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威巴克看中国的工程师红利

2021-04-24 21:32 作者:翟东升老师  | 我要投稿

半个月前,我受邀去山东淄博讲课。下高铁的时候恰好接了个电话,便一手拎着电脑包一手举着电话下了车,走了没有几步突然意识到我那装着西装的行李箱还在车箱行李架上,但是高铁已经缓缓开动了。怎么办?淄博的接待方拜托一位企业家朋友从终点站青岛取了箱子,然后连夜开车送回淄博,以确保我第二天演讲时不必穿着运动装。我拿到箱子的时候,已经快半夜十二点了。

对那位不辞劳苦夜奔五百里送箱子的企业家,我心怀感激和歉疚,因此在第二天演讲结束之后,礼节性地与她们一起喝了杯咖啡,于是便了解了这家叫做威巴克的小企业。帮我送回行李箱的那位女士是青岛威巴克公司的副总,负责公司产品的销售。威巴克系列产品是由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李川先生及其研发团队所发明的各类设备和产品,尤其是威巴克消毒水及其生产设备。为了说明公司产品的先进性,她做出了一个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举动:拿起消毒水对着自己张大的口腔和眼睛喷了起来。按照她的说法,他们的产品已经是当今世界技术水平最领先的产品,无味无色,无毒无刺激,不伤害正常细胞,但是能高效地杀死各类细菌、病毒,包括当下肆虐全球的冠状病毒。我原本以为他们是代理美欧的产品,一聊才知道原来他们是专门搞产品和工艺研发的,这款消毒水仅仅是众多发明专利中的一项而已。出于对她们那位发明家创始人的好奇,我约他们方便时来北京一晤。于是今天上午,威巴克公司的两位老总出现在我家旁边的咖啡厅。

发明家李川先生,比我年轻两岁,一位典型的理工男。由于中学时代严重的偏科,他当年考上的是哈工大威海校区,而不是国内的一流名校。但是在大学时代,他的逻辑思维天赋和动手能力让他在同学中脱颖而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实验室里会感到自在和快乐,连续做一个月的实验都不会感到厌倦。他给我展示了他的一些代表性发明成果,其共同特点是替代欧美产品,只用国际品牌三分之一价格就能实现远比对方强大的功能和质量。而他最得意的消毒水生产设备,则不是靠逆向工程,而是用“逆向思维”,完全抛开了日本、台湾的同类产品的工艺路线,另辟蹊径,才能做到比进口产品更加无毒无害,而且制备成本便宜很多。根据各类检测报告,他的消毒水能够用在幼儿园、酒店、银行、车站等品质要求甚高的公共场所的消毒。

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我对他的黑科技及其背后的原理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在此从简。但是从他的故事中,我体悟出以下若干点有趣的发现。

首先,教育不应该求全才。正如我在以前的政经启翟节目中曾经说过的那样,中国基础教育中有一个理念其实是需要反思的,那就是喜欢要求孩子们文理兼修,面面俱到。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点的,因此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自然地要求培养平衡发展的多面手,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要广,将来万事不求人;而现代工业服务业发展的结果是,全社会都被整合进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之中,每一个人只需要在某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他就能为社会做出很好的贡献,自己也能获得很好的生活水平。过去几十年的中国教育和考试选拔制度,非常不利于李川这样的偏科型专才,而有利于我这样的“平衡发展型”小镇做题家:每门课都不很突出,但是每一门能拿到前十名,最终总分就能稳定在前三名。我这三十年来所遇到过的天才般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偏科型人才。因此,我认为,以前的考试选拔制度,既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分工要求,也不符合人类智力类型差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正当其时。19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规模是每年30多万人,仅仅占那一代人口的1%-1.5%。许多有发明和创造天赋的人没有机会接触高等教育,于是在各个穷乡僻壤生生地憋出了一大批“民间科学家”。但是今天的高等教育资源大为普及,7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中国工程师在人数上翻了好几倍,而且由于国际交流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实践机会的增加,教育质量也有明显提升。因此,当这批工程师开始成为产业界的核心力量乃至转型成为企业家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将会持续地压倒美欧日同行。许多人为之焦虑的芯片和基础软件问题,十年之内应该都不再是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工业技术升级也将进一步加剧中国同西方之间的产业竞争,中美经贸关系原本是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如今反而成为矛盾的焦点。未来中欧关系恐怕也会表现出类似特点。

第三,前两周流行一种说法,据说文科生多了会导致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理科生多了则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从威巴克的案例中,我觉得这两个群体需要结伴而行。李川是一个典型理工男,尽管有如此出众的发明专利,他的事业仍然处于起步期,根本原因在于他缺乏一个适合的经营者帮他把产品和技术转变成市场份额和现金流。他曾经觉得自己可以既做科研,又搞经营,进过几年的摸索,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能力圈的边界所在。正如我对他说的那样,他应该把产品和技术交给专门搞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投融资的人去,让这些专业人士分享一部分股权,从而把自己解放出来,用足自己的理工科天赋,创造更多的专利和发明。只有当李川这样的天才,碰到足够多的经营性人才的时候,各种VC和创投的资本才能找到理想的项目和团队。由此引申出去,许多地方政府想要让本地经济和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他们不妨尝试找到一批有发明专利的理工男和一批有经验的经营管理和营销人才,并让这两个群体之间有充分的机会产生化学反应。哪个地方有了一批这样的文理人才的组合,资本将会趋之若鹜,不请自来。

从威巴克看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