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2次题词刘胡兰,为何拒绝给董存瑞题词?伟人:我写不合适

在解放战争这段艰苦岁月中,曾经一度出现让人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不仅在最好的年华中奉献出生命,更是得到了民众的高度赞扬和怀念,英雄始终值得尊敬。
说起抗战英雄,董存瑞和刘胡兰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他们的事迹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甚至伟大领袖还两次为刘胡兰题词,对她的事迹给予高度肯定。

而面对同样舍身就义的董存瑞,父老乡亲想通过伟人为其题词,以此纪念却并未实现,最后改由朱总司令题词,其中到底有何曲折,伟大领袖为何言明不合适,让人不由得想一探究竟。
少年英雄,擎天一举
1948年,即将打响的辽沈战役迎来了至关重要的一场攻坚战——解放隆化城,作为进入东北地区的命脉,它的归属代表着我军是否从防御进入反攻阶段,因此这场战役的胜利势在必得。

第十一纵队接下了这个十分要紧的任务,而董存瑞就是其中一员,为了能够快速拿下隆化,在出征之前就开始分配小组任务,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组组长。
年仅19岁的董存瑞被委以重任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军中他凭着出色的能力,不仅屡立战功还获得多次勋章的奖励,在军中更被称为“爆破元帅”,是一名铁骨铮铮的红军战士。

他深知这次肩膀上扛着的担子很重,因此在战争打响的时候,就在战友的配合下,成功炸毁敌人多个碉堡,然而狡诈的敌人却偷偷设立了一个暗堡,并且部署了高强度的火力。
暗堡的出现让我军一时间难以前进,虽然其他战友尝试炸掉暗堡,但均未成功,心急如焚的董存瑞看着战场的瞬息万变,毅然决然的站出来,准备亲身接近暗堡来确保炸毁。

于是他便向连长提出请求,起初连长并不同意,因为这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而且董存瑞已经完成了好几次命悬一线的任务,连长实在不忍心让他身处险境。
董存瑞看出了连长的犹豫,于是抢在前面说自己是一名战士,这是自己的任务,眼看敌人火力越来越猛,连长只得含泪答应,只见已经负伤的董存瑞抱着炸药包,义无反顾的冲进了战场。

当董存瑞靠近敌人暗堡时发现,这座暗堡其实就是一座桥,下面并没有可以成功放置炸药包的地方,为了胜利的到来,董存瑞便下定决心高举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作为放置点,成功拉开了导火线。
只听“轰”的一声,就在董存瑞的擎天一举中,敌人的暗堡被成功炸毁,其余的战士们一鼓作气的冲进城中,至此隆化被成功解放,而这位少年英雄也因此长眠地下。
万人请求,为其题词
因为董存瑞的英勇壮举,隆化才在短时间内脱离苦海,为了纪念这位伟大战士,隆化县的父老乡亲想要为董存瑞修建陵园和纪念碑,这场筹建活动很快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

然而纪念碑上的内容写什么,又有谁来写呢,这个问题被传出去之后,所有的人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个身影,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在北京的伟大领袖。
我们都知道伟人在文学作品上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中书法更是一绝,如果能够得到伟人的题词,想必董存瑞烈士也会十分开心。

1956年,在隆化县所有人民的期盼下,作为陵园建设负责人的冀兴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上,希望能够得到伟大领袖的亲笔题词。
冀兴坡同志先前往承德专区拿到换信,后前往河北省保定市,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换信,就这样兜兜转转终于到达了北京,在这里他被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同志接待。

说明来意后,办公厅的同志立马报告给了领导,并给出了星期三再来的指示,为了不负众望,冀兴坡决定先在北京的旅馆等待几天,这样也能第一时间知道消息。
星期三这一天,他如约而至出现在办公厅,这时一位同志将一封信交到他手中,并让他前去内务部,之后身为部长的谢觉哉接待了他,面对冀兴坡的来意,谢觉哉立马安排优抚司的领导办理此事。

通过冀兴坡对董存瑞烈士功绩的阐述,邹司长十分重视,并当即给出了会尽快办理的肯定答复。
除了题词,冀兴坡还要办理纪念碑选材的事情,恰巧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李琛主任知晓了董存瑞的事情,便将一块大理石批给了冀兴坡,作为隆化修建纪念碑的材料。
然而接连几天,都并未有任何题词的消息传出来,这让他有些坐立不安,为了尽快得到消息,冀兴坡找到了邹司长向他询问事情的进展,邹司长十分不好意思的告诉他领袖们还在商议中。

虽然有些失望,但他想到伟人处理的事情有很多也就释然了,于是便返回了县里,时间很快就到了1957年正月,他第三次找到了邹司长,邹司长说伟人已经了结此事了,冀兴坡想着那就再等等。
1957年三月,他接到了陵园动工的消息,于是就先返回县中安排陵园的相关工作,等到四月份的时候,冀兴坡再次前往北京,但依旧没有得偿所愿。

直到六月初,冀兴坡第五次踏上北京的土地,这一次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冀兴坡从邹司长手上小心翼翼的接过内容为“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题词,落款则是朱总司令的名字。
这下轮到冀兴坡纳闷了,全县人的请求明明是伟人题词,怎么换成了朱总司令,伟人为刘胡兰题词,为什么到董存瑞就不行呢?
后来邹司长告诉他,伟人说刘胡兰是群众,而董存瑞是名军人,既然是军人那朱总司令题词更为合适,伟人就是专门了解过董存瑞的事迹,才有此决定的。
冀兴坡知晓其中缘由后,不禁为伟人的考虑周全深感佩服,不仅对朱总司令表达了尊重,更是体现了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就这样他带着题词回到了隆化。
回到县里,冀兴坡向众人解释清楚缘由后,就开始了对纪念碑的建造,1957年10月18日,经过朱总司令题词的八个大字就镶嵌在了纪念碑上,无言诉说着董存瑞烈士的奉献精神。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知道并不是伟人不愿为董存瑞烈士题词,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好友的尊重和对烈士的看重,如今纪念碑的存在向我们展示着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相信会激励更多的后人。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