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事》学习笔记分享丨Part 4:作家在工作(全书笔记整理请查看文集)

2019-10-19 21:53 作者:浅间  | 我要投稿

本来想把板块分得细一点,但是发现发新文的动态没法删除。

为了不刷屏就这样分成四个板块发完吧。

最后这一部分是关于作者创作的详细指导,有指出一些常见的问题,也有一些关于写作步骤的指导,相较于第三部分来讲内容少一些也简单一些。


依然按需取用吧=v=


第四部分:作家在工作

(一)反面人物塑造原理:将故事和人物带到线索的终点

一、主人公及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魅力,必须与对抗力量相适应→对抗力量是指对抗人物意志和欲望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二、故事必须包含相反价值、矛盾价值和否定之否定价值——其正面镜像是:渐入佳境、锦上添花、终至完美无缺。

各主题正反面价值举例:P348-355

三、一部作品的伟大在于作者对负面的处理。

 

(二)解说

一、展示,不要告诉

1.讲解说戏剧化:展示出诚实而自然的场景,其中的任务以诚实而自然的方式动作言谈……而与此同时,却间接将必要的事实传递给观众。

2.没有人会告诉另一个人双方都知道的事,除非阐述明显事实是为了填补另一个迫切需求。

3.一系列的摄影画面镜头回溯过往也是告诉,不是展示。展示是由人物和镜头共同的真实展现。

4.我们并不是靠给予信息保持观众的兴趣,而是靠扣押信息——最重要的事实应放到最后,而最重要的解说信息是:秘密。

5.从“事情的中间”开始讲故事——亚里士多德。

 

二、使用幕后故事

1.转折场景的方式:要么通过动作,要么通过揭示——强有力的揭示来自幕后故事——人物以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作者可以在危机时披露,以创造转折点。

 

三、闪回(如何使用)

1.闪回戏剧化:与其回忆过去,不如在故事中插入一个微型剧,有它自己的激励事件、进展过程和转折点。

2.除非观众心中有了想知道的需求和欲望,不要闪回。

 

四、梦境序列

同上

 

五、蒙太奇

尽量避免

 

六、画外音解说——仅适合用于对照或衬托。

1.电影艺术是通过剪辑、机位或镜头运动来将A形象和B形象联系在一起,其效果是富有意味的C、D、E,无需解释便能表达意义。

2.展示而非告诉是对观众智慧和感知力的尊重。

 

(三)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兴趣问题(好奇心、关心)

故事设计需要能够同时吸引人性的两个方面——智慧和情感。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善良、正确的,并想要认同这些正面价值→善之中心→善之中心必须位于主人公身上。

 

1.神秘、悬念和戏剧反讽

·神秘:观众知道得比人物少。

分为:闭合神秘:阿加莎形式,“是谁干的?;开放神秘:可伦坡形式,“他怎么才能抓到他”

·悬念:观众与人物知道同样的信息

·戏剧反讽:观众比人物知道更多——戏剧反讽鼓励观众深入探寻人物生活中起作用的动机和因果力量。

 

二、惊奇问题

1.真实惊奇来自期望和结果间的鸿沟的突然揭示。

2.廉价惊奇是在利用观众的脆弱。

 

三、巧合问题

我们不回避巧合,但是要戏剧化地表现出它是如何毫无意义地进入生活,然后随着时间的逝去获得意义,表现出随意的反逻辑如何变成生活现实的逻辑。

1.尽早引入巧合,给它充足的时间构建意义——不要在讲述过程中点之后采用巧合,要更多地将故事交到人物手中。

2.不用利用巧合来转折一个结局。【剧作家的最大忌讳】

 

四、故事中的主观视点

完全从主人公的主观视点来构建一个故事是一条创作戒律(尽量遵守)。

 

五、改编问题

1.长篇小说:戏剧化地表现内心冲突;戏剧:戏剧化地表现个人冲突(80%靠耳朵听,20%靠眼睛看);电影:戏剧化地表现个人外冲突——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巨大而生动的意象。

2.为表达个人冲突,剧作家必须使用平实的对白。

3.小说越纯、戏剧越纯、电影就越差——改编必须降低一两个档次,走下“纯”文学的殿堂,去寻找冲突分布于所有三个层面上,并强调个人-外界关系的故事。

4.改编必须愿意再创造——不要在人物口中填满自我解说的对白,而要为他们的内心冲突找到视觉表达。

 

