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信任”假设法则的(上)
道可道,非常道。
有一些话想开头就强调一下,我的切身体会,就是灵性世界的运作法则绝对是和3D世界反着来的,3D世界的我们习惯于先看见再相信,而灵性世界永远是先相信再看见。就像基于Bible的经文说的“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其实我在全然相信显化法则之前,做了一些功课,无非是想有理有据的说服自己,因为对于大多数的我们,都沉迷于自己无意识下创造的角色太久了,积累了不少限制性的观念,与其半信半疑的去实践,不如先系统的做一些研究,也是对自己负责。以下纯属分享我个人的些许感悟(其实有很多,但是语言苍白,只道一二吧),有缘人希望你得到启发,无缘人就全当个乐呵吧。
1、从宗教/哲学/科学中佐证
①圣经与内维尔理论
我很多年前信仰了God,看圣经的时候我会摘录自己喜欢的经文背诵,关于信心和丰盛的经文有很多,比如: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
Jesus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你定意要做何事,必然给你成就;亮光也必照耀你的路”
“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我希望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灵魂兴盛一样。”……
后来看了内维尔的书《天赋的力量》发现他引用了大量的圣经经文作为他的理论依据,以前觉得那些经文好像高高在上,还有些教条主义,但是发现跳出宗教的框架再回头去看神学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和理解。内维尔也并非虔诚的基督徒,只是他通过个人的灵性实践和感悟,以圣经这样的西方人更能接受和熟悉的“介质”表达了出来罢了。
②量子力学
薛定谔的猫实验也是众显化博主很喜欢提到的,我就不多赘述了,不了解的同学可以B站搜一下相关视频。总之,某个事件的多种可能性叠加态在观察者的意识影响下进行坍缩,最终呈现出某一个特定的结果。
量子纠缠大家一定也了解过,一对量子中其中的一个量子的状态发生改变,另一个与之纠缠的量子也必然同时发生状态改变,且不受时空的制约。人与人之间的意识相互影响,又何尝不似这量子纠缠态呢。在我看来,连陌生人在和我们互动中都会有能量之间的互相影响,亲近的人更不用说了。
另外,施一公也曾在演讲中讲过,我们的五感感知世界的范围实在太狭隘了,每天都有成吨的暗物质从我们身上穿过去(你感受不到因为是暗物质不参与到电磁相互作用力),而暗物质和暗能量占据了宇宙物质总量的95%,这些不可描述的能量和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③平行宇宙理论。
我早在几年前就很痴迷平行世界的相关理论,2维是一个平面,无数个2维叠加形成3维,比如想象一张A4纸,不断的叠上去就成了一个立方体,那么更高维的世界是不是可能就是由无数个3D世界构成的呢?“同时存在的”无数平行世界中的每一个世界都是一个事件的可能性版本。时间也只存在于3D世界,它代表的是一种运动,而非高维世界的另一维度。
并且,我认为佛家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指无数的平行世界,正所谓“一念起,天地皆知。欲行之,十方震动。”我们的一个念头就会创造生成一个平行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思想信念和感觉上与想要体验的那个版本频率对齐,不断的“召唤”其来到现在的这个平行世界(显化成现实),而每一次平行世界的切换可能非常自然以至于你完全意识不到。
④佛学
佛家有言“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面临的3D世界中的种种环境事件皆为一个个虚相,我们若能不着相,退后一步,就能触及到我们真正的本源----我们的本体意识,那个空性,而那个终极的无穷智慧就是佛家说的“般若”。
所谓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大家可以玩味一下。曾经的我以为的相由心生,只是说一个人的面相的美丑由他的内心决定,但是,后来发现还有多一层的含义,这个“相”也指我们的3D环境,是我们内在意识的投射。哎,小时候的我终究还是肤浅了。
还有佛教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也曾说过“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了凡四训这本书,虽然作为家书训示后人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后天改命,创造出自己的幸福。
⑤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
目前在看道德经以及B站的郭老师讲庄子的视频,真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古人的智慧让人叹为观止,无奈语言苍白。我的感受是老子和庄子一直在强调回归于“道”,所谓的道就是我们的本心,本自具足的那个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一切都是由那个“道”幻化而来。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上天”自有他精密的算法,只要你不和外物接应(换个说法是不着相,不看3D),无用为用,不受其干扰,就能接近那个本心和源头,“莫知其所始,何其有命也?”,哪里有什么宿命论呢?我很喜欢的《当下的力量》作者,老爷子埃克哈特更是道德经的忠实粉丝,他的很多灵性思想深受其影响。他强调的临在的状态就是回归本体的那种状态。
其他还可以看看阳明心学,所谓“知行合一”,并非只是说想法和实践行为要合一,更是指一念发动之处就是行了。联系到显化,你在想你要的结果,而伴随想到的却是负面的相反的想法,这个就是知行不合一了。你的想法念头、甚至语言都是一种“行”。
小结:其实以上几个角度,每一个都值得深入的研究和体悟,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之所向选一个方向好好的了解,我相信对那些还没有办法对法则完全信任的朋友会有所助益。到后来,你会发现殊途同归,最终这些都可能是“指月之手”,而非月亮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