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小思考小总结

学习中外教育史,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站在历史的河流里,随着时间推移来学习;
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站在一个真实的人的视角来学习,想象你在了解一个人,他是立体的,他有人格、认知、社会性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基于人的规律和知识、技能、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
学习教育学原理,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站在最顶端的视野,俯瞰整个教育王国,它是分层级的,从世界各国的教育到一个国家的教育再到国家下各级各类的教育再聚焦到一个个学校内部的教育再具体到一个班级的教育,班级里每个人的教育;

这是三种不一样的思维,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一件事判断应该采用什么立场来进行分析和评判,首先是理论的立场:
心理学视角(为什么怎么样)——
然后是国家制度的立场(应该怎么样,能怎么样)——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用历史的例子来进行验证(可以这么做么,有什么后果,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所谓的以史为鉴)
确实是一个很缜密也很全面的视角。

基于对于整个教育学整体的学习之后,我们习得了教育学应该具备哪些科学思维和素养,
然后进入到专业课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课二是站在了一个具体的学科上在进行研究,但是对它的研究首先是需要遵循教育学的整个范围之下的,因此它依然是包括了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学的大视野、以及语文教育学的整个历史脉络,当历史推进到新时代的当下,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
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语文学科自己的基本功了,
比如你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文学修养
是否具备对文章文学的分析能力
是否具备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
对语文学科的语文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活动是否明白
比如阅读领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议论文、说明文、新闻报道、古诗文,是什么,特点是,如何解析,如何设计教学设计;
比如写作领域,如何写、怎么写;
比如口语交际领域,什么是口语交际应该教的、应该学的;
而在这其中阅读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板块了,也是最复杂的板块,内容庞杂涉及的文体众多。
至于教学方法,其实我认为都是基于对人的研究
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其实我认为也是基于对人的研究
总结对人研究的维度即心理学的、教育学的、历史的
只不过是学生和教师两个不同的视角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