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社区丨客家剪纸、于都糖画制作技艺走进新赣南路社区
“勺把笔,石板纸,熬糖汁,画糖画”。为丰富社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强他们的非遗保护意识,弘扬客家文化精神,7月28日,“艺道寻根·非遗在社区”活动在新赣南路社区开展,本次活动特邀请了于都糖画制作技艺和客家剪纸两项赣南代表性非遗项目,为暑期中的孩子们带来非遗新体验。


本次活动由赣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赣州市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承办,赣州市客家文化遗产研究院及新赣南路社区组织开展。

在活动现场,孩子们亲手体验了非遗技艺,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亦糖亦画,观之娱目,食之娱口。于都糖画制作技艺传承人江流胜以糖勺为笔、以糖液作墨,用惟妙惟肖的糖画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糖画作品,蜜饯般的糖化于舌尖味蕾上,实属人间美味。



客家剪纸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人曾晓梅现场教授孩子们剪纸技巧,让他们了解剪纸的历史、图案寓意以及剪法。这些寓意“福禄”的小葫芦,都是小朋友们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用一把小小的剪刀所创作出来的成果,是他们在剪纸艺术的世界里留下的独特印记。



此次非遗进社区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手体验了非遗技艺,还让他们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他们的非遗保护意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艺道寻根·非遗在社区”活动还将继续举办,让更多的社区居民、青少年了解非遗、爱上非遗,为传承客家文化、弘扬非遗技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