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母亲被强盗霸占18年,唐僧外公作为大唐丞相,为何不救?
关于唐僧的出身,迷雾重重。清朝之前的《西游记》通行本,世德堂百回本中,本来就没有关于唐僧身世的说明。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唐僧的出身,是后人拿《西游证道书》的第九章“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补上的。《西游证道书》又是什么呢?它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现的一个《西游记》的版本,与通行本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第九章的内容。《西游记》的版本有几十种,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版本最多的一部。

虽说通行本中关于唐僧的出身补上了,但是补的这一章又存在巨大的谜团。从明朝初年到康熙年间那么长的时间里,后人所补的内容,十之八九不是吴承恩的原笔原意。应该是多年来民间的传说,或者是后人的移花接木。这一回主要说的什么内容呢?
在这一回中,交代了唐僧的亲生父亲叫陈光蕊,母亲叫殷温娇。陈光蕊是状元,殷温娇是当朝宰相之女。如果按照常理,唐僧肯定是个富二代,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没有。唐僧的父母刚结婚不久(满打满算一个月),就发生了意外。在夫妻二人前往江州赴任的路上,陈光蕊被船夫刘洪所害。之后,刘洪霸占殷温娇,代替陈光蕊江州知府的职位。
到了江州不久,殷温娇生下了唐僧,怕遭刘洪的毒手,便忍痛将儿子弃于江中,浮江而去。十八年后,唐僧长大成人,才于母亲团聚。

这里面有两大谜团。第一、殷温娇与刘洪什么关系?第二、为什么18年的时间,殷温娇的父亲殷开山,竟然对自己女儿的境况从不过问?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就在刘洪杀了陈光蕊,并推尸江中,然后要霸占殷温娇的时候,殷温娇立刻要投江自尽。这时候刘洪一把抱住她说了一句话:“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
这句话很耐人寻味,多年来没有能弄清楚的。这句话前半句还好理解些,主要是后半句,这个“一刀两断”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两个人本是熟人,因某种缘故没有在一起。而这次刘洪是专门来找殷温娇的,做个最后的了结。
这个“一刀两断”,通用的意思是指两人的交往上,从此断绝。但是要是这个意思的话,那就说明殷小姐很害怕与他一刀两断,否则刘洪不会说这话来“威胁”他。如果殷小姐心里装的是陈光蕊,他巴不得与刘洪一刀两断呢;如果他心里装的是刘洪,为什么在陈光蕊死后又要寻死觅活?说不通!
第二个解释,一刀两断还有“一刀斩两段”的意思。要是这个意思的话,好像更荒唐。殷小姐本来就是要投江寻死,刘洪又拿“一刀两段”来吓唬她,这有用吗?合理吗?难道投水死与用刀斩区别很大?荒唐!很荒唐!

有人就根据刘洪的这段话,推测刘洪是殷小姐的相好,甚至唐僧都有可能是刘洪的骨肉。小便觉得这种说法过于牵强。因为从十八年后唐僧的长相来看,与陈光蕊很像,却不像刘洪。可以断定,唐僧是陈光蕊之子。至于刘洪与殷小姐什么关系,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另一个问题,刘洪霸占了殷小姐,殷小姐的宰相父亲为什么十八年间毫不知情?这个问题最让人费解、极不合理。古代虽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但是也不能十八年闺女从不与娘家来往,何况是大户人家的千金。除非女儿是私奔出来的,或者与娘家有很大的矛盾。而殷小姐是宰相殷开山的掌上明珠,女婿又是新科状元,不可能对女儿一家的状况十八年都不闻不问吧?即便刘洪极力阻止,十八年的时间里,也是有机会送出信的。况且刘洪根本就没有限制殷小姐的自由。
所以,这个问题不用问,谁都看得出来:不合理。就是搞不清为什么。如果硬要从中找出一个理由的话,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殷小姐专门等自己的儿子长大,让他亲自为父报仇。

除了这两个问题,还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殷小姐刚刚怀孕十来天,就知道自己已经怀孕了?刘洪那么简单就可以随便代替一个朝廷命官?哪个朝代有这种糊涂皇帝?殷小姐跟了刘洪之后三个月就生下了唐僧?怎么那么快?不是十月怀胎吗?
看见没?反正这一回中问题很多,几乎都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既然没有答案,那就不能成为问题,只能说荒唐。即便是神魔小说,也应该有一定的合理性、严谨性和可推断性的。这一回却没有,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回的故事是后人补的。清朝的时候,戏曲已经很盛行了,而戏曲的表达方式是粗犷的,它的严谨性远远比不上小说。这段故事很有可能就是来自当时的某段戏曲之中。
也有可能是作者用了移花接木的方式从别处移过来的,只是人物(刘洪,陈光蕊,殷温娇)的背景没有交代清楚,也可能是作者故意为之,才产生了一系列的谜团。
所以,关于这一回唐僧的出身,我们也应该粗略地来读,不能认真。您说呢?