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如何学习| 12种主动回顾的方法

2023-02-22 17:18 作者:得味David  | 我要投稿
  • 很好的视频,不仅仅是12种方法,而且互有联系,相当于一个SOP,非常实用。
  • 于是我来运用说到的主动回忆方法来学习这个视频。


首先,学习如何学习,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 元学习 。它与迁移学习有一些共同点。相信做深度学习的朋友不陌生。

与其说Active Recall是一种很高效的学习方法,个人认为不如将其视作一种思维方式,任何时间都可以用到(应该是在以前听一个剑桥的中国学生说的)。


首先是在学习某物前的方法论:

第一个是说Pretest. 这有点类似Preview,或者说Pretest是Preview的高效形式,即哪怕是简单的Preview也可以用到test yourself的active recall思维。至于如何pretest,可以看本章课程的学习要点等等,做一做简单的思考题,刚开始当然都会错,但这种错反而有一种Hypercorrection Effect(应该是这么写,看视频学了蛮多新词),由于错了,所以会更加认真地去理解正确答案。


第二个叫Stop&Recite. 也就是停下来重写,这种recite倒不是指费曼的teaching方法。这是我们在刚接触到一段材料时,对其并不精通,也可能不得其意,但我们还是可以用我们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即重写,让其对我们自己make sense,而后after系统学习,再对这个recite进行修正,从而使全程active,效果卓群。



然后到了我们在课堂上时可以用到的方法:

第三个叫inclass Qs. 课上疑惑法,可以从what、how、why等考虑,建议考虑时可以稍微比教授讲得快一点,比如教授刚刚新提出一个 光纤单模纤芯外径在8~10um之间 ,这个时候就可以快写疑惑“什么叫单模?”(what)、“单模和多模分别有啥用?”(how)、“为啥单模要在8~10um?”(why),那么在听教授继续讲授时,带着问题去听,active的特点再次体现,如果教授上课没有讲到,下课刚好去问,亦或查资料(建议先自己解决,然后带着观点或想法问教授),加深理解。除开这种方法,还可以用考试的思维去进行inclass Qs的Active学习,教授在考试时会怎么出这个知识点呢?(类似test yourself)哪怕对于概念性科普,也是可以出题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有哪些方法?”,”STED、STORM...“。还有,课上不断疑惑确实会不那么容易打瞌睡,有些课讲得跟自己不契合,干脆课上自学领先,自问inclass Qs,等教授讲过来。



现在我们上完课,可以用这些方法:

第四个叫immediate review. 既然是immediate,当然就要限制在20mins以内,这种方法适用于刚上完课,上完课看一眼课上的inclass Qs有没有得到解决,或者将PPT每面过一遍,概括性总结地看,没有解答的Qs或是没法概括性看的PPT就要重点关注。


第五个叫Toggles. 也是笔者看本视频收获最大的方法,它适用于上完课有一定间隔后,可以用Toggles的软件有飞书、Notion、Wolai、Remnote等等,应该是个笔记软件就有toggle(也不一定是笔记软件)。也就是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形式去test self。看似简单,但对个人用处蛮大,以前没想到这样可以做active recall,现在电子产品居多情况下,还是得学会digital learning. 当然,这里的各级标题或内容就不能是课上较随意的Qs,而是包括了各个细节,且能不断更新的toggle,算是一种很好的课后整理的形式,分级整理。


第六个叫Mind Map. 感觉这个方法非常nice,跟Unjaded Jade讲到的记忆爆破有点像,但Mind Map更倾向于总体的Map,记忆爆破相对注重细节。而一个Map的很大的特点就是Connection,这不是简单地画思维导图(当然,思维导图并不简单),而是要将Map的每个地点去联系起来,即将大主题、小知识点串起来。


第七个叫Teaching,或者费曼技巧等等,叫啥不重要。笔者认为将知识点熟悉到能跟外门汉或者7岁小孩讲懂不现实,费曼也应该是这样形象地说,这个技巧不如说是集体active recall,互相当老师。个人心得体会,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但一个团队可以走很远。一个人自学,或许80%满绩,但一个团队学习,或许每个人都100%满绩。现在当然是个内卷的时代,但与朋友相互学习,利远远大于弊,而狭义的恶性内卷也令人厌烦。在学习时,要主动当那个提出来集体备考或学习的人,集体来Active Recall,集体费曼学习,要有个人不断问why,效果超级超群。



知识也理解了,也建立了知识点的联系,理解是记忆的基础,那么就到了记忆的active recall方法:

第八个叫Flashcards. 这个方法虽然,也当然,是”老生常谈“,但也是”老生常谈——幸听之“。这个方法的核心原理就是Spaced Repetition. 没必要自己去做记忆遗忘曲线,用钱买时间基本上蛮划得来。市面上的软件蛮多,最常听的估计就是Anki了吧,国内好像也有Anki国产版。


第九个叫Enumeration(新词!),即枚举法。里面还提到了用自己熟悉的记号枚举等等。这一点印象和体会都不深。希望有心得的朋友能分享分享。


第十个叫Occlusion. 即捉迷藏法(随便取的),就是懒得做Toggles的时候,对着笔记,把要点遮一部分,看着遮挡版本,test自己能不能复原原版本,也可以在toggles上用occlusion。这种方法应该是复习种由少变多,又化繁为简的后者部分,考前最后看看自己是不是知识点清晰。And,这种方法应该对医学生或者学生物的朋友很有效,把结构图上的字给遮了,看自己还能否知道那一块是啥器官等等。



好的,朋友们,我们已经完成了学习、理解、记忆,胜利就在眼前,我们现在要巩固我们的知识战果:

第十一个方法叫Problem Sets. 这个时候咱们叫做设置Problem,而不是之前的inclass的Qs(Questions),咱们都快胜利了,这个时候设置的问题就越扼要、越关键越好。总结一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刷往年卷子,然后在每个题旁边,写好涉及的知识点,然后自己猜题尽可能为难自己。不过高校的卷子很多都找不到,如果没有电子版,学长学姐的回忆版也非常珍贵,可以问问他们还有没有印象。还有一种方法,找考研试卷,刷吧,绝对没错。


最后,即第十二个方法叫Practice Test. 是不是感觉跟第十一个重复啦?对,是有那么一点重,这第十二个是最后学习的点睛之笔,模拟考场氛围,模拟考场限时,模拟考场文具使用等等,考虑突出情况下地完成Test,在这种情况下再刷一遍试卷,或者说Problems,算是武装到极致,只差考试了。

学习如何学习| 12种主动回顾的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