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考出分了,说说申论吧(行政执法卷)
震惊、气愤、无奈、难以置信…玄学、压分、运气、不可思议…我曾经也陷入申论出分后的情绪跌宕,关于申论,一言难尽,也不想说太多废话,以下给出个人对2023年国考申论(行政执法卷)的思路解析,也许可以给到你不一样的思路。
第一题:GEP反映了生态系统产生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A市是如何利用GEP核算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10分)
作答重点:常识、逻辑、结构。
第一个要点,搞懂题目的信息:
GEP:生态系统产生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GEP是一个概念,是虚的,例如水和空气都有经济效益,但通常情况下无法确定具体经济价值)
GEP核算:由专业人士制定的核算方式,可以理解为IT敲代码弄出的一个程序,可以对生态产品价值进行评估、核算,目的是将GEP经济效益以数据的形式量化,呈现结果是GEP核算报告,该报告具有科学性。
GEP核算报告:是GEP核算程序根据A市提供的生态数据计算而生成的报告,该报告会以数据的形式清晰展现A市生态系统,是后续探索应用落地、融资等的基本依据。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实际是在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摆在面前,但很多地区并不知道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这就是此题所探索的东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再简单的说,就是怎么利用生态赚钱。
因此,通俗的来讲,A市探索各种赚钱方式的基础就是“GEP核算报告 “,这个需要在答案中明确。
第二个要点,搞懂赚钱的方式:
1.直接利用生态优势开发成产品项目。例如水域救援培训项目、农家乐、探险、观光。
特点:将生态资源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2.间接利用生态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例如吸引电子仪器企业、医药公司等环境敏感型企业落户,通过以生态产品价值参与利润分配赚钱。
特点:以环境入股,企业发展壮大了,跟着喝汤。
3.利用报告的权威性融资发展产业。例如芳草镇融资500万建设旅游项目,其背后逻辑在于:GEP核算报告计算出该镇潜在经济效益,金融机构认可该报告的科学性,确信该项借贷是可行的,因而放款。
特点:以潜在经济效益融资,补资金短板,发展项目。
4.通过碳汇市场进行碳汇交易获取受益资金
特点:衍生品,直接获益,一举多得
答案仅供参考,关键词:GEP核算报告、直接利用、间接利用、融资、碳汇交易
A市制定一套GEP核算方法,对生态产品价值进行评估、核算,并根据GEP核算报告探索应用落地,强优势、补短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一是直接利用生态优势,各村镇组建生态强村公司,开发项目,将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效益;二是间接利用生态优势,吸引环境敏感型企业落户,把生态产品价值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合作企业利润分配,推动转化为产业优势。三是利用生态产品金融属性获取融资建设项目;四是通过碳汇交易直接获取受益资金。
总结:该题本身不难,难点在于专业名词过多,严重影响理解,从而导致组织答案容易逻辑混乱。
第二题:H市计划召开关于促进本市“无人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的座谈会,假如你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参会代表,将在座谈会上发言,请根据“给定资料2”,写一份发言提纲。(20分)
重点:态度和现实逻辑
回想一下看过的电视剧《人民的民意》、《县委大院》,或者看新闻,政府人员参加会议发言的画面应该是怎么样的?同理,答题框架和逻辑如下:
一、态度积极(材料原话: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业态,我们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
二、正确的认识遇到的困难,能办的我们坚决办好 (材料原话:坚守底线思维,加强监,防止野蛮生长。…虽为新业态,但本质上还是…)
三、某些工作我们很想干好,但目前确实没有干好,隐晦的说明问题不在自己身上,而是需要上级来解决(材料原话:我国“无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法律条文的规范。这些新兴业态主体一直存在经营范围不明,相关许可证发放依据不清等问题)
”无人经济“座谈会发言提纲
处于起步阶段的“无人经济”新业态满足了消费者对安全、便利和多元生活的需求,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们理应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针对当前新业态面临的监管问题,具体意见建议如下,还请批评指正。
一、坚守底线思维,加强监管,防止野蛮生长。新业态从本质上仍然是传统行业的延伸,决不能仅因为“无人”的特点就成为监管盲区。需要首先明确相关“无人经济”适用于哪些管理条例,找准法律依据;属于哪些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监管主体。其次加强对“无人经济”产品质量管控,要求务必确保符合行业要求,例如安全、干净、操作规范等;商家则对经营情况全权负责。
