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语:比起培养和巩固好习惯,这些坏习惯更要改掉啊!
你是否跟我一样觉得以下这些现象很奇怪?
比如一拿起手机,就会立即翻到自己最常看的一个App?
比如一吃完饭,就习惯性地躺进沙发上,刷一会儿手机?
比如平时在公司里独挡一面的年轻人,过年一回到父母亲跟前就过起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儿童式行为?
这里涉及到人类的行为和习惯。有研究表明,人一生中大部分的行为,其实都是一个个“惯性动作”组成的。这些“惯性动作”里,有些是我们能意识到的,因为我们曾经刻意地培养过这些动作,但还有很多是自己根本无法意识到的,前者就是所谓的“活在当下”,后者则很容易让我们陷入“麻木”之中。
大都平静中
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
习惯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浑然不觉。
这几年我一直在刻意要求自己培养一些好习惯,比如说早睡早起、冥想、运动、阅读和写作、积极赋义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过程几经周折,极易中断,原因可能是它们有点“反人性”,这些动作是要跟我们的“本能”,比如趋近温暖、躺着不动以及喜欢轻松的娱乐项目这些天性相背的。
因此,就这么几个简单的小习惯,我几乎花了四五年时间,才稍微在生活里扎了根。但是我想,人一天要做出那么多行为,这就意味着,有太多习惯,是我们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凭借惯性完成的。
这让我意识到,与生活中那么多惯性动作相比,这几个好习惯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我的人生极可能被很多坏习惯控制着,破坏着,而我根本不知道,这一点真令人细思极恐。
我马上想到,虽然我每天都运动、打八段锦,但是我对甜食几乎没有抵抗力,这难道就是我一直瘦不下来的原因?
虽然我经常冥想,但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做到专注,尤其是我在不自觉情况下的悲观思维,依然在不断侵袭着我的生活,这是不是我的生活有时候也陷入无奈的原因呢?……
没人希望浑浑噩噩地过一生,可“惯性”偏偏让你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正因如此,我在一周前决定,要花一周时间,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在生活中的坏习惯。
决定我们一生的不是那些我们偶尔做的事,而是我们惯常做的事情。
我的具体方法是:一旦注意到自己有某个坏习惯,就立刻把它记下来。这对我来说很难,因为“自省”可不容易,尤其是要察觉自己的惯性动作。惯性动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毫不费力地完成,几乎不容我们思考,也不被我们注意到。所以,要主动去察觉这类动作,是很难的。
这要求我要对我在一天中做的每一个动作进行刻意地觉察,换句话就,就是全然地“活在当下”。
虽然最近频繁进行的冥想已经提升了我的觉察能力,但我依然无法对自己的每个动作进行觉察和记录,很多习惯性的动作,尤其是那些坏习惯,常常在不经意间做出,而我毫无察觉。
如今一周过去了,我看着写满了一页纸的坏习惯,心情有点复杂,有欣慰又有点伤心,伤心的是居然有这么多,这还不是全部,欣慰的是,又多了解自己一点了。
这一周里,我捕捉到了二十多条非常明显的坏习惯,它们是:
1、 东西乱放,用的时候找不到;
2、 阅读的时候喜欢转笔;
3、 说话或者听人家说话的时候,不自觉地努嘴;
4、 早晨自然醒后,如果旁边没有手机,不知道几点,会倾向于以为自己醒得很早,然后花较长时间在床上躺着东想西想;
5、 写文章的时候,会习惯久坐不动,有时候一坐就两小时;
6、 看纪录片的时候,会没有耐心,然后频繁拉进度条;
7、 翘二郎腿;
8、 上厕所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拿手机,看知乎;
9、 爱吃甜食,对巧克力等没有抵抗力;
10、如果脸上出现了一个痘痘,我会一直想要挤它
11、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喜欢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只喜欢在周日、月底、年终这些时间复盘
12、拖延,比如忽然想到一个老朋友,想要打电话给她/他,但是会对自己说,过几天再联系他/她吧
13、会为自己获得的“情绪价值”冲动消费,比如别人夸奖了一番之后心情大好,然后就会买下自己根本不太喜欢的东西。
14、不太能接受停顿、空白、空窗期等等,会刻意地没话找话
15、好为人师,喜欢纠正别人说法,看到别人说话背后的需求后,会忍不住提醒,然后强行插入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别人以为我很懂。
16、遇到难事了,第一反应是退缩,考虑自己失败了会怎么样……
17、写东西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文字没有对齐,会抓狂,非要对齐了或者完美了才能接着写。
18、陷入负面情绪时,容易刷手机上的轻松娱乐的东西,企图让自己好受一点
19、…… ……
20、…………
21、…………
22、…………
还有好些坏习惯,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了这张长长的单子,若不是因为自己学习了“积极心理学”,恐怕又会陷入对自己的失望里。积极心理学,让我在全然接纳自己的同时,也主动去思考这些“坏习惯”的另一面,也就是“积极赋义”,如此,才不至于陷入对自己的自我攻击中。
首先我想,这些习惯也不完全都是坏的,比如完美主义,它会让我一遍一遍地检查文字,不犯大的错误;比如“好为人师”,反过来讲,也是我乐于跟别人分享我的感受和想法的表现,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人能因此而自我启发呢?
当然,有些坏习惯就完全是坏习惯了,比如过度吃甜食、翘二郎腿、挤痘痘、冲动消费、胡思乱想、上厕所玩手机等,这些就是损害健康、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坏习惯,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得不防的。
更绝的是,在随手记录这些坏习惯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一个致命的习惯:挖鼻孔,哈哈!真要命啊!而且这一挖,就是很多年,只是最近才突然发现自己居然有这样一个致命的变丑习惯。
幸好,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
那么,在意识到自己有这些不易察觉的坏习惯之后呢?该如何改正?这是我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说,新的一年,除了要求自己继续巩固自己的那些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之外,也要主动去觉察、消除一些不良的“坏动作”,因为它们,可能会拉低我们的生命质量。
比如这几天在耐心地觉察之后,我发现自己挖鼻孔的次数减少了,只是完全杜绝不容易,因为这可是个培养了几十年的坏习惯啊!
菲利帕-拉里是伦敦大学学院的一名健康心理学研究人员,为了搞清楚形成一个习惯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她带领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实验。这项研究找了96个人,跟踪了12周的习惯。实验过程中,每个被试在12周内选择一个新习惯,并且每天报告他们是否做了该行为以及该行为给他们的感觉。
一些人选择了简单的习惯,如 “午餐时喝一瓶水”。其他人则选择了更困难的任务,如 “餐后跑步”。12周结束时,研究人员进行了分析,以确定每个人从开始一个新行为到自动做这个行为需要多长时间。
研究结果如何呢?
一个新的行为平均需要两个多月才能成为惯性行为——确切地说,是66天。而一个新习惯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则取决于行为、人和环境的不同。平均而言,人们形成一个新习惯需要18天到254天不等。
我感兴趣的是,一个坏习惯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戒掉呢?这几天我已经尽量不挖鼻孔了,改成了每天早晚两次冲洗鼻子。
可惜的是,就在刚刚,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翘起了二郎腿。
需要多久才能彻底改掉一个坏习惯呢?我们一次只能改掉一个坏习惯吗,还是可以同时改掉好几个?改掉的这些坏习惯与好习惯会产生相互作用吗?
又一场令人好奇的探索之旅开始了!
搜索微信公众号“积极微习惯”,实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