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太空战舰设定(6)蛟龙级巡洋舰
蛟龙级巡洋舰,是中国太空军装备的主力舰艇型号之一。
历史背景: 蛟龙级巡洋舰的设计工作开始于北斗级战列舰首舰“北斗”号完工以后。当时,中国太空军需要一种较为经济的、可以完成多种任务,并且有能力与北斗级战列舰搭配作战的通用巡洋舰。 由于北斗级战列舰的主炮——JN03式聚能粒子脉冲炮在设计上过于追求高瞬时功率而采用了当时还不成熟的大型超导电容能量池作为蓄能装置,其主炮的发射间隔达到了十分钟以上。 为了能弥补北斗级在主炮冷却时间所缺失的轴线武器火力,新型巡洋舰的设计指标之一便是轴炮的射速要显著高于同类战舰,但是对主炮威力并无太高要求。 最终由中船重工集团提出的H102号方案中标,并成为蛟龙级巡洋舰的原型。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并列布置的两个中轴,共同组成舰体框架。这样布置的目的是为了容纳两门TH—33C型640mm电磁轨道炮,通过增加主武器数量的方式提高射速。 同时,为了适应多种任务,蛟龙级巡洋舰的中轴大片外露,以便于临时加挂各种武器或设备。 基础参数: 长702米 宽138米 高140米 满载质量60.2万吨 空载质量48.5万吨 工质携带量8万吨 比冲1.5万千米每秒 最大加速度2.03G 散热板面积:20000平方米 武器装备: 4台90兆瓦双联装高能粒子炮 4台30兆瓦多用途粒子炮 24个导弹发射井 两组重型鱼雷发射管 两门640mm轴线轨道炮 四台S5“阴影”电磁屏障发生器 动力系统: 两台FQ—09“铭烛”超导磁约束聚变反应堆 两台热核等离子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