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花:一场疲于奔命的暗战


经常会把《暗花》看成《暗战》,两者只相差一年,它们均出自资深编剧游乃海手笔,如同他在七年后编剧的《黑社会》一般,上世纪末的港式江湖电影逐渐褪去《古惑仔》时代的漫画色彩,开始增加社会、政治方面的元素,使得它们的风格更为写实,同时也更加冷酷和阴暗。
电影开始是一段对澳门现状的简单描述,说两大黑帮巨头“基哥”和“佐治”相互械斗八个月,导致整个澳门生意一落千丈。对于熟悉港式江湖电影的观众相信一眼就能看出两位黑帮巨头的原型就是“和安乐”大佬赖东生与“14K”大佬尹国驹,这两位大哥的事迹在另外两部港片同样有暗示。


第一部是1992年的《赌城大亨2》,由刘德华饰演的赌王何鸿燊出面调停两个争夺赌场利益的黑帮头目,尽显王者气派;另一部则是1999年由尹国驹自己出资拍摄的《濠江风云》,同样是三人在葡京讲数,只不过这次霸气侧漏的改成了尹国驹本人。
而《暗花》的描写就远没有前面两部电影这么浪漫,上来就直指“洪先生”(暗指何鸿燊)对二人的斗争大为光火,扬言要他们“离开”澳门,杀伐的气息已透屏而出。这一剧情是取材于当时的江湖传闻,说有大老板出数百万暗花要他们二人性命,两位大佬还为此而短暂停战。在《暗花》拍摄期间,两帮之间的火药味尚未散去,电影简直称得上是现实与虚构的完美结合。

梁朝伟扮演的“阿琛”是一位黑白通吃的司警,他接受大佬“基哥”的委托,必须在老对头“佐治”返回澳门之前阻止被暗花吸引过来的杀手,只要两家和谈成功,那么“洪先生”要他们二人“离开”的计划就会落空。这个任务貌似很简单,只需四出巡逻放风“暗花之事子虚乌有”和阻拦不明真相的吃瓜杀手就行了,然而从这一刻开始,阿琛就有如耀东手上的乒乓球一样,所有的一举一动全部操纵在一只无形的大手之中。

刘青云扮演的“耀东”是一名从外地潜入澳门的杀手,表面上他和那些吃瓜杀手没有分别,然而他却是受“洪先生”之命前来,假如“洪先生”是那只无形的大手,那么耀东就是其中的一只手指,他和其他表面不起眼的角色一起完成对阿琛的操纵,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对于有警察身份的阿琛来说,“基哥”的委托原本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任务,从外面潜入来的杀手全被阿琛制服这点就能看出来。然而耀东一出现,形势马上发生了变化。佐治的手下被杀、帮中元老祥叔抓到了一个散布暗花谣言却不肯招供的“二五仔(叛徒)”、在阿琛的家中出现一具无头死尸……
我比较喜欢那段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阿琛一直就在那段音乐下疲于奔命,各种“巧合”的突发事件从早到晚一直没有停止。等那个所谓的“二五仔”死前“招认”一切时,所有不利的事情全都指向了阿琛,并且耀东很有把握地对阿琛说:“一个小时后你就会去杀死佐治”。这对一向胆大心细的阿琛来说无疑是个笑话,但是之后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却令他不得不顺着“洪先生”的“剧本”演下去。


最后,当他拿着枪为逃过警察的追捕而冲进码头出口时,佐治和他的保镖竟在这个时候进来了。原来佐治为安全起见,没从关口入境而选择在船运码头出口进入,当他们看见拿着枪的阿琛,自然拔枪反击,最后阿琛只得开枪打死了这个原本要保护的人……

电影的主角表面上是阿琛和耀东,但实际上真正的BOSS是出场不到一分钟、连台词都没有的“洪先生”,这位穿着唐装、看着英文报纸的老头,只需下达几个命令就能让两大帮派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实力之强实在让人浮想联翩。当阿琛在警署和耀东对峙时,阿琛身边的部下竟然用枪顶着自己的脑袋,由此足见“洪先生”势力之大,此后阿琛变得草木皆兵,仿佛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洪先生”的手下,使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更加方寸大乱。

《暗花》和《竖锯》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剧中的主人公被逼按照“竖锯”所设计的游戏规则走下去,尽管他明知是圈套,但却像一个木偶般被一条无形的线牢牢的控制着无法挣脱,当他走到终点时,设计者所导演的节目也完满地结束。整部电影的编排十分紧凑,没有半点冷场,当阿琛枪杀佐治、乒乓球抓拢在耀东手中的那一刻,全片达到了高潮,反而阿琛脱险、两人在旧仓库里枪战的那一段显得有点拖沓。

“一个几十年都没有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够狠到哪儿去?如果他真那么厉害,我倒很想见见他。”这是阿琛在开头的对白,他既是黑帮大佬“头马”,也是司警头目,能够横行黑白两道的阿琛自然不会把那个几十年没在澳门的老头“洪生”放在眼里。当电影临终前,阿琛的台词再一次出现,但是味道已截然不同,开头那句带着轻蔑,而结尾那句则带着恐惧了。

《暗花》一改以往枪火连天、儿女情长的黑帮电影风格,将江湖世界险恶和残酷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至于有观众从“洪先生”里解读出政治上的隐喻,这里就不再铺开讨论了。
八零九零游戏时光专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ouxihuaij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