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电磁学)知识梳理与例题选讲:§02 导体

平面中使用高斯定理
# 不考虑平面厚度
## 场强方向定性
无穷对称性
- 一维无限长直导线
- 二维无限平板(对称性可证场强垂直平面)——拓展为圆盘
## 高斯面的选取
选取圆柱面(可取圆柱轴垂直于平面)
## 计算场强

# 考虑平面厚度
## 电荷分布在两侧
### 两侧同种电荷
- 定性两侧各个平板的场强方向
- 定量与叠加

### 两侧异种电荷
- 定性两侧平板的场强方向
- 定量与叠加

意义:其与平行板的性质为一致
## 电荷分布在里面
类比球体场强分布,分类讨论
### 内部场强时

- 取高斯面

- 场强计算

### 外部场强时
- 定性(之前已经判断过了)
- 取高斯面

- 求解场强

注意:高斯面选择圆柱面
静电平衡
# 概念
## 导体电荷:自由电子等效为导体电荷(正/负)运动
## 外部电场与导体电场抵消从而形成静电屏蔽(静电平衡)

# 导体各个部分的定义

注意:内部不包含空腔部分(单连通与复连通)
- 净电荷:正负电荷的代数和(注意:区分净电荷指的物体区域范围)
- 孤立导体:外界无关联的导体
# 静电平衡的定理
- 静电平衡:导体内部与外部场强叠加后,场强为0
- 复连通区域空腔的净电荷为0,则内部净电荷为0

- 复连通区域空腔的净电荷为Q,内部电荷为-Q

- 导体为等势体,等势面

# 导体中的场强

- 高斯定理
- 场强方向垂直于小平面
- 取高斯面(将圆柱面一底面置于导体内部)
3.求解

- 跃变法
1.小导体的分析
高阶微元:相对于微元的微元
在高阶微元的小平面 => 小平面无限大平板

2.大导体分析
导体内部为零 => 大导体与小导体场强相反

对于大导体的试电荷移动至小导体边界过程中,仅仅变化为高阶小量,因此场强将保持连续(场强大小方向不变)

计算场强结果

# 尖端放电:尖端密度大,场强较强
反证法(证明尖端场强更强)
尖端与非尖端的关系比较(电势相等)

变换为场强表示 => 场强E 反比于半径r

思考:尖端放电的条件(E 不等于0)

# 唯一性定理:确定分布状况(Q、V),有且仅有一个电场状况
## 边界条件
- 全部电荷Q的分布
- 全部电势V的分布
- 一些电荷Q分布和剩下的电势分布
## 静电屏蔽 => 导体内外状况相区别

导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求出电荷Q、电荷面密度σ、场强E、电势φ
# 例题1:电荷Q(注意内部小导体实心球+q不存在内表面)
## 无导线求电荷Q
求外部球壳所带的中的电荷量

### 接地问题(接地物体不意味着电荷全部流失)
作用
- 零电势的确定
- 给了电荷流通的通道
### 求球壳的内表面
电荷-q(高斯定理)以及其分布为均匀分布(由内部球对称得出)

### 求球壳外表面
研究球心处的电势,表达式较为简单([静电平衡的性质]此时可看作电荷全部分布在表面包括小实心球壳、外球壳内表面和外球壳外表面)

圆心的电势φ表达式

另一种电势表示(积分式)

求解

### 有导线求电荷
在添加一根导线将小球与外球壳连接,求外球壳的电量
连接后小球与外球壳等电势

球心处的电势0 => 外球壳的电量

求解

# 例题2:求电荷面密度σ的问题
问题如下

## 跃变法
由静电平衡性质可知导体电荷都将分布在表面
平面点边界上跃变(q的场强连续)与对称性(对于导体表面电荷的场强分布关于y轴对称),可得场强E方向为

场强E大小为

电荷面密度σ为

## 电像法:转化为基本分布的部分(思路讲解)
转化为电偶极子的电场的一半

# 例3:平行板问题(注意需将平行板当作有厚度板处理,便于使用导体的性质)
## 高斯定理在平行板的推论
Eε = σ
### 两平板之间的电通量为0(两高斯面均至平行板内部),故

### 内部场强为0


### 两平行板的电荷相对等量异号,相背为等量同号

## 例题3题目:平行板问题
### 无导线连接问题
A、B等量异号,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求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

