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规划,教育学考研全年这样学
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一个全年考研的备考规划。
我们都喜欢把新的时间节点当做开始,年前不想做的事推到“年后再说”,这周不想干就说“下周一定做”,早上起来呢,又犯懒说“吃完午饭开始”……在拖延这件事上,我们都一样,哈哈。


不过呢,考研本就是一个长线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尽快行动起来,不敢一拖再拖,不然后期任务堆积起来,不光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身心状态都会很差。
如果我们提前做好规划,知道全年每个阶段干什么、用什么资料、怎么学都很清晰,那就有了很大的上岸可能。切忌现在一上来蒙头就学,不知道每个月该干嘛、重点在哪,脑子里模模糊糊,就会给接下来的复习增加不确定性,不利于考研上岸。
所以,全年复习规划是咱们备考的第一步,希望各位同学都做到心中有数。

往年一直跟着凯程复习的同学会知道,我们一般推荐大家把备考分为4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复习任务和侧重点,这样的安排,除了有凯程十多年经验总结,其实也很符合学习和记忆的规律,这个过程也相当于是四轮复习的过程。

当然了,可能大家看往届学长学姐说,自己学了5轮或者6轮,那是因为在后期的复习中,随着大家对知识越来越熟悉,大家能够过一遍基础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可能几天就会过一轮。
所以,还有同学说自己能学10轮,或者说学了12遍,这种言论你们听了千万别被吓着了,前期踏实学好,后期你也可以的。
但大家不用在意这些说法,考研复习本身也不是就讲遍数,更要关注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扎实程度。
所以还是建议同学们就按照基础、强化、真题和冲刺这4个阶段的划分,一点点深入递进。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过完这完整的“大4轮”,时间紧张至少也要有3轮,这样学记和应用知识才是能够应对考试的。

下面这张图,是咱们全年四个复习阶段,所对应的不同的复习原则和特点,也包含了与之对应要是用的课程和资料,诸位同学可以看一看从总体上而言每个阶段要做什么,体会一下这种层层递进的感觉。

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巩固,复习的内容就很扎实,备考效率也更高,大家的专业知识、思维和应试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了。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这四个阶段的具体安排。

从1-6月份,我们都可以看做是基础阶段,可能有的同学觉得基础阶段太长了,但这个阶段是很核心的、奠基的阶段,非常重要,这个阶段要是扎扎实实学好了,接下来我们的复习压力会小很多。基础阶段大家具体怎么准备呢?
基础阶段主要任务:全面学习第一遍专业知识
在基础阶段,我们要重点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内容的广博性和热点的积累性,所以这个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系统全面地学习第一遍专业知识。
其实不仅仅是教育学考研专业课,政治、英语还有其他专业的专业课,大致上都是这么安排的。
高效利用基础阶段最能集中投入的时间:2-5月
除了7-8月份暑假黄金备考期,大家可以有连续的、整块的学习时间,而在此之前的5-6月份,多数同学又进入到了期末考试,应届生是无法全身心复习的,而且还要面临毕业的各种事情;再往前看1~2月份要过年,过完年回来,可能有的同学还没很快调整好状态。
所以其实真正基础阶段的复习时间大概就是2-5月份,这对大家来说其实并不宽裕,尤其是对应届和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们来说是有点紧张的。
整体上来看,咱们可以用大概不到1个月的时间学1门学科,包括专硕同学的专业课二,在基础阶段也要开始学第一轮,不要拖到暑假甚至九、十月份再开始,越往后学越忙碌。
现阶段要突出建构知识的逻辑与框架
了解凯程的都知道,我们一直强调知识的逻辑与框架,并且获得了往年很多上岸学长学姐比较好的反馈。


今年的基础课,我们依然会更加突出知识的框架性和逻辑感,教给大家基础知识的底层逻辑。越是抓住知识的底层逻辑,后期大家就越容易背下来。
6月之前就要开始投入背书,重视助记方法
因为往年很多同学反馈,后期开始背书的时候会觉得太赶了,遗憾自己没有6月份之前就开始背书。
6月份之后再背书,背诵量会比较大,也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因为应用比背诵更花时间,所以我们最好是6月之前就投入背书。
因此,我们在基础课上,也会教给大家很多实用高效的逻辑助记方法,比如框架法、背景推理法、口诀法等,帮助大家更好地背书。
重视热点的积累性
现在教育学考研非常重视热点的考查,主要会结合教育学原理考查教育政策类热点、课程与教学类热点和教育发展类热点等。
比如这两年讨论度比较高的劳动教育、创新型人才、双减政策、二十大相关内容等,今年很多院校的333考试都进行了考查。



就算没有直接考查热点的院校,所学的热点内容和思维观念也可能用到答题中,这样基于又超越基础知识就会脱颖而出,这样才能拿高分。
而这些热点内容,在我们的教材上是没有的,所以今年凯程的教原基础课,会在每一章的知识点讲完之后拓展相关的热点,带大家积累热点,感知、联系和应用教育热点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我们的教育素养,积累答题素材。