二、完善法律体系,多方商议,确立监管标准。当前“无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法律条文的规范,某些新兴业态主体一直存在经营范围不明,相关许可证发放依据不清等问题,这些现实问题都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挑战。建议由相关部门、“无人经济”相关从业者或代表、以及行业专家等多方商议,尽快完善法律体系,从而为后续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第三题:D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联合整治工作组拟向上级汇报实施整治工作的思路。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草拟一份汇报提纲。(20分)
这道题非常的难,属于拉开分差的题,也是对考生能力的考验。申论没有一定正确的答案,这道题给出的仅是我个人的思路和看法,代表着申论不一样的视角。
先初步分析:
当前问题:1.户外设施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2.网络用语使用不规范;3.书写领域拙劣字体泛滥。
具体原因:1.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商家不清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相关规定;2.部分人群对语言文字不够尊重,缺乏敬畏之心;3.互联网平台规则介绍不够清晰,用户对平台规则缺乏了解;4.大众传媒推波助澜。
工作目标:1.纠正当前D市户外设施错误语言文字;2.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让汉字规范化使用更加深入人心;3.以点带面形成长效机制。
整治举措:1.加强宣传教育活动。2.完善平台规则、持续提升透明度和内部审核力度。3.对错误产品下架整改或召回处理,后续加强审核力度。4.行业协会联合发出规范用字倡议,引导提升自觉意识。
首先排除错误内容,答案里不需要陈述问题和原因,因为根据材料原文(D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由市政府牵头组织成立语言文字规范化联合整治工作组),也就是说问题和原因,上面人都已经知道了,成立工作组是负责解决问题。
其次,工作目标一定要有,因为做工作需要以目标为导向,不能做无头苍蝇,所有工作的开展都是为目标而服务。目标不难理解,已经错误的整改纠正,也要防治后续再次出现此类问题,简单的理解就是“标本兼治”。
最后答案逻辑的重点,也可以理解为突破口的信息是:时间线。
2021年年末,告诉大家国家开始重视语言文字问题。
今年2月份,D市开展了调查活动,确实发现了问题。(这个今年2月份,只能理解为是2022年2月份,从逻辑上来讲,2021年年末提出问题,2022年2月开展调查工作很合理,如果理解为2023年,也就是现实中的今年2月,那么和后续2022年12月起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治工作冲突)
2022年10月,政府牵头成立整治工作组。
2022年12月起,开始实施为期两个月的整治工作
时间线,就是这道题变态的地方,现在要求你向上级汇报整治工作思路,那么根据现实逻辑,汇报的时间是10月,也就是决定成立工作组之后,且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应该是10月第一周内要求汇报,最迟不会超过第二周。
为什么答案必须考虑时间线,原因有两个,第一个点,10月到12月中间2个月,作为工作组负责人,你应该干什么?很明显是前期准备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论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前期预案和提前准备,如果汇报内容里面没有这两个月的工作安排,汇报一定是失败的;第二个点,2022年12月开始,也就是说2023年1月底结束,中间就涉及到一个年底工作指标、任务的完成度问题,还涉及到一个新年新气象的好兆头,如果忽视年底这个关键节点,汇报至少是不精彩的。
所以答案结构大致应该是:
工作目标:标本兼治
前期准备:10月准备工作+11月准备工作
中期整治:12月整治工作计划细节,月底预计完成的目标+次年1月新年新气象再次巩固成果,顺便查漏补缺
后期总结:归纳整理成果、经验,再次汇报领导
语言文字规范化思路汇报提纲
工作目标:通过为期两个月的整治工作,确保D市各领域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情况得到实质性改善,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观念深入人心,做到标本兼治。
前期准备:10月确保语言文字规范化联合整治工作组成员全部到位,将成员划分为3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户外设施、网络平台、出版单位。各小组收集整理相关错误使用案例资料备用。11月联合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出版单位、市民代表及行业专家展开听证会,交流意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各方做好准备工作,蓄势待发。
中期整治:12月全市范围内全方位多渠道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网络平台规则同步更新,行业协会联合发出规范用字倡议,号召各方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有错误使用语言文字情形及时更正,加强审核。公布各工作小组联系电话,为整治工作答疑解惑,争取年底错误清零。1月借新年祝福契机再次强化宣传,贯彻群众路线鼓励发现错误并举报,工作组调查核实,拒不整改严肃处理。
后期总结:各小组汇集整治工作成果、经验,归纳整理提交领导处。
申论真的很难,这道题属于变态级,中期整治工作就那些,什么宣传、自查自纠、审核、出台规则、倡议,如果整个作答内容都围绕这些整治工作,这些80%的申论考生都能从材料中扣出来的关键词句,凭什么脱颖而出拿高分呢?