由平行板电荷相对异号,相背同号与A,B相异可得A的左表面、B的右表面电荷均为0
求出原先的电荷面密度σ

求出各个平行板的表面面密度σ

求解电势φ、场强E

### 有导线连接a
A、B等量异号,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之后C、D连接导线,然后撤去导线。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

各个平行板的电荷分布,求出场强E

### 有导线连接b
A、B等量异号,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之后C、D连接导线稳定后撤去,再将AB连接。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

设各个平行板的电荷分布

由C、D板电荷守恒(与有导线a状况的总电荷保持一致)可列出方程(图中亦标出电势可能性)

A、B等电势可出列

求解电荷分布结果

求解场强与电势(注意计算结果的方向)

续

### 有电源连接a
A、B等量异号并连接电源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差

电荷分布、场强与电势差

### 有电源连接b
A、B等量异号并连接电源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之后C、D连接导线稳定后撤去。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差

可出电势、场强(C、D之间电势、场强为0)

### 有电源连接c
A、B等量异号并连接电源电势差为u0,加入C、D原先不带电,之后C、D连接导线稳定后,CD导线与电源随之撤去,再将AB连接。求连上导线后AC、CD、DB之间的场强与电势差

设电荷分布如上图,由电荷守恒与A、B电势相等,得

解出电荷分布

求出场强、电势

## 复连通的感应球壳问题
### 球心中心放置电荷

求感应电荷

### 偏心处放置电荷

求感应电荷分布,试问球壳外表面电荷分布是否对称?(答:对称的)

因为内表面与点电荷场强叠加已为0,外表面除了保证电荷守恒也应保证场强为0,而当分布为均匀时场强将恰好为0
### 偏心处放置电荷且球壳外表面接地

球壳外表面正电荷将流失
电容器
定义:能储存电(电荷)的容器(注意不一定为两块导体,也可为一块导体对于与无穷远处所形成的电容)
## 定义式
C = Q/u
注意:Q为任意一对异号电荷量,电容是标量且大于0,与电量Q无关
## 例题
### 例1:单导体球

### 例2:同心嵌套导体球壳

### 例3:平行板
应用`导体`:高斯定理在平行板的推论:Eε = σ

### 例4:嵌套同心圆柱壳

电势差为(使用高斯定理:高斯面为同心圆柱面,可求出场强表达式E(r))

## 串并联电容器(与电阻关系的联想)
### 串联电容

### 并联电容

## 串并联电容的例子
### 定理
- 电荷守恒(针对电路节点的电荷总量为0)
- 环路定理(在环路内的电势总和为0)
### 例1
求下图电容器的电荷量?

可设电量与推导处下图的电荷分布图

电荷守恒与环路定理得

求解结果为

### 例2:电容器的连接的分解

a.并联

b.串联

c. 并联

并联的拓展

静电能
静电能属于场的能量(例子:重力势能),量的体现场的大小与场的分布的广泛程度
静电能包含
- 互能:两个体系之间的作用的能量
- 自能:一个系统的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作用的能量
# 例题:静电能
电源(电势为U)给予电容充能,求解电容器的静电能

求解静电能W结果如下

## 电容器
### 在外加恒压电源下
电容器面积减半,则

静电能变化

电场分布不变
# 例子:静电能的自能与互能
## 互能
### 例1:分立的点电荷的互能
求N个点电荷的互能

互能求解为

转化为电势表示式

=> 连续分布的电荷互能表示式

### 连续体的互能的推导
球电荷电势

电荷微元dq可表示为

则连续分布互能表达式

此处可忽略微元电荷对自己的电势的推导(up的看法)

## 自能(up主没讲部分内容)
# 静电能与能量密度
求下列带电体的静电能(φ内为自身激发的电势),圈出部分为自能表达式

使用能量密度(单位静电能的密度)表示静电能

## 例:能量密度与静电能
电荷+q半径R3处为一空腔(至R2),求金属球的静电能

分析分布图如下

### 电势表示法为

因过于繁杂不再计算
### 使用能量密度法
对于空腔内的静电能

对于金属球壳的静电能、总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