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学就懂 | 06. 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与“共同胜利论”

2023-04-15 16:03 作者:小马大研-马理论考研  | 我要投稿

       社会主义革命“共同胜利论”亦称“同时胜利论”、“同时革命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未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将是世界性的,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又写道:“联合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 亦称“首先胜利论”、“首先革命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总结了当时变化的新情况,于 1915 年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并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观点,即“一国胜利论”。1916 年列宁又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重申了这一观点。列宁还分析了俄国革命的条件,指出垄断资本主义同经济中和政治中的封建农奴制残余相结合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列宁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1917 年领导了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一国胜利论”与“共同胜利论”的关系,“一国胜利论”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需要所有或大多数国家工人的联合努力的思想,与“共同胜利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则上是完全相同的。两者之间不存在什么原则性的差别和对立,不同之处只是由于各自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第一,任何伟大的思想都是时代的产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共同胜利” 的理论,是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做出的结论。而后来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 则是立足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新情况,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十九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应当在西方,因为那有现代无产阶级,无产者与资产者的斗争最明朗和最充分。而列宁分析了俄国反动统治力量脆弱、革命力量强大的现实情况,走出一条先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再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发展经济文化的新道路。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具有内在的创新机制,它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与变换其内容的,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的,新的时代会给它带来崭新的形式。


一学就懂 | 06. 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与“共同胜利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