第四题比较简单略过,3个材料300个字,1个材料100个字,带点逻辑抄材料。
第五题大作文:追寻长期价值。
材料:学者认为,于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清醒,要求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繁杂噪声的影响。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种格局,要求企业不断进化、不断创造价值。于政府而言,这是一种担当,必须立足长期利益,致力长远发展。于社会而言,这是一种热忱,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领域,形成一个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这道题应该70%以上的考生大作文框架就是:
个人长期价值
企业长期价值
政府长期价值
社会长期价值
不是说这个框架不可以,而是想要写好、写的出彩,难度太大,写这个框架无疑是走上了一条更拥挤的独木桥,风险系数很大。其次,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见识是有限的,视野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个框架太大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毛主席那般“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对少部分人来说是褒义词,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贬义词。
我理解的话,这篇大作文应该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写,因为不论是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最终都是落在每一个人身上,无数涓涓细流才能汇聚成滚滚洪流,无数个人追寻长期价值,整个国家、社会、企业的长期价值才能最终实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哪怕你没有看过,也一定听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同样的道理,个人是怎样,国家便是怎样。
个人的长期价值,怎么展开呢?如果大家有关注过去年西北工业大学的雕塑热搜,这篇大作文应该是水到渠成。雕塑的名字叫“为国铸剑,隐姓埋名”,如果各位真的热爱这个国家,真的能理解这尊雕塑,追寻长期价值,已经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于笔下了。
附图:

“为国铸剑,隐姓埋名”告诉了大家什么?
追寻长期价值,个人必须先努力学习、接受磨炼、不断探索创新、苦干实干,立志成为有铸剑能力的铸剑师。这就意味着如果仅仅是每天刷抖音玩游戏怨天尤人不动脑子,追求奶头乐,是无法承担“铸剑”的责任的,也就谈不上追寻长期价值。
追寻长期价值,个人必须想清楚为谁铸剑才最有价值,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国铸剑,才是个人价值最好的体现;国家和铸剑师之间的关系是互相成就的,大河无水小河干,小河有水大河满。如果成为了铸剑师,却一心想为欧美铸剑,不说其他的,至少也不符合公务员的思想要求。
追寻长期价值,个人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之志,“隐姓埋名”之心,功名利禄对普通人很重要,对有崇高理想的”共产党人“不重要,国家需要作为个人可以舍弃姓名。这个领域有很多的例子可供参考,个人做不到隐姓埋名”两弹一星“,努努力做到隐姓埋名”乡村振兴“。
如果仅仅靠图片和文字冲击不够立体,那么再诚挚邀请你去听一首歌,B站可以直接搜索,叫做《祖国不会忘记》,好好感受什么是个人的长期价值吧。
这不是大作文分论点,只是个人浅薄的理解吧,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点思路,提供一点帮助吧。
申论真的很难很难,申论也真的不是目前培训市场现状的样子。
申论啊申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如果我的思路或对申论的理解有触动到你,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在《照向申论的一束光》系列课程,会为你申论学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