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
我悟到我现所学的思想体系与文化现实有错位。譬如我学的西方思想与评判标准,现在用来应付东方生活。这就是造成痛苦的原因之一。 中国文化是不能完全用西方逻辑至上的罗格斯主义来批判的,中国讲情文化。情非人情,而是生命的全然体验。 西方有个理念世界,有个彼岸世界。西方文化主要是希腊文化,希腊文化由柏拉图主义发源而来,而柏拉图主义的重要观点就是:把现实改造向理念世界,现实只是理念的模仿,如果有错位就一定是现实需要改造。所以西方创造了诸神的理念世界,作为现实的比照物。 再说西方哲学对于人生体验的分级,西方是认为逻辑至上 ,意志次之,情感最下。这种不平等的划分,我猜测是由于柏拉图主义中现实人对理念神的模仿造成人对于人性的贬低而对理念的崇拜。况且西方人是相对东方人独立的个体,是契约文明,自然情理少而逻辑多。 而中国是没有理念世界的,他的“理念”存在于现下世界,也就是“现量”。中国文化只有一个世界,他的理念存在于人间。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证明了中国的理念观是包举人生一切事物,而非如西方。 我们东方文化的人生体验是不划级的,全贯通在于不可言说之感质。著名哲学系教授王德峰说过:我们中国人所能接受的真理不是逻辑的真理,是生命情感的境界。我们重情,情不是性欲与爱情,而是生命体验。情理贯通中国所有典籍,不知情理不懂中国文化。 有了这个对比,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西方文化最缺的就是现量意识,西方逻辑最没有的就是情理,那么用西方的道理来解中国的文化,是死路一条。 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路上,最要解决的就是建立本土的“情理学”,最要紧的就是把真正的传统文化捡起来。 我的话,之前还在纠结啊学唯识学会不会有问题,现在分析之后,就觉得西方的逻辑学就算学了我也会用拉胯,学了也无大用。而唯识,则可以既修身又炼脑,顺便贯通中华文化。还是学唯识比较有意思。不是意义,而是意思。 没思绪就乱看看当玩得了,不必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