进入7-8月份,就是暑期黄金备考阶段,下面我来说说强化阶段大家如何准备。
开启全日制学习,认真完成第二轮复习
很多同学都以这段时期作为重要的节点,自律的和时间充裕的同学可能就在强化阶段弯道超车,做到了真正的深入学习。
而有些同学这时候可能就会脱节。当然,每年还有同学这个时候才打算从零开始,加入考研的队伍。
我个人认为,在七、八年以前,暑期开始学习其实也可以,但是现在再去问一问大家的反馈、再感受感受考试,你会发现需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因为考试考了这么多年,越考越卷,知识范围和难度都越来越大。
结果就导致你可能会觉得后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除了专业课一,咱还得给英语、政治还有专硕同学的专业课二拨点时间,哪个学科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所以我认为大家最好实打实地学一年,珍惜所有的复习时间,尤其是暑假这种大块的时间,咱们过好第二轮的复习。
突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经过了基础阶段的学习,很多同学应该对整个教育学考研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在强化阶段,我们要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与教育热点、教学实践相联系,与教育研究前沿相联系,与经典案例相联系。
在强化课上,我们也会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辨析易混知识,总结异同比较,重视深度理解,重视实操应用,强调活学活用。把知识点和考试挂上钩,让大家学得更透彻、更深入。
只要踏实跟下来,大家在强化阶段结束后,就会感受到那种“上升了一个高度台阶”的感觉,会觉得自己的专业课复习上有了一些广度和深度的感受。

在9-10月份学真题,是因为大家有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并且在强化阶段学得更深、更广、更灵活、更能够和考试挂钩,然后水到渠成地进入到真题的学习中,更近一步地开始靠近应试。
网上也有同学说,不用学真题,靠背背背也能考上,确实少部分专硕学校还有这个可能,其他的大部分学校只靠背书真的有点难,因为很多考试都考得很灵活,会考热点、考案例、考你对事件的分析、考你的思想。
所以,了解真题是必须要进行的一个关键步骤,帮助我们理解出题思路,建立答题思维。
这个阶段的复习我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巩固基础知识,研习真题
真题学习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边继续巩固基础知识,一边分学科、分题型研习真题,去总结真题有什么特点、答题有什么方法、咱们该怎么应用答题等等。
可能有同学说现在基础阶段就想看真题,如果是二战的同学看,那没问题,如果是一战的同学,不建议,因为你估计看也看不懂,还打击积极性。
我也不是不让大家看,是现在看了也看不出来什么名堂。就像现在很多同学想买资料,但区分不出来哪个资料好,就是因为你在专业领域里了解得太少。
在基础阶段、尤其是强化阶段的资料课程中,都多多少少涉及了真题,大家在前期掌握好这些就很好了,等真题阶段再进行大量地研习真题,会更轻松一些。
系统总结真题特点,重视答题策略
到真题阶段阶段,我们要学习的不应该是说哪些知识点会怎么出题,而是应该学习如何做题,有哪些做题策略。
凯程从历年大量专业课真题中,为大家总结了很多使用高效的答题策略,教套路、教方法。有很多答题策略,就算大家在考场上遇到了不会的题,也可以直接用。
比如,去年为大家总结的“降龙十八掌”,也就是18种大家可以用到的常见作答模式,让很多同学到了考场会有基础的思路和作答模式,就算考试时间紧张,也能有“抓手”去思考。

有了知识,再有技巧就是如虎添翼,没有知识只有技巧就啥用都没有,所以提醒大家,希望大家善用这样的技巧,但也要夯实好基础知识的学习。

11-12月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复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前期每个阶段的任务
大家都知道,临阵磨刀三分快,但是请大家不要一直拖延,不要什么等到最后再开始搞,最好就在前期每个阶段把对应的任务做好,稳扎稳打,才能在最后的阶段做到不慌不忙,更好地冲刺。
比如等到11月份再了解真题,真的会忙得四脚朝天,没有时间再去深度学习了,好多同学这个时候学不完了就只能找重点,但所谓的重点又不一定那么准确,也没有哪个学校只在重点上出题。
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过零基础的同学只学两三个月就能上岸的声音了,虽然很残酷,但也证明了现在的考试没那么容易,要么考得很细,要么考得很偏,要么就考得很开放、很有思想性。
总之,考前随便冲刺一下就能上岸是不现实的,所以前期一定要好好学,才能更好地应对越来越卷的专业课考试。
全方位围绕应试做准备
冲刺阶段还要继续巩固知识、总结热点、拓展深化,还要练题做题搞模拟,全方位围绕着应试来,好好利用,时间是非常紧迫的。
在考前的热点总结是很重要的。凯程的冲刺课,也会带重点大家梳理和总结热点的关联知识、具体细节和其中的逻辑联系。
除此之外,大家也要多练题,多模拟这样可以更好地查缺补漏,提前适应答题节奏,在考场上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乱。
所以,回过头来,建议大家在前期的学习中,要一直保持框架思维,去感受其中的思路、维度和作答应用,才能在冲刺阶段更好地应用热点和答题。

总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复习任务和侧重点,咱们做全年规划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明白大的方向,珍惜复习时间,早做准备,有备无患。
当然了,我这么说虽然会给大家一些紧迫感,但不是给你们施压,更不是让大家赶速度。相较于盲目地快,稳当扎实地学才有更好地复习效果。
现在有很多同学已经进入基础阶段的复习了,明天晚上7点我会直播给大家好好说说2-6月的专业课怎么学能学得更好,希望同学们都来听一听。
大家有疑惑有问题也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明天在直播中为大家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