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朝皇帝心惊胆战的可怕疾病——天花
1661年2月4日,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在紫禁城养心殿,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和原内阁学士麻勒吉觐见,口述遗诏,交代继承人的问题。

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皇帝,因为身患天花,躺在龙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了。
他的长子牛钮不满一岁就夭折了,所以理应由次子福全继位。
但这个决定遭到了顺治母亲孝庄太后的反对。
反对的理由之一是福全没有出过天花,将来有染上天花甚至病死的风险。如果一旦福全病死,那么大清又要换个皇帝了,政局动荡对刚入关不久的清朝可不是什么好事。
第二个理由是福全的一只眼是瞎的。
《永宪录》卷三:“裕亲王向以损一目不得立。”
一国之君起码要仪表堂堂,岂能让一个独眼龙坐上龙椅。这不仅让文武百官看笑话,如果外国使者来进贡,看到天朝大国的皇帝是独眼龙,岂不是有损天朝形象贻笑万邦?
顺治接受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改立出过天花的第三子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顺治死于紫禁城养心殿。玄烨登基,是为康熙帝。

玄烨之所以能被立为太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极大地避免了夭折的风险。
据《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在晚年曾说:
“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玄烨两岁的时候染上天花,在紫禁城西华门外的一处皇家宅院(即今福佑寺) “躲避天花”。经过保姆的精心照顾,小玄烨转危为安,只是留下了满脸麻子。


这对康熙来说是一个幸运 ,清朝来说更是一个幸运。因为康熙开创了康乾盛世,把清朝的国力推向了巅峰。
天花对当时的满族人来说是一个催命鬼般的存在。
它像一个幽灵一般在满族人中传播,在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中传播,夺走了一个又一个王公贵族的性命。
《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元年(1643年),清军整饬军备准备入关。肃亲王豪哥忧心忡忡对部下说,自己没有出过痘,这次入关,简直是让他去送死。
“我未经出痘,此番出征,令我同往,岂非特欲置我于死地乎?”
豪格是清朝的一员猛将,入关后带兵攻入四川,射杀张献忠,击溃大西军,战功赫赫。
这样一员猛将不怕在战场上厮杀,却对天花畏之如虎。
豪哥的担心是有原因的。
清朝的猛将、豪格的堂兄岳托、堂弟玛占就是因为闯入关内抢掠,结果在山东染天花而死。
其实不止豪格,连顺治、豪格的老爹黄台吉也对天花怕得要死。
在当时清朝的京城盛京(今沈阳)郊外有个天宁寺,曾作为黄台吉躲避天花的地方。
满清入关后,因为满族人对天花没有免疫力,所以天花成了他们的天敌。
清朝王公贵族如岳托、玛瞻、莽古尔泰、多铎、代善的3个儿子、阿济格的2个妻妾,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永琮(乾隆第七子),都是死于天花。
顺治的八子六女中,有皇子四人、皇女五人都未能活过八岁。而这些皇子、皇女主要死因是疾病,就是天花。
为了不患上天花,满族人想尽了办法来躲避。
顺治八年,京师(今北京)天花大爆发。惊慌失措的顺治带着太后和皇后以打猎的名义出宫,躲到河北遵化一带的山林中。这叫做“避痘”。
满清执政的基础是满蒙联合,联蒙制汉,所以清朝对蒙古贵族一向非常优待,满族皇族、贵族和蒙古贵族经常通婚。比如大玉儿孝庄就是蒙古科尔沁部人。
所以,清朝皇帝接见蒙古王公大臣是一项政治制度。但顺治连续六年拒绝接见从蒙古大草原来觐见他的蒙古王公贵族。
原来,当时蒙古大草原流行天花,顺治怕自己被这些蒙古人传染上,所以拒绝接见。
可见顺治对天花的恐惧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神经质的地步。
但尽管顺治千方百计的想要躲避天花,结果还是不幸被传染上。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正值春节期间,顺治帝前往悯忠寺观看亲信太监吴良辅削发出家仪式。下午回宫后,就发现自己已感染了天花
正月初七,顺治死在紫禁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
康熙继位后,因为他爹患天花病死,令他很受刺激,所以他一反顺治消极躲避的态度,转为积极防治。
他下令在太医院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向天下征求名医和治疗天花的方法。又在北京设立专门负责八旗子弟防治天花事宜的“查痘章京”,力求减少天花在八旗子弟中的传播和死亡率。
这时,有两个神医傅为格和朱纯嘏擅长种痘,二人得到康熙的重视,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种痘。





来自南方的吹鼻痘法传到北方,疗效显著。康熙非常重视这种方法,大力推广道全国各地。
经过康熙的推广,这种吹鼻痘法挽救了不少满族人的生命,其中就有康熙的儿子。
康熙十七年(1687年),南方三藩之乱激战正酣,而康熙的皇太子5岁的二阿哥胤礽出痘。康熙十分担心儿子会夭折,爱子心切竟然亲自去护理太子,一连12天没有批阅奏折。
幸好最后太子痊愈,康熙十分高兴,又是祭天,又是颁布诏书,宫中张灯结彩,大肆庆祝。
此后,皇子种痘成为惯例在宫中正式确立下来。
康熙帝晚年时曾对皇子们说:
“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雍正《庭训格言》)
由于康熙大力推广,天花得到了有效遏制,紫禁城内很少有人再患上天花。这个死神似乎渐渐离他们远去了。
比如咸丰。
咸丰在两岁时染上天花,经御医精心调理保住了性命,同样在脸上留下了麻点,成了继康熙之后的第二位“麻子脸皇帝”。

但到了咸丰的儿子同治时,天花再一次露出狰狞的面目,对爱新觉罗家族痛下杀手。
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崩于皇宫养心殿,年仅18岁,为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帝,死因是天花。

养心殿东暖阁北面的随安室,为皇帝斋戒时的寝宫,同治帝薨于此屋
据正史记载,同治是死于天花。据《翁同龢日记》记载,说同治得了天花,导致毒热内陷,最终“走马牙疳”而死。


据宫中的十六日“脉案”记录(即诊断记录及处方),同治“肾虚赤浊,余毒挟湿,袭入筋络,以致腰软重痛、微肿,不易转坐。腿痛筋挛,屈而不伸。”
十九日后,天花病毒病毒侵入体内五脏六腑,形成多处痘后痈毒,并从腰部溃烂,漫流脓水。
二十五日,腰与臀部的溃烂在一起。
二十八日,太医告诉翁同龢,皇上“腰间溃处如碗,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丑刻如此,卯刻后揭又流半盅,前进温补并未见效”。
至此,同治死于天花而不是梅毒,可以盖棺定论了。
太医积极救治同治,慈禧等人在宫内外按照祖上留下的规矩“供送痘神”,为同治祈福,希望他早日痊愈。
但死神天花又一次夺走了一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人。
113年前,同样在养心殿,同治的祖宗顺治也是死在这里。
同治,顺治,在养心殿宣告不治。

后记。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医生的努力,人们在与天花的战争中,逐渐占了上风。
1950年10月,新中国全面推广牛痘接种。
1961年6月,中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发痊愈出院,天花在中国彻底绝迹。
1979年10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都已经消灭了天花。天花病是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唯一一个传染病
天花病毒只保留在8个实验室中,供研究之用。
人类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同各种病毒的斗争史。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科学不发达,病毒夺去了许多人生命,甚至连皇帝都不能幸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同病毒的斗争中,利用科学为武器,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病毒。
我们坚信,只要崇信科学,一定会取得疫情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