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36|人间必须值得,否则你不会来的|谦逊之光就是世界之光

笔记记得有些主观,要了解作者本意,还是需要多看视频
1-小我爱比较;比较之后,再依据别人比自己好,还是差,来决定:自己该傲慢还是(所谓的)谦逊(实则是自贬)。
2-我们热衷于比较,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只能通过比较来判断:什么是小我什么不是小我,进而可以建立起一个关于“(小)我”是谁的概念。不然“小我”就好像不存在了——死亡了。但因为比较需要参照物,参照物一变,这个所谓的自我形象就会变,小我其实非常虚幻——若你经常有不稳定的自我形象(一会儿好,一会觉得自己不好),应该正是因为你有个通过比较而经常变化的自我形象的原因。
3-真正的谦逊:只接受真正的自己(“我”是圆满或世界之光),而非“小我”认为的各种“好或坏”的自己。因此,必须先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真实的力量是什么,由之可以构建与外在无关的真正的内在价值(感),如如不动或许是由此而来。
4-你的“小我”在“认为”什么,就会“看见”“体验”“遭遇”什么。所有呈现眼前与周围人/事/物,都是围绕着“小我”的无数限制性观念而展开的(或者可以理解为一场沉浸式全息体验?目的就是想起来自己是谁——光与圆满;并努力活出光与圆满的模样?不太确定)。
5-打破“小我”模式的练习:起床、睡前,任何时候,跟自己说“我是世界之光”;重在坚持和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