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流浪地球2》见证中国科技和工业发展,最快破亿的影视IP衍生品

2023-02-02 14:25 作者:公司宝  | 我要投稿

中国春节档火爆的《流浪地球2》你看了吗?上映首日突破7亿票房,截止蜜宝发稿时,上映已有10天,创造了27.77亿的超高票房。满满的科技感,让观众大为震撼,就连科研专家们也对影片中展现的科技感赞不绝口。


《流浪地球2》不仅在国内大受好评,在海外也创造了超高的影响力。大年初一,就有不少华人前往电影院观影,还凭借出色的单厅收入,打入了北美上周末票房榜的前十名。

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流浪地球2》的导演郭帆和主创人员,以及背后2万多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三年磨一剑,成就了当之无愧国产科幻片的天花板。



影片科技感中的中国制造

随着影片的热映,幕后的诸多细节曝光。前几日,一条#原来中国科幻的背后是中国制造#的词条登上热搜。

蜜宝了解到,许多科技产业在《流浪地球2》中成为了剧情发展的“基础设施”,其中包括在现实中已有应用的无人机和外骨骼机器人,也包括已有理论基础但距离广泛应用仍有一定差距的碳纳米管、量子计算机、可控核聚变等技术。

电影中多次出现在运货、救援场景中的外骨骼机器人,是由傲鲨智能赞助的。这种技术的外骨骼现实版,已在汽车、航空、电力、矿山、银行、建筑等场景中落地,且全身外骨骼已在小批量生产,后续也将推出民用产品。在北京冬残奥会时,就有残疾人火炬手借助上肢和下肢助力外骨骼进行火炬传递的情况。


今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全面提升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

目前,国内从事康复机器人研发的公司有傅利叶智能、程天科技、北京大艾机器人等。科大讯飞也公布了具有康复训练功能的外骨骼机器人“已经研发出原型机”的消息,在2023-2025年,实现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自主独立行走。


电影中首个激动人心的画面就是主角乘坐太空电梯升空的片段,太空电梯的设想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碍于原材料的原因一直未能实现。要想建造太空电梯,光有碳纳米管还不够,还需要批量制备出具有宏观长度并且具有理论力学性质的碳纳米管——单根长度达到米级甚至公里级以上。

其实,太空电梯线缆的材料“碳纳米管”在现实中已在中国成功研制,中国科学家用时二十年,从一微米长的碳纳米管发展到现在的一米,但距离三万六千公里还差的很远。


另外,在太空电梯基地里还有许多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UEG地球联合政府机械设备,这是由徐工集团根据导演团队要求用实物一比一改造的。


这些装备在现实中,能够应对多种复杂施工场影,比如步履式挖掘机,在现实中可在高海拔地区、沼泽、林地等多种环境下作业,目前全世界只有5个国家能够做到。


另外,电影中科技感炸裂的耳机,则是由国产耳机品牌漫步者,将科幻元素和我国传统天文学完美融合制作而成的。


这些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一方面凭借科技感十足的产品纷纷出圈,另一方面又因技术、人力、物力,统统免费,引来好评一片。

可以说,《流浪地球2》中许多对于未来世界技术的构想,是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趋势和大众审美的。这已不仅仅是一部精彩的科幻电影,而是我国科技和工业水平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


《流浪地球2》成最快破亿影视IP衍生品

除了科技的火爆出圈,《流浪地球2》的热映还带火了其周边的衍生品。从《流浪地球2》官方正版授权商赛凡科幻空间发起的众筹来看,该项目于正月初一上线,众筹的目标金额为10万元,然而上线仅1分钟就达成了众筹目标,创下历史纪录。截止昨天下午,周边衍生品销售额就已经突破了1亿元大关,成为最快破亿的影视剧衍生品周边。按照这一速度,众筹结束时或将突破4亿大关。


要知道,中国的影视产业IP衍生品发展相对滞后,电影收入中的50%-65%都是来自于票房收入,仅有不到10%的收入为衍生品带来的收益。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谓是业界奇迹了。

“爆单”的《流浪地球2》周边热度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商家的预期。从成交量上来看,机械狗笨笨人气最高,此外剧中的数字生命卡、MOSS同样非常受欢迎。目前淘宝众筹页面显示,部分档位已截档,不再接受新的预定。

除了这些产品外,淘宝上获得官方IP授权的帆布包、钥匙扣等各类周边现货的销售也异常火爆。有不少粉丝表示,我们买的不是周边,而是中国科幻的未来!


