静电能


2.5 静电能 P5 - 25:58


分析分布图如下

### 电势表示法为

因过于繁杂不再计算

### 使用能量密度法


2.5 静电能 P5 - 31:12


对于空腔内的静电能

对于金属球壳的静电能、总结果


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梳理与例题选讲:§02 导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