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台州反正:清军守将马信归降郑成功

2023-11-03 01:58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在1656年的正月,清台州副将马信反正,领所部兵马归降郑成功,并且献出了台州府城。

明方史料《先王实录》记载马信反正是在1655年的12月,而清方奏报记载的时间则是晚了一个月,当然我认为这里的清方记载的时间可能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先王实录的成书日期是比较晚的,杨英完成《先王实录》已经是郑经时代了,而清方报告距离马信反正的时间也不过就是十几天,而且清朝的浙江官员也没有必要在这上面弄虚作假,当然,这些都不重要。

马信反正的过程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由投降明军和大顺军组成的地方清军部队,他们对于清朝的忠诚度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因为马信的反正,很明显是蓄谋已久的。

按浙江巡抚秦世祯的奏报,1656年的1月11日,已经占领舟山,并且在浙江沿海不断活动的明军有进攻台州的动向,定海总兵张杰调来台州副将马信,准备往沿岸堵击明军,并且发炮轰击靠近沿岸的明军战船,明军船队反倒直向台州而去,13日的二更时分,明军战船抵达台州海面,马信也在前一天突然返回台州,邀请兵巡道傅梦吁、知府刘应科、通判李一盛、临海知县徐钰,县丞刘希胜等人赴宴。

13日的凌晨,马信突然派兵冲入衙门之中,先杀死临海县丞刘希圣,又砍伤李一盛,其余众官均被擒获,傅梦吁之侄傅廷书、兵巡道书办陈如、严标、皂隶快手文原、吴山、分守温处道书办钟国瑞、门子陈奇昌以及衙役三十多人一哄而散,台州城内大乱,马信的部队剪去辫子,头裹白布,将吊桥砍断,阻止清军大规模反攻,然后迎接郑军进城,在城内大肆劫掠,把府库财物全部劫走,然后带领部下兵卒以及家眷,弃城到海边登上郑军战船,随着郑军一起回到厦门,后来被任命为右提督,成为郑成功的重要将领。

马信的反正让清朝统治者暴跳如雷,秦世祯在给清廷的报告中叫嚣“其(马信)背主负恩,虽凌迟亦不足抵其罪!”因为马信的反正给清廷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按户部尚书车克在当年的十月份的调查报告,马信抢掠了“仓廒存贮粮米三十三 石六斗七升,仓谷二百三十九石二斗四升九合,府库钱粮一万六百四十三两三钱四分零,临海县库钱粮七千一百七两三钱八分零,又县仓粮米一十九石五斗二升”同时,还有大量的武器,台州城内的清军武器被劫掠的只剩下三门红衣大炮和中炮十门,同时又抢去了三艘战船,将一艘完好的战船焚毁,又将十艘正在建造的战船焚毁。

同时,由于马信反正在城内引起的混战和劫掠也给台州人民造成了损失,城内房屋600余间被烧毁,60多人在混乱中被杀,又有1000多人被明军掠走,但相对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比如荆州一带“又新招抚各营,将荆州所属州县焚劫尽空,百里内外,罕有人迹,众 兵嗷嗷,实难支持等情”荆州府管辖的各州县都快被清廷新招降的明军杀成了无人区,相比于这些地方,台州人民所受的损失真的并不算太大,注意,只是相对而言。清军中有418人跟随马信投降明朝。

早在郑军船队驶向舟山的过程中,马信就已经开始和郑成功军秘密联络,《先王实录》记载“时忠振伯师后至,因前台州守将马信约归,至是进入台州港,驰书达之,马信果弃城,带兵马,挈家眷,附忠振伯来归”,可见马信的反正并非如同把臣兴一样是在被郑军舟师包围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决定,而是蓄谋已久,至于其出自于什么心理?也只能说,清廷在江南布防的这一系列的汉军,很多都是出身于明军或者是大西大顺起义军,虽然忠于清廷的人不少,但是降清并非出自于本意的人恐怕也是不在少数,就比如这位马信,是陕西长安县人,他的早期经历十分模糊,但无非就两种可能,第一,参加过李自成起义,第二出身于旧明军,无论哪一种,马信剃发归降清廷的时候恐怕并不是出自于本意,而是迫于形势率部归降,后来调到浙江,这才抓住时机率军回归明方。

郑成功率军进攻占据台湾的荷兰人时,马信屡立战功,甚至曾经用密集的箭雨压制住了荷兰人的火力,在荷兰人投降之后,马信患病,最终在郑成功去世前夕死去。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台州反正:清军守将马信归降郑成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