六、戏剧腔的问题

不是夸张表达的结果,是动机不足的结果。不是因为写得太大,而是写作欲望太小。

 

(四)人物(心灵虫)

一、人物不是真人

1.人物设计开始于两个主要方面的安排:人物塑造和人物真相

·人物真相只能通过两难选择来表达:这个人在压力之下如何选择行动,表明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压力越大,选择越能更加深刻而真实地揭示性格真相。

·人物真相的关键是欲望,欲望后面便是动机。

·自我解释必须用行动来证实或反驳。

2.人物维

A维指矛盾,人物的矛盾必须是连贯一致的——多维人物令人痴迷,性格或行为中的矛盾会锁定观众的注意力。因此,主人公必须是全体人物中最多维的一个,以将移情焦点集中在这一明星角色上。

B维可以通过对照法来创造:将正统的人物至于怪异背景,或将神秘怪诞的个体至于普通地道的社会。

3.人物设计

A是主人公创造了其他人物。

B不要把小角色写得比必要的更有趣,会导致虚假的预期。

C第二位的角色不仅需要主人公,还彼此相互需要,以勾画他们自己的维。

4.喜剧人物:显著特征就是盲目执着。

5.写作银幕人物的三个诀窍:为演员留有余地;热爱你的所有人物;人物就是自知。

→我们的人物是通过观察得来的。所有优秀人物写作的根本是自知→诚实的回答总是正确的,你会做出人会做的事。你对自己人性的神秘之处观察得越深,对你自己的了解就会越多,从而也就越能了解别人。

 

(五)文本

一、对白

1.对白不是对话

A银幕对白必须具有日常谈话的形式,但其内容必须远远超越寻常。

·压缩和简约:以最少的词句表达最多的内容。

·具有方向。表达出变化的行为,且不重复。

B电影美学80%属于视觉,20%属于听觉。

C对白不要求完整的句子,同样的信息拆解为一系列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的短句,观众会一点一点吸收。

2.长话短说

A大段对白和电影美学是对立的。

B观众实际上需要靠唇读。他们对台词的理解有50%来自亲眼看着演员把它说出来,演员脸消失之后,他们就停止聆听了。

C生活中不存在独白,生活是对白,是动作/反应。

3.悬念句

优秀的电影对白倾向于用掉尾句(倒装句?)构建。语义被延缓到最后一个字,迫使演员和观众听到台词的末尾。

4.无言的剧本

形象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对白是令人遗憾的第二选择。少即是多。

 

二、描写

1.将电影植入读者的脑海:只描写可以拍摄出来的东西

2.现在时刻中的生动动作

 

三、形象系统

1.作为诗人的银幕剧作家

A诗化是指强化表现力。

B形象系统是一种主题策略,是植入影片中的一个形象种类,从头至尾连贯一致而又不无变化地在声画中反复出现,以同样微妙的方式,作为一种潜在交流来增加审美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C一个形象系统必须是潜在的,绝不能让观众意识到它。

 

四、片名

一部影片的片名是用以“定位”观众的市场营销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使观众对即将来临的体验有一个切实的心理准备。

 

(六)作家的创造方法

一、从外到里的写作(是不行的)

 

二、从里到外的写作

1.步骤大纲

每一幕一叠卡片,用单句和复句陈述,简单明了地描述每个场景发生了什么,再在卡片背面标明这一场景属于哪一步骤(激励事情?微激励事件?第一幕高潮?主情节还是次情节……)。

2.处理台本

对步骤大纲进行处理:将每一个场景从一两个句子扩展为一个段落或更长的双倍行距的、现在时的、一个时刻接一个时刻的描写。

PS:在处理本中,作者指明人物在谈论什么,但绝不要写出对白,要创造出潜文本。

 

三、银幕剧本

根据处理好的台本来写剧本是快乐的。

通过精心准备之后写出的对白能创造出因人而异的声音。

尽量推迟对白的写作,因为未成熟的对白写作会窒息创造力。

《故事》学习笔记分享丨Part 4:作家在工作(全书笔记整理请查看文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