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都在关注什么?“谜”:William Shakespeare十四行诗

2019-10-10 00:27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威廉·莎士比亚:

(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William Shakespeare
https://baike.so.com/doc/10590206-11115561.html
https://baike.so.com/doc/10590206-11115561.html
https://baike.so.com/doc/10590206-11115561.html

《十四行诗 》:https://baike.so.com/doc/5418632-5656797.html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运用此法的代表性人物:彼特拉克、莎士比亚、普希金)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特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每行诗句11个音节,通常用抑扬格。

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特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每行诗句有10个抑扬格音节。以形象生动、结构巧妙、音乐性强、起承转合自如为特色,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概括内容,点明主题,表达出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情怀。

普希金创立的"奥涅金诗节":每一诗节中包含十四个诗行,每一诗行中包含四个轻重格音步,每音步两个音节;这十四个诗行中,有的每行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有的每行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阴阳韵变换的规律和诗行间押韵的规律之间又有严格的配合。

中国互联网对“莎士比亚”与“十四行诗”的关注情况:

https://index.baidu.com/v2/main/index.html#/trend/%E8%8E%8E%E5%A3%AB%E6%AF%94%E4%BA%9A%E5%8D%81%E5%9B%9B%E8%A1%8C%E8%AF%97?words=%E8%8E%8E%E5%A3%AB%E6%AF%94%E4%BA%9A%E5%8D%81%E5%9B%9B%E8%A1%8C%E8%AF%97

中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

文献总数:588 篇;检索条件:(主题=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 或者 题名=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 或者 v_subject=中英文扩展(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中英文对照) 或者 title=中英文扩展(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中英文对照)) (模糊匹配); 数据库:文献 跨库检索
关键词共现网络
分布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界好的研究成果(部分):

[1]曹明伦.翻译中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汉译疑难探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3):79-85.

[2]王改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特征探微[J].外国文学,2006(02):65-69.

[3]田俊武,程宝乐.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23-25.

[4]罗益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154-159.

[5]罗益民.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接受美学理论与诗歌翻译的归化问题兼评汉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中国翻译,2004(03):28-32.

[6]吴笛.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时间主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03):88-93.

[7]李正栓.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内美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7):53-56.

[8]屠岸.英国文学中最大的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J].外国文学,1998(06):71-82.

[9]曹明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1997(03):12-15.

代表性观点:

莎评家李希曼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及其变体》中称,莎氏十四行诗中没有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及时行乐”和“莫负青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莎翁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做法是以规劝为主,莎翁的做法是以威胁为主。但都是为了达到永恒而使用的不同办法。同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还存在着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第三大主题,即“人生无常”。而这一点,则是以往的莎学批评家没有注意到的。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主题。单纯歌颂美貌以及友谊和爱情并非这部作品的本意 ,在十四行诗集中 ,无论是美还是友谊和爱情 ,都受到时间的制约。莎士比亚力图通过对艺术、爱情等超越时间之物的探寻 ,来超越人的生命隶属于时间的被动地位。因此 ,面对时间的惶恐 ,与时间妥协和抗衡但又无法摆脱时间的无情吞噬 ,是导致莎士比亚在创作中思想和情绪从乐观自信向悲观乃至失望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来自不同领域,呈现出各种特点。有些意象折射出诗人所处时代的特征,有些则源于谚语,具有警醒的智慧。尤为重要的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还具有中心性、系列性和矛盾性等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把握对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和意境有很大帮助。 

意象是连接思想与情感的桥梁。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包含多种意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中的自然意象和时间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使得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读来如一幅连绵的画卷。透过这些意象,我们也能洞察诗人的内心世界。 

德籍犹太人心理学家库.勒温的拓扑心理学认知理论认为,物理的空间〔宇宙〕是单数的,心理的空间〔宇宙〕是复数的;物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封闭的,心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开放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构成的空间,是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隐喻的,体现为多种原型,具体化为多种描绘概念的隐喻性认知图形,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图形是等效的,它们共同说明、阐述和描绘一个种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个意义。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美学效应产生的过程,也是这个组诗的艺术魅力所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出来的西方传统宇宙论,如果用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来解释,是认知的、心理的,最终是隐喻的和文化的。 

从外部韵式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般分为四部分:三个四行和一组对句。然而,在内在逻辑关系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内部结构却并非整齐划一。除了与外部结构相吻合的四段经典模式外,很多诗的内部结构为两段式,与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相仿,但有些诗的内部结构则为三段式。另外,即使是四段式或两段式结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常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十四行诗结构的特点。 

......

B站主要视频资料:

https://search.bilibili.com/all?keyword=%09%E8%8E%8E%E5%A3%AB%E6%AF%94%E4%BA%9A%E5%8D%81%E5%9B%9B%E8%A1%8C%E8%AF%97&from_source=banner_search&order=totalrank&duration=4&tids_1=0




我们都在关注什么?“谜”:William Shakespeare十四行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