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3A5000板U价格逐渐平易近人
主要有三大原因影响着国产CPU的推广:性能、生态、价格。
性能方面,国产CPU产品确实与Intel/AMD存在差距。受制于设计水平,受制于生产工艺。例如龙芯,以前设计能力不足,10年前8核的3B1500甚至不能战胜Intel的双核产品。现在设计能力与Intel/AMD差距不远了,却又不能使用最新的生产工艺。对于自主CPU来说,因为技术团队在国内、国产和开源设计工具也能用一用,设计就不容易被卡,但生产环节却仍然容易受制于人,特别是较先进的芯片生产工艺技术,没有在境内生根落户,越是自主的产品就越不敢使用最新工艺。
软件生态是另一个难题,如果完全兼容主流软件生态,在CPU性能不如主流产品时,非但不能与主流产品竞争,即使自己开拓的市场也会拱手让人。如果完全自主建设软件生态,则只能有一点生态才能拓一点市场,但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自有市场不被进口产品侵蚀。
因为性能和生态原因,国产CPU和主板难以被普通消费者接受,销量不足,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分摊到单价上就居高不下,因此使用国产CPU的电脑价格也就远高于进口产品。高昂的价格又致使普通消费者更加难以接受,像龙芯这样自负盈亏的CPU设计企业,就只能依靠各种嵌入式芯片产品的利润来反哺桌面和服务器CPU的研发,艰难地向主流水平迈进。
随着国家信创产业推广,近两年国产CPU产品销量大增,研发成本摊薄,价格终于跌落到了能令大多数爱好者接受的水平。三年以前,一台龙芯电脑主机零售价不低于6000元,两年前的3A4000就降到了4000~5000元(个人用户购买价格),去年龙芯推出了3A5000,性能相对3A4000提高了50%,性能接近于相同核心数量和主频的Intel/AMD主流产品,整机售价(个人用户购买价格)却比当时的3A4000产品更低。
最近有淘宝商家开始销售2500元的龙芯3A5000板U套装,这样配置下来的丐版整机就仅三千多元。如果自己有闲置的电脑配件,直接装上使用,那么主机成本就能低于三千。


龙芯3A5000的性能已经完全能满足日常使用,软解播放4K视频也毫无压力。软件生态建设如火如荼,原生生态也已经可以满足基本的娱乐、工作、开发等需求。再加上UOS/Loongnix等操作系统对龙芯3A5000二进制翻译功能的支持,使3A5000的电脑已经可以运行大量Windows程序,进一步缓解了应用软件不够丰富的问题。
龙芯当前正在加速向普通消费市场迈进,CPU性能对于普通的商用和家用已经不是问题,只是软件生态的完善还需要时间,相信龙芯2025年前完全进入开放市场的承诺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