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根源》摘录
让人性的活力得到自由,这是所有受制于严整的科学秩序、 快要闷死的人们发出的呼声。严整的科学秩序是毫不理会搅动人类灵魂深处的那些难题的。66
哈曼说卢梭是最好的诡辩家——不过,诡辩家还是诡辩家。他之所以是最好的诡辩家是因为看得出来他明白优雅、理性和理智的巴黎也不是样样都对。卢梭之所以还是一个诡辩家是因为他的学说依旧维系在理性上,依然寄希望于这样一点,即世上存在着一些规则,好的人类生活、好的人。70
比起那些正常的人来,不正常的人离上帝更近。73
哈曼的看法点明了德国“狂飙突进”的核心内容,传达了肯定个人自我的强烈信念。
一、表白主义(expressionism)
二、归属观念(notion of belonging)
三、真正的不同理想之间经常互不相容,甚至不能够调和77
每个希望表白自己的人都要使用词语,词语不是他个人的创造,而是经由传统意象代代相继的长流水流水,流到他这里来的。这条长流已经容纳了别人的情感表白。79
由此产生出一定的浪漫主义的结论……离开了创作者的创作目的,作品也就无从谈起。80
如果每种文化的价值都隐藏在特定文化的理想之中,那么,赫尔德说了,每种文化都会拥有它自己的重心。(站在其他时代、其他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某一特定的文化是不行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大同世界呢?在大同世界里,人人都如标准划一的砖石镶嵌得宜,构筑成一个恒久不衰的结构。它之所以恒久不衰,是因为它是建立在恒久不衰的法则,也就是依照绝对正确的方法获得的真理之上的”在赫尔德看来,所有这一切都是痴人呓语,毫无意义,而且矛盾百出。他的观点等于是一柄可怕的利刃,插进欧洲理性主义的体内,受此巨创,它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抵制整齐划一,抵制和谐,抵制理性互容性——不管是在行动领域还是在观念领域
前言
原真性的重要性不断得到强化:人类应只追随他们自己创造的价值观或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他们自我的价值观——这一理念本身成为一种价值观,也许远比其他价值观重要,最终发展成一种理念,也即文化,或理想状态的文化应该是整体简单,自身纯粹,未受外来影响异化。
这种浪漫主义呈现出,“两种因素——其一是自由无羁的意志及其否认世上存在事物的本性;其二是破除事物具有稳固结构这一观念的尝试。某种意义上,这两种因素构成了这场价值非凡、意义重大的运动中最深刻也是最疯狂的一部分”。05
浪漫主义助燃反自由的运动。不过,伯林认为它同样滋养并更新了自由主义。
浪漫主义的信条本来鼓吹自我封闭的文化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它却在伯林笔下变成对相互竞争但优雅平衡的各种价值体系的有利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