版权保护成电影衍生IP产业发展关键

为摆脱电影对于票房的依赖,中国电影产业一直在寻求突破,在IP衍生品的布局上可谓煞费苦心。我国影视IP授权产业发展的近十年间,已经完成了产业生态的构建,形成了从IP的原创,到IP授权转化、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授权市场的推广等的完整产业链。也出现了玩偶、盲盒、生活用品、数字藏品等诸多产品表现形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在《流浪地球2》大火之前,也曾出现过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这类在进行正版授权周边衍生品众筹时创下723万元佳绩的成功案例。当然更多的是不少影视衍生品销售未达预期的情况。


通过对影视衍生品市场曾经出现过的超级IP相对比可以发现,这些IP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都拥有着较高的市场价值、持久的生命力、较强的品牌认知度三大共同点。就比如创建于1996年的宝可梦品牌,至今已持续20多年。

国内IP衍生品开发,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衍生品开发滞后、产品厂商很难决定是否开发IP衍生品、真人影视IP的开发思路较少等。就比如,2020年大火的《哪咤之魔童降世》,因为影视公司未就衍生品的授权提前布局,导致正版衍生品上线前,市场上已经盗版横行,而正版衍生品上线两周时间才卖了200多万元。


也就是说,要想打造一个成功的影视IP衍生品,从前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到研究IP的创作、授权转化、产品开发、宣传推广、品牌的持续创新与维护,整个产业链联动,才能打造出畅销的IP衍生品。当然,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版权保护也是培育国产超级IP的重中之重。

在这里,迪士尼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迪士尼通过影视制作和衍生品售卖联动,主题乐园与媒体网络结合,使迪士尼全球授权IP零售额长居世界榜首。网络数据显示,2021年其IP零售额高达562亿美元,仅《冰雪奇缘》的艾莎裙,就获得了约4.5亿美元的收入,可见IP衍生品的变现能力之强。


据科幻行业资深业者指出,目前科幻周边衍生品的商业逻辑在不断被验证,有助于科幻产业链不断丰富、成熟,可以预见,未来可能成为新的行业增量。

相比于国外成熟的影视衍生品市场,中国的影视衍生品市场尚在起步阶段,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想要形成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尚需时日,也需要更多像《流浪地球2》这样好的作品出现。



干货分享
01

影视衍生品IP侵权路径

1、电影发行者与衍生品开发者之间容易出现版权纠纷
版权授权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影视作品营销方式。企业想要进行影视剧衍生品开发,前提就是要得到影视作品出品方的许可,支付一定的版权费,才能运用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场景等各种元素,制作玩具、游戏、光盘等相关产品。如果电影作品在发行前还没有签订相关授权合同,版权所属不明,极易产生合同或侵权纠纷。

2、国内影视衍生品盗版猖獗
中国衍生品的盗版猖獗,因为出货快、种类丰富、价格又便宜,经常出现盗版比正版卖得好的情况。目前,中国对于盗版衍生品的打击力度和效率欠佳,而影视产业的核心是版权经济,正版商品利益极易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利用知识产权等法律手段来保护正版的影视衍生品产业。


02为什么会侵权?

1、开发者缺乏版权授权意识,或根本没有开发衍生品的意识。


2、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和影视衍生品市场发展不成熟,尽管我国关于电影的法律法规有《电影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但因人们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漠视,还是会出现盗版猖獗的问题。


03

如何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影视衍生品?

1、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对象
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想要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必须是为“作品”,具有独创性并且是可以被客观感知的外在表达的特性。影视作品元素不能独立于作品,单独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影视作品相关元素如果符合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构成要件的,也可以成为独立于影视作品之外的作品。影视衍生品是否能获得知识产权法意义上的保护,首先要明确影视衍生品是否具备成为“作品”的可能性。

2、影视衍生品受版权保护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发电影形象产品等衍生产品。开发商应树立版权意识,一旦发现权益被侵害要立即举报维护切身利益。

但是,这部法律的相关规定有一种“转承”的作用,“版权”二字或可表明立法者已经将影视等衍生产品认定为“版权”所保护的对象,继而从《电影产业促进法》转到利用版权法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保护。

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下,影视元素形象作为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结合,在符合相应的保护条件时,可获得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但作为一种影视形象,著作权的保护无疑是最主要的保护路径。

本文转自公司宝公众号,了解更多企服项目资讯内容,大家可以关注公司宝(www.gongsibao.com)。

《流浪地球2》见证中国科技和工业发展,最快破亿的影视IP衍生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