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专生翻译成这样?卑微的细节别拿出来看!”「翻译纠错日记」2

「翻译纠错日记」——这个合集致力于翻译实践论,专注进阶课程,创新型人才战略计划。
本合集由冯明杨编排,如果我讲得不对,欢迎小伙伴们指正与友善交流。有任何问题、见解或相关投稿,不要吝啬您的表达,期待您的加入。
文稿由我个人撰写,文稿内容有我的思考与理解,我享有相关版权。但如果内容引起不适,请联系我协商处理。盗用我的文稿、洗稿,且需要保名誉的老师,书贩,机构等,请自重并尊重版权,非常感谢。
感谢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这个合集,我会持续做下去的,接下来几年要考MTI或相关领域的小伙伴可以点赞支持一下哦,非常感谢!

我们先看一个关于【翻译过程】的模型——原文→理解、解构原文→语言文字应用!关键一步是【理解与解构】。
我们再看【汉译英】,原文理解不了就可以直接到中学回炉重造了,除非作者真的狗,非常刁钻,但考试而言,不会考,放心。我们需要重视「Writing」的语法、结构、词汇,但「Writing」其实真的不难!
反过来,【英译汉】,多了一步最关键的【理解原文】,「Thinking」决定了「Writing」的质量。
这也就再次解释了为什么我认为【汉译】难!

第一期留的翻译作业,
1.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2. They showed us a terrifying film about flash-flooding.
我先说一下,我敲定的英译汉翻译策略——「最低两次翻译原则」,一般是三次,粗过大意和两次细节订正与润色。换句话说,第一遍,试试水,但不是让试世就逝试,然后,说不清、道不明就不要下笔去写,不能含糊其词,要读得顺,再然后,再发挥能动性去本土化处理。
「最低两次翻译原则」,再提醒一下哈,如果你要英译汉【一遍成】就不要拿来看,还有,不推荐不按照流程走而直接本土化处理!
我们对比一下,【汉译英】,我讲过catti笔译的汉译英,汉译英,【句法结构】确定之后基本不变,也没有改动的必要,【二次润色】不在重点考虑范围之内,更多的是在【字对字,点对点翻译】的基础上,做【规范表达】处理,为了杜绝语法错误,避免歧义,规避中式表达。
但【英译汉】,【语法】、【歧义】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凭实力去写错句就建议回初中重修下语文。还有,如果没有语言文字应用的功底,建议多做几套高中语文试卷,练练。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先走一下流程,
初译——
shake one’s head摇头
wide、narrow这俩词,本科英专生初次翻译的正常水平,一定是“宽泛的”、“缩小,狭窄”。当然,不查字典,能直接理解到,“eye&wide=眼睛睁大”、“eye&narrow=眯着眼”,我绝对点赞!但,一般都没那么广泛的知识储备。
indignation=angry,outrage
过程——今天,没必要翻译完美,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慢慢来,过程跳过。
最终版本——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他摇了摇头,两目睁得圆圆的,接着又眯成一条线,脸上露出愤怒的神色。

通过上面的例子,今天就学一个知识,
我举个例子,“今天天气真好,我骑着单车在路上”,
“Today it's a good day today, and I'm riding my bike on the road”,这个版本适合四级过线水平!!!英专生翻译成这样就不要拿出来看。
英译啊,喜欢简化,
“酷热炎暑,父老乡亲在收割麦子”
“农民伯伯在收割麦子,汗流浃背”
“虽说劳累吧,但他们看着今年的收成好,心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父老乡亲在农田收割麦子with hot summer.
农民伯伯在收割麦子with infiltrated sweat.
今年收成好with joy.
【英译】压缩,【汉译】解压,尤其是细节、动作、神态描写!
“汗流浃背”,有没有人翻译成“and the sweat broke out all over one's body and trickled down his back”,或者“and their clothes were covered with sweat.”?
字数上来说,【英译】比【汉译】短,520字CATTI英译汉的文本,大概翻译成300 words in English。好家伙,你这越翻译越长,可了不得!
“母亲后背的衣服,明显有汗渍留下的盐碱,沁湿一片”
是不是“盐碱”,你都让翻译成Salt?或者NaCl?
是不是“沁湿一片”,你都让解释解释“汗水沁人心脾,浸透了衣服的一片区域”?
“农民伯伯在收割麦子, and their clothes were covered with sweat.”
这个翻译其实没啥问题,就是有一点解释说明文的味道。
但咱这是散文向,“农民伯伯在收割麦子with infiltrated sweat”,就实际应用让老外看,你就这样想,能看懂看懂,看不懂拉倒!阅卷人肯定能看懂,毕竟拿的就是原稿,人家能锁定住你要表达的意思。

回到这个,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他摇了摇头,两目睁得圆圆的,接着又眯成一条线,脸上露出愤怒的神色。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接着又眯成一条线,脸上露出愤怒的神色
narrowed&eyes眯成一条狭缝,indignation&eyes&愤怒的眼神。
知道这里需要扩充就行,至于如何翻译得优雅以后再说,慢慢来!

再看下一个句子,
They showed us a terrifying film about flash-flooding.
初代版本:他们展示给我们一部关于洪水爆发的可怕的电影。
进阶版本:他们给我们放过一部顷刻间暴雨成灾的电影,情景非常可怕。
这个句子扩充瑞色,terrifying&场景,场景非常可怕,肯定指的是电影里面的画面,即有了风度又不失去原义的温度! flashing闪,瞬间,顷刻间,这里的处理也很恰到好处,顷刻间的洪水爆发,挺赞的。
我想到一个翻译策略——在基本的信息不失真的情况下,关键词编排造句!多运用【增译法】!
「最低两次翻译原则」,第一次保证信息不失真,然后再添加关联性细节!
动手试试吧,留个小作业,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